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清末 文章列表
#
清末
約 2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芯凝觀點:當代潘祖蔭遇見清末重臣潘祖蔭─牽引一段國寶重器搶救史
經常參加中國近現代書畫展或拍賣會時,偶見落款為「潘祖蔭」的墨寶,總能引起我會心一笑,想到老友-台灣知名媒體高層潘祖蔭,對潘父給兒子取了這和清末咸豐探花、軍機大臣潘祖蔭一模一樣的名字就更好奇了,究竟是巧合還是別有深意?日前和潘祖蔭聊起他年初到蘇州潘祖蔭故居的有趣見聞,總算解了我的惑;當來自台灣的潘祖蔭出現在100多年前的潘祖蔭故宅時,「震撼」全宅,更牽引出潘家一段令人感佩的國寶重器搶救史!
陳芯凝
2024-02-25 05:50
風生活
風歷史
文化
古代沒有身份證怎麼辦?人們用「2奇物」自證,唐朝還用來抓逃稅
如何證明自己的身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出示身分證。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身分證內儲存的個人資訊日益增多,只要使用特定的設備掃描並與持有者的生物特徵相比對,就能確定一個人的身分。然而,身分證在中國歷史上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它出現之前,如何證明自己的身分?這可不是一個好解決的問題,歷朝歷代為確認百姓的身分操碎了心,發明了符牌、傳信、過所、棨信等表明身分、准入通行的憑證,並發展出一套較為健全的戶籍制度。不過古代中國最終沒有孕育出身分證,這可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制度的必然。
時報出版
2022-08-16 01:34
風生活
風歷史
文化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皇族後代去哪了?他們隱姓埋名改成這4個姓氏
「愛新覺羅」是清朝國姓,近日東京一間眼科診所的廣告牌被翻出,女院長竟然也姓「愛新覺羅」,是清朝第三代皇帝順治帝的後代,引發熱議。不過,並非所有清朝皇族都保留原姓氏,隨著清朝垮台,「愛新覺羅」族人為了避禍大多改姓,究竟這些人最後都改成哪些姓氏呢?
王祉茜
2022-04-07 18:48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投日賣國的「大漢奸」汪精衛,年輕時還是情場高手!揭他邊搞革命、邊談情說愛的超狂情史
說到汪精衛,不僅年少天才,青年搞革命,他的戀愛轉折也相當戲劇性啊。
方格子 Vocus
2022-03-09 17:39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汪精衛刺殺大清攝政王,為何被捕後沒被處決?背後原因曝光,原來是1關鍵人物救了他
今天來聊汪精衛,本名汪兆銘,他跟他的革命偶像孫中山一樣,都是廣東人,而且還出生在學霸家庭。老爸是衙門師爺,哥哥是舉人,而自己則是中外知識精通的大才子。
方格子 Vocus
2022-02-23 23:18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清末最強女英雄!她親率娘子軍「紅燈照」對抗八國聯軍,兵敗慘遭洋人當成玩物展示
人們習慣以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為時間軸,將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這段時間稱為大航海時代。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最重要的歷史之一,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政治出現了各種激烈的碰撞和交流。
台灣東販
2022-01-12 19:34
新聞
政治
回憶32年前初見張亞中 李艷秋:如果生在清末,他應該會參加黃花崗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敗給新北市前市長朱立倫,資深媒體人李艷秋於臉書發文表示,和朱立倫、張亞中很早就有接觸,張亞中邏輯清楚、口才奇佳,且對國家有著責任心與使命感,「如果生在清末,他應該會參加黃花崗吧!」
賴玟岑
2021-09-27 17:4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她終生未嫁只愛溥儀一人,痴情示愛慘遭轟出門…揭清末「最美格格」的悲情人生
從古至今,皇帝與妃子的風流情史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更是影劇最愛改編的故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娶過五個老婆,像是較知名的文繡、婉容等,不過除了這些妻子之外,有一位滿清公主也深愛著溥儀,甚至為了他終生未嫁。
邱劭霽
2021-08-20 12:15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民國「八指將軍」黃興的手指是被清兵子彈打斷?別被歷史課本騙了,斷指真相講出來超搞笑!
說起黃興的名號,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有人說「孫中山是思想家,輸出全靠吼,一嘴打天下;而黃興是實幹家,穩紮穩打,不講玄乎的大道理」。此評價倒恰如其分,黃興是赴湯蹈火類型的革命家,曾親自組織數次起義,身先士卒,視死如歸。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2021-06-30 15:35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民初開國就有「國會打架」文化!立法院鬥毆始祖是他:一言不合怒甩耳光,卻慘遭同事打到住院
如今立法院鬥毆之常態,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但如果要推導中華民國最早的立法院鬥毆史,宋教仁的生平經歷一定是絕佳的案例。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2021-05-07 15:18
風生活
風歷史
文化
台灣也有藝妓?出身貧困家庭、勾心鬥角只為擠進最後名額…揭清末多才多藝的「藝妲」背後秘辛
說起藝妓,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京都的花見小路上,踏著優雅步伐,穿著和服,妝容精緻的藝者、舞妓或花魁。臺灣雖然沒有「藝妓」,但曾有過非常蓬勃的「藝妲」文化!那麼臺灣的「藝妲」,又是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方格子 Vocus
2021-03-02 17:59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賈忠偉觀點:亂七八糟的《投名狀》與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真相
中文《維基百科》中有關電影《投名狀》是這樣寫的:「《投名狀》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港產劇情片,陳可辛執導,李連杰、劉德華和金城武主演。該片於2007年12月28日上映。在200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奪得8個獎項,並包括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李連杰亦憑此劇成為最佳男主角。臺灣的2008年第四十五屆金馬獎《投名狀》再次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及【最佳視覺效果】等三項獎項。故事背景是1860年代清朝太平天國時期,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
賈忠偉
2021-02-07 07:10
風生活
風歷史
曹錕真的賄選了嗎?崇尚民主政治、用心討好議員…一窺史上最邊緣民國軍閥黯淡內幕
很多人對曹錕的第一印象是陰險狡詐,畢竟在歷史教科書中,他的第一次出場(也是唯一一次出場),就是他幹了賄選的醜聞,惹得南方的孫中山爆氣,展開一連串文攻武嚇。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2021-01-24 17:30
新聞
國內
「台灣一定要走回核能!」曹興誠酸反核人士:像清末民眾反鐵路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15日舉行40周年園慶,頒發傑出成就貢獻獎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兩人握手畫面被外界視為大和解象徵。曹興誠致詞時表示,世界主流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若台灣僅靠再生能源一定不夠,將來須走回核能才有充裕電力。
蔡佩珈
2020-12-16 08:00
風生活
風歷史
溥儀的伙食有多慘?每天菜色一成不變、比嬪妃吃得還差…困窘到只能塞栗子果腹
清代宮廷菜餚,在外人看來是那麼神祕,讓人口水四溢又好奇。清人記錄宮廷御膳的詩中寫道:「松花糟蟹燒羊肉,小盞旋斟佛手釀。止渴梅湯冰振久,馳名無過九條龍。」、「理藩院裡山雞熟,御膳房中奶餅酥。嫩滑只疑羊肚菌,軟烹百葉味尤腴。」 松花糟蟹、燒羊肉、山雞、奶餅酥,無一不充滿了誘惑。可對於皇帝來講,宮中的飯菜並不是誘惑,而是負擔。
大是文化
2020-08-18 19:50
風生活
風歷史
她竟因「長太美」進監獄!數度被拋棄、約炮3千人,揭民國傳奇女作家慾海浮沉的一生
在傳統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女性的情慾總是較被要求保守、壓抑的,但是在民國初年的時候,卻有一位女作家余美顏打扮亮麗又有內涵,且勇敢追愛,奈何她情路坎坷、命運多舛,在幾經打擊後開始放逐自我,據說曾和超過3000人上床,並將她的情史、與男人們的往來信件整理成《摩登情書》,在那個時代來看也許驚世駭俗,但卻是從傳統禁錮中解放的先驅。
潘渝霈
2020-07-02 17:41
風生活
風歷史
為何戰功無數的曾國藩,最後帶著罵名離世?清末名臣誤踩「這陷阱」:每個職場人都要小心
蔣中正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幕僚,「應多看曾文正書版及書禮」,「曾文正家書及書禮,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注釋》時說:「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說:「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清文華泉
2020-06-17 01:42
風生活
風歷史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清末烈士譚嗣同留絕命詩慷慨就義!原來詩句中藏這玄機
清朝末年,中國門戶被西方列強撬開,這隻紙老虎從此被看破手腳,在這個古老又龐大的帝國劃分勢力範圍,榨取各種利益。此時有許多救亡圖存的有志之士,希望可以變法革新,走向富強,除了維新主要領導者康有為、梁啟超之外,還有譚嗣同、楊銳、劉光第等年輕官員。他們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展開當時一系列「新政治」包括廢除詬病已久的八股文、引進西方軍事制度、科技等等。
潘渝霈
2020-06-12 20:53
風生活
風歷史
娶妻被迫「買一送一」最後一個離婚一個外遇…「末代皇帝」溥儀的坎坷婚姻全是咎由自取?
諭淑妃文繡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應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宣統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
方寸文創
2020-05-15 15:52
風生活
風歷史
國父明明叫孫文、號逸仙,為何世人總稱他「孫中山」?一段秘史,揭開這個名字的真正由來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國父的本名其實不叫「孫中山」,他終其一生也從來沒這麼自稱過。但後人總是這樣稱呼他,而不是本名「孫文」,就連官方也不例外,以前政府為了紀念國父,台灣有非常多以「中山」為命名的地方,除了有台北市中山區,還有中山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軍隊裡室內集合的地方叫做「中山室」,全台更有142條「中山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其實這個名字的背後大有玄機!
蔡佳妘
2019-10-10 06:0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