好不容易回穩的糧價再度出現變數,糧價再度蠢蠢動。近來不僅聖嬰現象對多個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認為,全球稻米產量可能在2023年創下20年來的新低),加以俄羅斯片面中止「黑海穀物協議」,禁止烏克蘭生產的玉米,小麥,葵花油等農產品透過黑海出口,導致全球糧食價格大受影響,消費生活成本也會增加,還有糧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安全風險;當前大國競爭加劇,地區衝突不斷,也影響到全球糧食運輸安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即預測,俄羅斯退出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可能會使全球糧食價格上漲10%至15%。而身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印度(占全球稻米出口逾40%),近來因豪雨不斷,農作物損失慘重(該國番茄價格飆升超過300%),當局以穩定國內糧價為由(過去一年,印度稻米零售價已上漲11.5%),祭出稻米出口限制,讓糧食吃緊的問題更加雪上加霜(稻米是超過30億人的主食),估計全球稻米價格將進一步上漲,恐引發新一波物價波動,急需建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糧食貿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