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美國承認台灣 文章列表
#
美國承認台灣
約 8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川普會把台灣當成談判籌碼嗎?葛來儀:「川蔡通話」的教訓在前,他不太會主動這麼做—但可能被動接受北京要求
香港《南華早報》20日刊出葛來儀專訪,對於「川普會不會把台灣當成跟北京的談判籌碼」,這位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GermanMarshallFund)印太計畫主任表示,川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有了「川蔡通話」的教訓,他不太可能採取主動操作、但有可能被動接受北京要求。
國際中心
2025-01-20 18:09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商業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川普荒唐「保護費」,「照單全收」是藍綠共識?
美國大選落幕,回顧川普(DonaldTrump)與賀錦麗(KamalaHarris)選戰交手過程,台灣議題其實並未起到任何作用,經濟與民生才是兩人的決勝關鍵。然而,無論選前或選後,台灣還是犯了老毛病,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頻頻在問誰當選最能「抗中保台」,甚至「斷言」哪些「鷹派」人物將會進入川普2.0國安團隊擔任要職,替台灣「撐腰」。
張鈞凱
2024-11-11 06: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許毓仁觀點:川普的第二個任期可能對台灣的意義,一把雙刃劍
隨著川普進入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許多台灣人正密切關注他重返白宮可能對台灣未來的影響。川普在首個任期內對中國採取了對抗性策略,這為台灣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如果他在第二任期內延續類似的模式,台灣或許會看到美國加大對台支持、強化印太戰略、增加軍售以及加深經濟關係。然而,這種支持可能伴隨著代價,包括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加劇以及政策的不穩定性,可能危及台灣本已微妙的地區地位。
許毓仁
2024-11-09 06: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對於歐洲議會的決議,台獨運動者可有樂觀的權利?
關於聯合國2758號決議,由美國帶頭,在歐美和台灣政壇確實誘發了小小的漣漪,但這漣漪,會如「蝴蝶效應」有掀起海嘯的能量嗎?
風中絮
2024-10-28 06: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VIP
大國博弈
「西方治世」時代走向尾聲 馬凱碩:大多數國家不會承認「台獨」
美國總統大選牽動地緣政治變化與中美博弈局勢,台灣何去何從的命題在此情勢下顯得越來越重要。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Mahbubani)提醒,世界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西方治世」時代正在走向尾聲,台灣很有可能成為被犧牲的棋子,如果推動「台獨」,大多數國家不會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張鈞凱
2024-09-11 18:13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重磅專訪
大國博弈
專訪》不怕中共再軍演?余茂春揭唯一理由:建議川普當選後接賴清德賀電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再度問鼎白宮,挑戰現任民主黨總統拜登,川普當選或拜登當選,對中政策會有何改變?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接受《風傳媒》專訪指出,兩個陣營不會有根本的不同,美國對中的底線仍然是絕對「反對使用武力改變現狀」,但川普政府會非常側重於對中國有效的「嚇阻」(deterrence),而且比拜登政府還要有效。
林庭瑤
2024-07-14 08:50
新聞
政治
籲美方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龐培歐4點示警:面對中共威脅不該活在虛假社會
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今(21)日舉行「寸步不讓」新書座談演講,其中,針對美國保衛台灣的議題,龐培歐指出,美國基於法律、道德、義務等因素,都應該支持台灣,而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比其他地區都更多,美國第七艦隊數10年來也都在台灣海峽巡邏,而支持台灣主權獨立,不只是外交表態,更是戰略上必須,美國會堅定跟台灣站在一起。
張曜麟
2024-05-21 12:37
新聞
國際
兩岸
吐瓦魯邦交》議員因天氣卡在離島未能開議 前議長弟弟被視為總理人選
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大選落幕已要2周,紐西蘭廣播公司7日引述吐瓦魯資深選務官員馬拉基說法表示,天氣因素使得公務船延後前往離島接國會議員當選人到首都富那富提,敗選的那塔諾仍是看守總理。《太平洋新聞通訊社》日前引述消息稱,原國會議長弟弟、新當選的費勒提.戴伊歐可能是新總理人選。
簡恒宇
2024-02-07 16:00
新聞
政治
武統危機來自台獨?游盈隆評葛來儀3學者專文有謬誤:推賴清德到殺戮戰場
美國「外交事務」季刊近日發表一篇由美國學者葛來儀(BonnieGlaser)、白潔曦(JessicaWeiss)及柯慶生(ThomasChristensen)專文,備受關注。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9日直指,3位作者將中國武統台灣的危機,歸因於台灣追求主權獨立,這不但犯了倒果為因的邏輯謬誤,也顯示出對兩岸關係複雜的歷史因果缺乏深入的認識與了解,且這樣的看法也非美國學界的主流。
許詠晴
2023-12-09 20:41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如何真正嚇阻共軍犯台?葛來儀、白潔曦建言賴清德「蔡規賴隨」、甚至凍結台獨黨綱
《外交事務》網站11月30日刊出三位中國事務專家寫給華府的對中策略建言,談「美國為什麼必須安撫中國」。這三位「中國通」認為,對北京的威懾不該只是軍事實力的恫嚇,更要讓對方相信「美國無意支持台灣獨立」,否則北京可能判定「不發動攻擊將永遠失去台灣」,依舊無法阻止台海戰火。
李忠謙
2023-12-01 17:25
VIP
國際
兩岸
歷史
大國博弈
呼籲「法律嚇阻」中國!美智庫學者:共軍一攻台,美國應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謝佛爾近日以「利用法律戰嚇阻,守衛台灣」為題發表文章,敦促美國採取法律上的嚇阻措施,以保護台灣。他主張,華府應向中國表明,中國侵略台灣將嚴重違反美國「一中政策」的整體前提,即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屆時美國將不再全力支持其「一中政策」,並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
蔡娪嫣
2023-08-10 15:39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台灣開戰的風險有多嚴重? 卜睿哲、何瑞恩談美國、中國、「他」該做什麼
為了報復我國總統蔡英文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中國再次於台灣周邊軍演,甚至派出航母「山東號」在台灣東部外海進行戰機起降。不過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和布魯金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瑞恩均認為,兩岸開戰風險低,而抵銷中國耗損台灣人自信的努力是美國要做的事之一。
簡恒宇
2023-04-18 23: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許詠翔觀點:台宏斷交?事實上根本沒有誰和誰斷交
又有邦交國和我們分手了,宏都拉斯在3月25日宣布與我斷交,當然又被視為是與和中國外交戰的一次挫敗。不過看著新聞標題斗大的「台宏斷交」,恐怕很少人會想到,這根本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詞彙。
許詠翔
2023-04-02 14:20
國際
兩岸
國內
CNN解析兩岸外交戰:北京以為能在外交上孤立台灣,但它其實做不到
宏都拉斯宣布終止與台灣長達82年的邦誼,並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起斷交事件引發的政治漣漪遠超出這個1000萬人口的中美洲國家,不僅再度證實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也同時使中國越來越能強烈主張它的對台戰略──「一中原則」,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蔡娪嫣
2023-03-27 00:02
評論
政治
專欄
陳昭南專欄:中共侵犯,台灣將面臨「三次刧難」,怎能不全民備戰!
知名小說家朱宥勳日前PO了篇臉文:「只要台灣不抵抗,台海就不會有戰爭了,這是許多號稱『反戰』的人,心中真正的潛台詞。」
陳昭南
2023-03-18 15: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美國若要承認台灣國家地位,應全面協防台灣
美國有不少的參議員認為應該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避免台灣像香港,因為是中國內政問題,所以無法派兵支援。目前,台灣以事實獨立,毋須再法理獨立為政治光譜上的最左端。如果美國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是最左端的最左端。那麼,美國同時就有協防台灣的責任,若是惹毛中共發生戰爭,承認台灣獨立地位的美國有出兵責任。
babyblue
2023-03-04 13:30
評論
政治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陳為廷專欄:華府到底有沒有「疑賴論」?
民進黨2月5日在賴清德上任黨主席後首次發布影片和新聞稿回擊藍營在散布的「疑賴論」。根據該新聞稿定義,所謂「疑賴論」就是在說美國對賴清德的兩岸關係立場有疑慮。
陳為廷
2023-02-21 14: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陳昭南專欄:美軍方警告─恐在2025年因台灣而與中國爆發衝突!
正在日本進行訪問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Stoltenberg)於2月1日(週三)在日本慶應大學演講時,再次批判中國正在成為一個「愈來愈威權主義的大國」,持續研發長程飛彈與核武,企圖控制南海、威脅台灣。
陳昭南
2023-02-04 15: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不會拒絕美國的民進黨
美中競爭是全球從過去到未來的常態事實,在這場競爭當中,台灣可以變成任一方的一顆棋子,但是也可以自外於這件全球風暴,端看執政者如何自處,如何與兩國周旋,現在的執政黨走的是親美抗中的路線,由於已經執政六年,這親美抗中的傾斜漸漸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化,從剛剛好慢慢變成有所需要調整。
babyblue
2022-12-21 13: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徐勉生觀點:了無新意的聯大口水戰
本年度聯合國大會於9月13日開議,民進黨政府循往例在事前動員邦交國聯名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要求聯合國正視台灣缺席的問題,並洽請友好國家在大會總辯論中為我執言聲援。
徐勉生
2022-09-29 15:0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