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經貿協議 文章列表
#
經貿協議
約 4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王義雄觀點:ECFA被中止,老百姓要縮緊腰帶過苦日子
過去兩岸貿易確實長期呈現不對稱狀態,由於馬政府時代的兩岸融合氣氛,大陸方面始終敞開雙臂,毫不吝嗇的開放大陸市場給台灣同胞和台資企業,也給了民進黨執政之後8年來坐享經濟紅利,看看洋洋灑灑的ECFA早收清單,即可一目了然;然而反觀民進黨執政以來,對大陸採取百般刁難措施,兩岸關係降到冰點,大陸商務部於2023年3月17日收到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正式提交貿易壁壘調查。最後商務部提前在12月15日發佈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論是:構成貿易壁壘屬實。
王義雄
2023-12-28 07:10
新聞
政治
財經
我與加拿大完成投資協議談判 經貿辦:有助台灣企業全球投資布局
行政院經貿辦今(24)日晚間宣布,我國與加拿大於本日共同宣布「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oreignInvestmentPromotionandProtectionArrangement)相關談判順利完成,這是加拿大於2021年修訂其對外洽簽投資協議之範本後,首個完成談判的雙邊投資協議,也是繼台加2016年「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議」後,又一個重要台加雙邊經貿協議,有助台灣企業全球投資布局。
黃信維
2023-10-24 21:36
評論
政治
財經
風評
風評:不見牛肉,政治性高於經貿的台美經貿協議
台美雙方在19日共同宣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完成首批協定談判,預計數週內簽署「首批協定(firstagreement)」。對這個官方宣稱是台美最重要的經貿協議的完成,在慶賀、肯定之餘,民眾、企業一定很好奇,也禁不住要問:牛肉在那裡?
主筆室
2023-05-22 15: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財經
觀點投書:「晶片我最大」被歐盟打臉,台灣活該
台灣有許多高級知識份子,專門輸出低級觀點。文組出身的,往往「價值先行」,並不惜背離現實,甚而胡言亂語,志在顛倒是非,如「台大應賠償林志堅」。泛科學系所出身的,不沾政治還能保持理性言談,一沾政治就仿效文組「抖機靈」,專責文青修辭,混淆視聽。
雁默
2023-03-15 14:00
評論
政治
財經
風評
風評:台美經貿協議─經濟雞肋還是大補丸?
被蔡政府視為經貿一大成果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官方宣稱預計針對5項議題先簽署行政協定。現在外界好奇、也不清楚的是:到底這是台灣經濟的雞肋還是大補丸?
主筆室
2023-03-03 16:00
新聞
國際
兩岸
美國共和黨主導國會將對中國更強硬?專家:黨內立場分歧,川普派對台灣偏向孤立主義
美國期中選舉8日落幕,聯邦眾議院一如預期變成共和黨占多數席次,而《南華早報》10日引述專家說法指出,倘若共和黨也掌控聯邦參議院多數席次,對中國態度會回歸務實面,因為其黨內立場分歧,像是川普派和自由派在台灣議題上就採取孤立主義,即不想要美國捲入戰爭。
簡恒宇
2022-11-12 20:00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中國根本沒有履行「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拜登是否會重啟中美貿易戰?
2月7日,美國統計局稱,去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擴大450億美元,上漲14.5%,至3553億美元,是2018年以來最大逆差。
BBC News 中文
2022-02-18 1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國根本沒有履行承諾!」美國公布官方數據: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採購目標,中國僅完成57%
根據美國商務部星期二(2月8日)公佈的2021年12月美中貿易數據,中國距離兌現2020年與川普政府簽署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目標相差甚遠,僅完成了協議採購目標的57%,甚至不及美中貿易戰前中國從美國採購商品的水平。有貿易專家分析指出,這意味中國完全沒有履行協議中規定的增購價值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的承諾。
美國之音
2022-02-10 03: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退出台灣等13個市場後,花旗計劃明年上半在中國開展證券和期貨業務
花旗集團(CitigroupInc.)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始在中國開展證券和期貨業務,在中國政府開放國內金融市場之際,花旗成為又一家尋求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拓展業務的跨國銀行。
Yifan Wang
2021-04-22 10:34
新聞
國際
兩岸
拜登上台後首次》傳除夕與習近平通電話 經貿議題成優先要務
消息人士指出,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快將在美國時間10日晚間通話,這是拜登1月20日就任以來的首次。
中央社
2021-02-11 10: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北京兌現承諾了嗎?「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周年,中國對美採購僅達標52% 專家:川普搞錯努力方向
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一年前簽署了貿易協議,這被視為美國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公開挑戰。該協議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雙邊貿易關係,而中國承諾的大幅採購仍然遠遠落後。
美國之音
2021-01-18 20:10
新聞
國際
台裔女律師獲拜登提名出任美國「貿易沙皇」 戴琪:對中貿易政策應更具攻擊性!
美國媒體盛傳,候任總統拜登將提名戴琪為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的父母都來自台灣,不僅能說流利中文,還非常熟悉中國貿易事務,她曾表示川普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僅是防禦性質」,強調美國需要以更積極、大膽的方式繼續與中國競爭。《Politico》指出,如果戴琪最後出線,她將是首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非白人女性與亞裔(台裔)美國人,但拜登的政權交接團隊對此報導不予置評。
王穎芝
2020-12-10 13:14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葉國俊觀點:由拜登談話看經貿協議的內外穩定功能
11月15日東協加五的RCEP簽署,對多數灣民眾有如天外飛來般突然,隨即引發一連串近似反射性的評論。任何國際協議都是長年艱苦奮鬥的成果,只不過在國際參與隔絕、兩岸關係冷卻、太陽花運動後任何雙邊多邊經貿協議效果一律存疑的氛圍下,政界媒體刻意忽略疏於追蹤是可以想見的事。
葉國俊
2020-11-30 06:50
新聞
政治
財經
指供應鏈重組貿易戰才是關鍵 王美花:台灣被打壓美國第一個公開講話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21)日受邀出席「三三企業交流會」,她演講時表示,疫情並非這波全球供應鏈重組主要因素,美中貿易科技戰才是,美國不僅是最大消費國,更是最大科技軟體來源國,「台美推動技術合作,美方的強項剛好是台灣所欠缺的,雙方是互補的。」王美花,指出「台灣被打壓,第一個公開講話的國家就是美國」,因此台美關係理應深化。
林上祚
2020-10-21 16:08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紐時》揭露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海澤擋台美經貿協商 外交部:美國國會和商界力挺簽署台美BTA
由於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8月31日表示,主管經濟的國務院次卿柯拉克會主持美國與台灣之間的「經濟與商業對話」,因此傳出柯拉克要訪問台灣後,外界認為有助於洽談台美雙邊貿易協定,不過經貿談判業務是由美國貿易代表署負責,《紐約時報》6日揭露,貿易代表萊特海澤顧慮與中國談成的經貿協議,反對與台灣展開談判。
簡恒宇
2020-10-07 13:11
新聞
國際
兩岸
美國務次卿訪台》USTR才主管經貿談判 外交部:台美經濟對話仍在討論中
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事務的次卿柯拉克將於今(17)日下午抵達台灣訪問,此行目的是參加19日舉辦的我國前總統李登輝追思禮拜,沒有先前外傳的「經濟與商業對話」,對此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同日上午表示,由於對話的牽涉層面廣泛,台美雙方仍在討論當中。
簡恒宇
2020-09-17 13:02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中美大打科技戰、政治戰、甚至頻頻軍演,為何貿易戰卻靜悄悄?分析師:雙方仍有意落實經濟協議
數月以來,美國和中國圍繞政治、科技和軍事展開全面角逐,但貿易似乎成為兩國關係中最牢固的部分。在雙邊壓力繼續升級之際,兩國為何有意繼續執行這份協議?貿易是否會再度成為對抗的焦點?
美國之音
2020-09-02 16:4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美貿易協議評估會議延期 中國疑因政治因素狂買美國原油
路透報導,原定16日舉行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會談,因中國北戴河會議及需要購買更多美國產品的理由延後,同時,中國正大量增購美國原油,至少已購買了2000萬桶。
中央社
2020-08-16 13:30
新聞
兩岸
財經
經濟
【金融人的華爾街】被疫情籠罩的中美貿易戰,還要繼續打下去嗎?
你應該知道的是: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初,學者就曾示警這將是場沒有贏家的戰爭,如今看來果然如此,美方逆差降低實因關稅提高、消費中國製商品減少所致。在疫情衝擊下,川普已經對撕毀貿易協議露口風,看來雙方經貿進一步緊繃,並非悲觀的預期。
金牛幫幫忙
2020-07-18 07:20
新聞
兩岸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黃偉哲口中的每年600億元,ECFA到底讓台灣省下多少關稅?
十年一覺揚州夢,隨著兩岸服貿協議胎死腹中,ECFA後續協商戛然而止,但其中的早收清單迄今仍為兩岸經貿扮演關鍵角色。近期針對ECFA是否走到盡頭的爭論再度浮上檯面,不僅相關業者憂心忡忡,就連當年指稱「馬政府畫大餅,人民看得到吃不到」的台南市長黃偉哲也說,我國因為ECFA每年節省20億美元、新台幣600億元的關稅,如果真的終止協議,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把這個洞補起來。
林彥呈
2020-07-03 06:5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