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熊本大地震 文章列表
#
熊本大地震
約 5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基隆
地方頭條
日本八代市議會海外行政視察團
日本熊本縣八代市議會海外行政視察團,14日下午由八代市議會議長村川清則率領,到基隆市進行參訪,副市長邱佩琳歡迎遠道來訪的貴賓們,期許雙方友誼長存,在觀光旅遊、教育等領域有更多元的合作,深化彼此的夥伴關係。
張上耕
2025-04-15 10:51
新聞
政治
日本天皇陛下華誕酒會 韓國瑜幽默出招:和日本片山大使像雙胞胎
日本天皇德仁日前迎來65歲誕辰日,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今(26)日晚間舉辦慶祝酒會,副總統蕭美琴、立法院長韓國瑜及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等國內政要均受邀與會。日台交流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片山和之致詞時表示,台灣是日本極為重要的夥伴,日本新政權上任,台日關係的重要性絲毫沒有改變,日本有這樣關係友好緊密的鄰居,「其重要程度攸關生存,說上天祐助也不誇張。」
鍾秉哲
2025-02-26 21:11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台灣若發生戰爭,日本怎麼辦?早稻田教授:除了中國,至少要建立第二個生產基地
若臺灣真的有事,依賴臺灣與中國的原物料、零件與半導體的日本經濟將會面臨巨大損害。筆者建議,除了將生產基地轉為在岸生產移回國內之外,更應採取「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供應鏈分散策略,以及與友好國家共同進行研究與開發,推動「知識創新的友岸合作」。
nippon.com
2023-08-10 11:10
風生活
娛樂
影評/新海誠《鈴芽之旅》深度解析!關門咒語有什麼涵義?為何將災難取名為蚯蚓?公路之旅地點藏洋蔥
「如果一個故事因為害怕傷害到別人,而小心翼翼的迴避敏感部分,那麼這樣的故事可能沒辦法打動人心。」
方格子 Vocus
2023-05-14 08:37
財經
科技
產業觀點
證券投資
從「時代眼淚」轉身搶進汽車前裝市場 ㄧ家小公司如何打入最嚴苛的歐系交車中心?
「數位相機」一詞對很多時下年輕人來說,是個抽象名詞,但對於賴以生存的供應廠商來說,卻是「時代的眼淚」。從數位相機影像處理IC起家的芯鼎(6695),就是陪著數位相機一起到達巔峰、同時一起殞落。自2018年啟動轉型後,一段史詩般的起死回生,蛻變為車用影像處理器大廠,並將於11月上旬掛牌,踏上新的里程碑。
周康玉
2022-10-07 15:10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應對台海衝突》美國前副國務卿:美軍提升亞洲後勤能力,應在日本儲存軍備
美國國防部4月中旬提交給國會的《美國太平洋威懾倡議》中坦言,目前的後勤狀態及能力,不足以支援美軍在亞洲執行任務。《日經亞洲》25日刊出美國國務院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專訪,而他直言,若台海爆發衝突,日本會在美軍運輸上扮演關鍵角色。
簡恒宇
2022-06-26 22:00
風生活
職場
世界
跳脫舒適圈真的好嗎?在美國工作的她揭「心靈雞湯」不告訴你的真相:每人際遇不同
「妳已經三十歲了,還想去美國再念一個碩士?沒打算結婚生小孩嗎?」這是我的父親得知我想到紐約念書時,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沒有反對我的決定,卻透露不少身為父親的擔憂。
時報出版
2022-05-08 17:00
風影音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李忠謙專欄:半世紀來「最友台首相」辭職,日本還會繼續跟台灣麻吉嗎?從安倍家「一門三相」與台灣的交情談起
日本正當多事之秋,安倍晉三日前卻因病宣布辭職,原本明年才會啟動的「後安倍時代」於是提前到來,下一任日本首相也將在14日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後誕生。由於自民黨多個重要派閥領袖已表態支持官房長官菅義偉,不少分析認為他幾乎可以篤定勝出。作為安倍的老搭檔,「菅義偉內閣」如果真的成立,安倍時代的諸多政策應該不會出現大幅調整。不過對台灣來說最重視的「台日關係」,在「後安倍時代」是否還能保持原先的熱烈互動,也引發不少討論。
李忠謙
2020-09-07 06:10
新聞
國際
當學校圍牆被震倒,壓死一名上學女童之後...日本政府與社會的亡羊補牢
日本大阪地區受日前強震壓死2名民眾影響,當地政府開始加強防震措施。除大阪市提出補助一半整修費用的補助制度外,高槻市、堺市、交野市等地區也計畫跟進。目前大阪府內的教委會、府立學校相關人員,正在針對當地民宅的圍牆進行檢查,調查結果預計在近日公布。
詹如玉
2018-07-12 10:3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莊均緯觀點:地震威脅,政府要組改而不是阻改
日本關西於今年6月18日發生規模6.1大地震,造成多人傷亡、超過17萬戶停電、10萬戶瓦斯供給中斷響、多處道路、維生管線破裂,以及鐵路暫時停駛等影響。日本歷經1923年關東大地震、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2016年熊本地震等重大災損,今年0618發生在大阪北部的震度6弱地震,是日本氣象廳從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進行統計以來,首度在大阪府觀測到。令人遺憾的是,大地震的重複發生已經是日本先天環境的宿命,而同樣台灣的環境遭遇亦是如此,無法改變。
莊均緯
2018-06-26 06:40
評論
國內
專欄
蔡榮根觀點:氣象局該對「地震達人」開鍘嗎 ?
有民間地震達人於0206花蓮規模ML6.0地震後,2月8日上媒體斷言6天以內還會有比規模6.4更大的地震,氣象局警告他限期下架相關地震預測文章,如果再犯,將依氣象法開罰20萬元至100萬元。3月1日氣象局終於開鍘了。
蔡榮根
2018-03-06 06:50
風生活
日本
【張維中專欄】失寵的味噌湯和御飯糰:日本年輕人也不愛了嗎?
有時不免會想,人類適應環境而擁有自動切換的能力,實在神奇。比方說我已經習慣了,只要在日本吃飯時,要是桌上沒有附上一碗味噌湯,便會覺得這頓飯少了些什麼,可是,一旦回到台灣,吃飯時卻又不會特別想到一定要配湯。身體彷彿就像是智慧型手機,在不同時區的國家會自動抓到當地時間那樣,對於飲食習慣有一種自動切換的能力。
張維中
2017-09-22 08:2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軍事
觀點投書:飛彈核試,有助安倍修憲?
正當安倍晉三從醜聞的谷底爬上來,眼見民調的支持度回溫之際,北韓的彈道導彈忽然在北海道上空劃過,全國瞬時警報系統(J-Alert)驚動了不少尚在夢鄉的日本人。未幾,北韓又在豐溪里進行核試。當地政界自然如芒刺背,民間的反應亦較以往強烈。「福兮禍所伏」,這些事件會否讓日本人對國家安全大感憂慮,成為稍為站穩陣腳的安倍卸任前完成修憲大計的契機?
黃樂祈
2017-09-08 06:30
新聞
國際
日本狂傳靜岡縣閃電交加照 遭網友踢爆「假的啦!」
現代社群網站發展蓬勃,除即時分享新聞和生活點滴外,也有許多民眾製造假消息或噱頭引人關注。繼去年4月熊本大地震時,一名日本民眾造謠動物園的獅子趁亂逃出後,近日適逢雷雨季節,又有網民放上閃電交加照,聲稱是在靜岡縣濱松市拍下的景象。隨後被踢爆是美國創業家在印度拍下的照片。
詹如玉
2017-08-27 11:10
新聞
國際
歷史
對一本明治年代日記的反思》相隔127年的兩場熊本地震 民眾為什麼都被謠言迷惑?
日本九州熊本去年的強震已屆滿一周年,當時震災的慘況許多人仍歷歷在目,「商城因地震發生大火」的網路謠言也讓人記憶猶新。熊本市都市政策研究所日前將百年前的「熊本明治震災日記」譯成現代日文,發現熊本在明治時期發生地震時,也曾出現各種謠言、導致民眾恐慌。都市政策研究所的副所長植木英貴表示:「不論是在現代還是明治時期,正確的資訊都是很重要的。」
詹如玉
2017-04-22 08:21
新聞
國際
東京奧運能幫福島擺脫核災陰影嗎?京奧棒壘球部分賽事將在福島舉行
籌備過程多有波折的東京奧運將在2020年登場,日本當局除加強外國人導向設施外,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也通過奧帕運組織委員會的提案,決議在311東日本大地震重災區之一的福島縣舉行棒壘球賽。當地政府及居民雖樂觀其成,但也有人對龐大的場地翻修費、賽事後發展透露不安,究竟東京奧運能否帶動災區復興,值得關注。
詹如玉
2017-03-24 17:50
新聞
國際
國內
去年189萬日人遊台 日媒:台灣讓人感到熟悉、舒適
台日交流頻繁,日本一直是國人旅遊的首選,近年來,台灣也是日本人旅遊的首選之一,根據日本JTB旅行社的調查顯示,2016年就有189萬名日本人訪台。有日本媒體《TheJapanTimes》分析日本人喜歡來台的理由,其中熟悉及舒適感是最主要的吸引因素。
杜承翰
2017-03-21 17:00
地方新聞
台中
台人哈日 東京都知事:池袋常聽到台灣人講話
記者李梅金/台中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7-03-08 17:40
新聞
國際
日本明仁天皇歡度83歲生日 感謝國民思考退位問題
日本明仁天皇23日歡度83歲生日。他在皇宮的宮殿會見記者,特別提到表明退位意願的8月錄影講話和之後的國民態度,表示「非常感謝眾多的人們側耳傾聽,從各自的立場出發,設身處地地進行思考」。
國際中心
2016-12-23 15:59
新聞
國際
搶頭香!日相安倍晉三急飛紐約會川普 美日安保與TPP存廢成焦點
美國準總統川普(DonaldTrump)競選時曾揚言上任後將撤銷《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更打算要求日本政府全額支付「美軍駐留經費」,因此川普當選才剛滿1周左右,為確保美日同盟關係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連忙飛到紐約,18日在曼哈頓的川普大樓與川普會面,成為川普當選後首位面對面會談的外國領袖,外界預期TPP存廢與美日安保關係是本次會談焦點。
廖綉玉
2016-11-18 16:42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