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年在紐約奮鬥時,我們一群來自北京、香港與台北的留學生聚餐時常常感嘆,全世界聯絡華人情感最有效的催化劑,就是金庸、周星馳與周杰倫。平時大家披著全球金融資本主義的戰袍在市場中廝殺,在香鬢雲影的米其林三星名店中杯斛交錯,不知東方之既白。但偶爾放鬆時,往往又回歸本性,一邊背周星馳無厘頭電影台詞,一邊哼著滷蛋風Jay小調,一邊爭論小昭是不是金庸小說中男性沙文主義的物化對象,一邊吃著超油膩的紐約中餐館左公雞,一邊幻想:如果有令狐沖的灑脫、韋小寶的運氣、掃地神僧的武學、還能嚐到黃蓉親手做的菜,人生該有多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