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生死哲學 文章列表
#
生死哲學
約 1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專欄
科技
阿將伊崮喜瀾觀點:心魔暗潮—解鎖被遺忘的生態警鐘
當沉浸於夜色濃霧時,你是否曾在夢中聽見低語—一條蛇蜷伏角落,一隻黑狗悄然逼近?在傳統知識的規範與禁忌中,這不是隨機的幻象,而是生命與自然的密語。
阿將伊崮喜瀾
2025-03-08 05:50
風生活
世界
文化
在瑞士想安樂死要準備什麼?是怎麼進行的?旅瑞台人揭安樂死機構神秘面紗
瑞士是第一個通過安樂死合法的國家。截至今日,申請來安樂死的人們逐年增加,包括二○一八年台灣著名的體育主播傅達仁,也選擇來瑞士結束他生命的旅程,到底這樣的做法是基於人道考量呢?還是殘忍的商業手段呢?
創意市集
2021-12-04 10: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國民黨罹患「無魂有體症候群」
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是藍營青年世代的悲鳴。
王誌慶
2020-01-16 05:20
新聞
國際
文化
「帶逝去的親人去旅行吧!」日本殯葬業推「可攜式迷你骨灰盒」,以浪漫的方式面對死亡
「帶著逝去的親人,一起去海邊走走吧!」如此與眾不同的廣告語,來自日本殯葬業者「大野屋」近日推出的「迷你蛋形骨灰盒」,共有10款繽紛的糖果色組合,一套定價1萬2000日元(約新台幣3450元),引發熱購。日本社會近年常見「手元供養」,意思是把逝者骨灰或牌位供奉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例如攜帶骨灰去旅行,而這種「以浪漫的方式面對沉重死亡」的生死哲學也成為流行趨勢。
蔡娪嫣
2019-09-26 11:00
風生活
天天關心世界大事,再回頭看家中生病的毛孩子…陳文茜這樣領悟生命的真諦
南禪寺剛剛偷喝了水。一個月前,當她的病情最危急時刻,她曾因喝水嗆到,嘔吐。蘇璧伶醫師怕她變成吸入性肺炎,於是下令我們必須用三CC針筒餵水,慢慢地,一口一口。
時報出版
2019-01-12 09:00
風生活
狗兒生病時,主人究竟有多心痛?陳文茜:你視她為孩子,她的疼痛,就是你的疼痛
我沒有逃過死亡。
時報出版
2018-12-22 09:00
風影音
國際
藝文
「惟黑暗,成光明; 惟死亡,得再生」 《地海》六部曲作者、美國奇幻文學大師娥蘇拉·勒瑰恩辭世
美國奇幻文學巨擘、小說《地海》六部曲的作者娥蘇拉‧勒瑰恩22日在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巿的家中逝世,享壽88歲。勒瑰恩的《地海》六部曲與托爾金(J.R.R.Tolkien)的《魔戒》系列、C·S·路易斯(C.S.Lewis)的《納尼亞傳奇》並列奇幻文學經典,勒瑰恩的作品充滿東方哲學思想和對生命與死亡的探討,影響後世文學深遠,《地海》系列作品也在2006年被吉卜力工作室改編成電影《地海戰記》,由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擔任導演。各界名人、作家都在網路上悼念,史蒂芬金也在推特上表示:「娥蘇拉.勒瑰恩,不只是一位科幻作家,更是文學界的指標。」
國際中心
2018-01-24 19:34
風生活
日本
日本「歸零死」蔚為風潮:不添麻煩,少了紙錢,人生終點可以環保又乾淨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至少可以決定怎麼離開人世。台灣傳統觀念追求「厚葬」,哀榮備至的隆重喪禮才合禮;但日本人對生死看得更坦然,除了替自己提早規劃生前契約,不讓至親為身後事苦惱外,更有人選擇極簡的「歸零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許世哲
2017-12-07 16:06
風生活
風書房
心理
為何藍綠都敬重的他,臨終因此求死也不能?主治醫師一句話,道出最震撼的辛酸…
很多人會覺得,有錢有勢的大人物即便生病,也能受到更好的照顧,直至臨終都過著比窮人更好的生活。但台大醫師黃勝堅確曾遇上一個截然不同的狀況:因為病人太知名,為了不讓社會絕望,所以求生不得,求死也不能……。
黃勝堅
2017-03-08 18:23
風生活
風書房
心理
替將死病人進行無效電擊,是治療還是演戲?台大醫師最揪心課題:不做交代不清
1995年8月,我升任臺大醫院腦神經外科的主治醫師,前半年,不論腦傷手術或病人恢復情形,都還算順遂;可是到了1996年,終於避免不掉的,要面對自己病人的死亡。
黃勝堅
2017-03-03 11:22
風生活
旅遊
全世界的旅人都著迷!充滿不可思議的國度─北印金三角和瓦拉納西
在這裡,喚回生命的意義,重新啟程……「一開始你會不知所措,但是慢慢的,你發現那就像熱浪,對抗它只會讓你遍體鱗傷。只要縱身投入,你將從另一頭游出。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最大的挑戰就是適應它,不光只是適應它,而且還要超脫它。」
欣旅遊
2015-09-12 18:00
評論
觀點投書:當柯文哲談生死 為什麼你只聽到笑話?
前言:3月13日晚上柯文哲市長應哲學系所承辦的「台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團隊邀請,到臺大文學院演講廳就生命科學組的題目進行一場講座。在講座結束後我稍微翻了各家新聞的報導,頗多都把重點擺在市長講的笑話以及一些相對於整場演講來說較為支微末節的小事上。而身為工作人員—負責的工作是替整場演講打逐字稿—實在不願見到這樣一場演講的重點被那些新聞所抹去,因此希望透過這篇簡單的摘要能給讀者們另外一種對這次演講的詮釋。而以下的內容多半都引自我所打的逐字稿中;雖然並非真的「逐字」,但我儘量維持原意。
張正昕
2015-03-22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