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清潔能源 文章列表
#
清潔能源
約 4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美國新總統要來了!《日經》分析「川普三大金句」:這些政策對亞洲國家影響最大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DonaldTrump)將於美東時間20日中午上任(台北時間21日凌晨1點左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川普重返白宮首日就會公布上百項行政命令,包括結束俄烏戰爭、赦免2021年1月6日闖入國會大廈的暴動者,以及廢除拜登政府保護跨性別學生的規則等。《日經新聞》15日指出,在川普的眾多競選承諾中,以下三項政策將對亞洲國家帶來最大影響:關稅、移民和能源。
李岱青
2025-01-20 16:11
新聞
國際
兩岸
經濟
「中國永遠追不上我們!」拜登對美國未來充滿信心,喊話川普關注AI與清潔能源兩大領域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13日進行任內最後一次外交政策演說,他強調、中國永遠無法在經濟上超越美國,而人工智慧(AI)與清潔能源(CleanEnergy),將是下一任川普(DonaldTrump)政府,最應該關注的兩大核心議題。
李靖棠
2025-01-14 15:41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AI代理、加密貨幣熱潮、電動車銷量困境—2025年科技動態,將如何改變你的生活
過去十年裡在每年的12月份,我們都會嘗試預測接下來一年的科技趨勢。回顧過去,我們預測對了很多,當然,也有一些預測錯了。拜託,誰當初不認為哈利波特的擴增實境(AR)冒險遊戲會大受歡迎呢?
Joanna Stern
2024-12-30 10:30
新聞
政治
財經
川普挺AI,反造福他討厭的清潔能源 蔡正元曝這家台企打進馬斯克AI產業鏈
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對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的熱衷,可能會提振他多年來一直在抨擊的清潔能源企業。對此,前立委蔡正元在網路節目《大大平評理》上指出,一個AI數據中心約會用到等於板橋市、永和市等中型城市的用電量,而火力、天然氣等發電費用貴,所以大家現在開始在搶核能發電廠。
陳明遠
2024-12-30 08:40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華爾街日報》川普對AI和加密貨幣的支持,可能引爆清潔能源需求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Trump)對人工智慧(AI)和加密貨幣的熱衷可能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提振他多年來一直在抨擊的清潔能源企業。
Scott Patterson
2024-12-26 11: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經濟
中國成為核電第一大國:核電機組含在建達102座,2030年佔全國發電量10%
中國正加快核電廠建設,包括商轉與核准在建的核電機組已達102台、裝機1.13億千瓦,中國央視稱「已成為世界第一核電大國」。15日登場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更指出,為達「雙碳」(2030年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未來10年更將延續核電高成長的態勢。
國際中心
2024-12-16 09:30
新聞
國際
力挺「清潔核能」轉型!美國要借波蘭300億,支持興建首座核電廠
根據波蘭電視新聞台TVP報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近日簽署一份意向書,計劃為波蘭首座核電廠提供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8億元)的資金支持。這項核電廠專案主旨為加強波蘭的能源安全,並推動其從煤炭依賴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長期戰略。
中央社
2024-11-19 09:14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華爾街日報》重啟三哩島核電廠的大膽計劃從何而來?
在去年一場面向執行長的小型聚會上,OpenAI聯合創始人阿特曼(SamAltman)發表了一個驚人論斷:未來,一些人工智慧(AI)模型的數據中心需要的電力將與一座大城市一樣多。
Jennifer Hiller
2024-11-13 12:10
風生活
汽車
Hyundai與GM簽署諒解備忘錄,探討汽車、供應鏈和清潔能源技術的合作
在汽車動力轉型的年代,各家車廠都在尋求能夠代替傳統燃油內燃機動力的]解決方案,目前最主流的就是純電動力,但若單獨車廠自行開發新科技成本太高,就得尋求與其他人合作。近日,Hyundai與GM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將探討汽車、供應鏈和清潔能源技術的合作。
Carture車勢文化
2024-09-13 10:49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綠能困局:生產清潔燃料有如「燒錢天坑」,新創企業難以為繼
許多有望為飛機、輪船和卡車提供清潔燃料的新創企業未等展翅高飛便已陷入困境,這表明,要讓許多行業擺脫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是何等困難。
Amrith Ramkumar
2024-09-10 10:00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經濟
不再缺電的新世界!便宜、零碳排,太陽能光電可望躍升全球最重要能源
北半球進入炎熱夏季,用電高峰讓許多人擔心供電緊張。然而,你能想像嗎?未來,隨著太陽光電變得更加便宜,即使炎熱日照時數越來越長,我們也無須擔心電不夠用。英國《經濟學人》在22日的最新一期封面故事中以「太陽能時代的開端」為題,指出在太陽能發電成長下,全球不再缺電的未來已觸手可及。
蔡娪嫣
2024-06-25 16:03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德國「汽車教父」示警:歐盟對中國電動車打關稅戰,後果很嚴重!
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杜登霍夫(FerdinandDudenhöffer)表示,加徵關稅將大幅提高德國電動車的價格,不僅會使德國消費者無法購得價格划算的電動車,還會對BMW、賓士和雷諾等歐洲汽車製造商的清潔能源轉型造成不良後果,德國對電動車的需求將進一步下滑。
德國之聲
2024-06-11 13:07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歷史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世界經濟秩序崩潰中!「去全球化」步伐加快,《經濟學人》深入剖析3大因素
中國政府正花費巨資鞏固該國身為清潔能源及電動車全球領導者的地位,有機會在今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正考慮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歐盟日前突擊搜查中國安檢設備供應商同方威視在歐盟的辦公室,調查是否涉及接受中國官方補貼。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近年來,跨境貿易及投資停止成長,各種懲罰性經濟措施的激增、產業政策的突然流行、全球機構的衰落正在破壞全球化,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崩潰。
廖綉玉
2024-05-16 19:00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商業
「清潔能源汽車是骯髒的謊言!」特斯拉擴建德國工廠,引發當地民眾激烈抗爭
在特斯拉位於德國格林海德(Grünheide)的超級工廠10日發生抗議者和警察之間的衝突之後,警方於11日繼續嚴陣以待,準備應對更多的抗議行動。警方發言人表示,會參考10日的情況來對周末的任務進行規劃。
德國之聲
2024-05-12 13: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拜登要對中國電動車收多少關稅?美國媒體提前洩露底牌:100%
隨著美中科技戰的焦點逐步轉移到潔淨能源與電動車,拜登政府預計下週將宣布新的關稅壁壘。《華爾街日報》引用知情人士說法,率先揭露拜登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將調高三倍。這意味著一輛要價100萬新台幣的小米SU7,銷往美國必須再加上100萬新台幣的關稅,拜登則將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就擺出保護美國本土汽車產業的戰鬥姿態。
國際中心
2024-05-12 09:15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觀點投書:中國的能源戰略引領清潔能源革命
中國的煤炭儲量雖然是世界第五,卻只有美國的一半。石油儲量是世界第十三。天然氣儲量第十五。相對於14億的人口大國,世界的製造工廠,能源需求為全球能源消費之26.5%的情況相比,中國是能源貧乏的國家。因此,必須要有高瞻遠矚的能源規劃戰略和落實執行的實踐能力,才能繼續在強國之道上邁進。
成吉鹿
2024-05-09 05: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經濟
一文看懂:中國到底有沒有「產能過剩」?又關歐美什麼事?
今年4月,「產能過剩」突然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熱詞——4日到9日,美國財長葉倫訪華,點名了三個中國的產業產能過剩,可能會傷害美國;16日,德國總理蕭爾茨訪華,再提對「產能過剩」的關切。
BBC News 中文
2024-04-23 14:18
VIP
評論
國際
科技
經濟
專欄
李忠謙專欄:如果我們搞錯了潔淨能源的代價,能源轉型也難救全球暖化
去年是有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年,不少科學家甚至認為,去年可能更是過去10萬年來地球最熱的一年。當全球暖化加快了腳步,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在過去幾年也不遑多讓,使得化石燃料發電在全球發電量的佔比顯著下降—從2012年的68%下降為2022年的61%—可惜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這個星球依舊變得越來越熱。
李忠謙
2024-04-23 06:10
新聞
國際
科技
商業
經濟
AI
當人工智慧革命遇到能源轉型的大哉問 《經濟學人》:清潔能源是否足以供應AI需求
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被視為是人工智慧的重大突破。然而,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需要耗費巨大的電力,而全球能源系統正努力因應替代能源需求,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足夠的清潔能源來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廖綉玉
2024-04-13 0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葉倫點名這三個產業「過剩」威脅美國,強調「與反中情緒無關」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月4日下午抵達中國廣州,開啟六天訪華行程,距離她上一次訪華過去九個月,會見的人員也大致相似——
BBC News 中文
2024-04-09 18:2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