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淋病 文章列表
#
淋病
約 5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小三女童染梅毒、被包養月賺14萬」青少年約砲像約KTV!扭曲性觀念讓性病暴增53倍
根據衛福部2014年至2024年的資料統計,近十年來梅毒感染個案大幅增加,其中又以15至19歲的青少女最為明顯、從4例增至211例飆升53倍之多。對此台灣性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馮嘉玉、國教盟(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也針對現行推廣的性教育做出分析,認為大環境過度宣導性別平等、卻忽略了同等重要的義務,導致性健康、性安全因此被弱化。
易軍堯
2025-05-12 14:14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16歲女生手腳起水泡,一驗已染「這性病第二期」!台灣青少女病例10年暴增53倍
台灣青少年性病感染情況令人憂心,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數據,2024年15至24歲女性梅毒個案較十年前暴增53倍,年增率達51.4%,引發醫界高度關注。
龔渝婷
2025-04-24 15:10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性病治好就沒事?去年9738人染梅毒、7605人得淋病 疾管署:無法免疫
21歲的小萱(化名)近期因下腹疼痛、分泌物異常就醫,經診斷發現感染了淋病。經醫師進一步問診,才知道她的伴侶近期出現尿道不適,卻未主動告知且未就醫治療,平日兩人又沒有戴保險套的好習慣,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醫師提醒,部分性傳染病(如淋病、梅毒等)在女性身上可能無明顯症狀,未及時發現並適當治療,可能影響生殖健康,甚至導致骨盆腔發炎、不孕等併發症,因此定期篩檢至關重要。
黃天如
2025-03-07 18:07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赴東南亞旅遊小心了!M痘第1分支Ib病毒株現蹤泰國 接種疫苗至少應提前6周
4月中旬有前往東南亞旅遊計畫的民眾要小心了!泰國今年1月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3例M痘第1分支Ib病毒確診病例,皆為30至40多歲女性,均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返回泰國途中出現症狀。東南亞國家潑水節慶典活動將於4月中旬展開,預計將吸引各國遊客前往狂歡,有鑑於國際M痘疫情持續,且M痘疫苗需接種2劑,2劑間須間隔至少4周,而接種疫苗需14天方可產生完整保護力。疾管署提醒民眾出遊前,如預期會有風險行為,應提早至少6周前接種疫苗,並落實自我防護。
黃天如
2025-02-19 21:51
風生活
心理
為什麼性行為後會出血?是太激烈還是生病了,5種常見出血原因揭曉
愛愛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但若做愛後有出血的現象,許多人都會感到非常緊張;不過,多數情形下都不必過於擔心,因為約有0.7~9%的女性有過性交後出血(PostcoitalBleeding)的情形,而停經後女性的發生率則更高,約63%的人都曾出現過性交後出血的狀況。《Hello醫師》為您介紹性交後出血的常見原因與預防方法。
Hello醫師
2025-01-30 00:1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段心儀觀點:淋病─梅毒─課綱
教改一直強調價值中立、開放多元,但沒有核心理念的多元開放會帶來甚麼結果?近日各種校園亂象發出警訊,除非淋病、梅毒、霸凌、吸毒都被承認是某種多元價值,否則課綱就該從根本進行檢討。
段心儀
2025-01-23 06:30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恐怖1病侵襲台灣青少年「感染數12年增7倍」!少子化疫情仍擴大…
近期,台灣青少年淋病疫情持續惡化,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根據相關統計,10至19歲青少年感染淋病人數自2012年以來暴增7倍,約每10萬人中就有50人確診。專家指出,性病的年輕化趨勢背後,反映了性健康教育不足與防治資源分配不均的結構性問題。
凌婧綸
2025-01-14 11:27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吃精液可以養顏美容嗎?醫師證實「有多種營養素」,但要這樣吃才有用
網路上時常流傳各種美容偏方,其中一項惹眾議的說法是「吃精液可以養顏美容」,讓不少人感到好奇甚至嘗試。但這種說法真的科學嗎?泌尿科醫師高銘鴻近日在一段影片中,為大家解開迷思。
王薇禎
2024-12-27 17:05
風生活
健康
做愛途中才戴套超NG!醫師教保險套正確戴法「避孕效果高達100%」,不怕性病找上門
即使是三十幾年前的笨蛋高中生,也知道「為了避免導致對方懷孕,一定要配戴保險套」「保險套能夠防止感染連尿尿都會痛不欲生的淋病」,以及「保險套好像很難戴」。
如何出版
2024-02-18 09:00
風生活
即時
疑染HIV外籍男來台約砲!醫授一招「保護力達80%↑」:跨年or節慶後「性病疑慮」人數增
日前YouTuber「好機車」警告,國外一名喜歡到處約砲、且恐染愛滋的男直播主Harrison來台,他拍攝性愛影片兜售、上傳私人群組等,日前更驚傳台灣已有女性受害。對此,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在臉書發文提醒,如果懷疑自己有感染風險,千萬不要等到症狀出現才檢驗,最慢要在72小時內使用「事後預防性用藥(PEP)」。
柯家媛
2024-01-03 10:27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40%人都做錯!「口水當潤滑」恐得性病 專家:容易更乾
研究顯示,約40%的人會在性行為過程中使用自己或伴侶的口水作為「潤滑劑」,在男男性行為中,該比例更接近90%。不過,身為英國性健康與愛滋病毒協會(BASHH)成員的牛津大學性健康專家戴恩娜(DanaeMaragothakis)警告,將口水當作「潤滑劑」可能導致感染念珠菌,或將淋病細菌帶進體內。
侯詠晴
2023-11-28 17:55
國際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當你30、40、50、60歲時,該注意篩查哪些疾病?
人們很難搞清楚應從何時開始篩查癌症、膽固醇等各種健康問題——尤其是考慮到近年來,針對一些重要檢測的指導意見有了變化。
Sumathi Reddy
2023-05-30 19:00
即時
風生活
娛樂
攝理教前信徒「被硬上到墮胎6次」!淚訴鄭明析荒謬性癖「下面愛放食物」:生理期也要
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開播就引起廣大熱議,其中「攝理教」教主涉嫌性侵多名女信徒,至今犯行仍在審判中。紀錄片引起全球關注後,就有不少過去曾是攝理教信徒的網友紛紛披露過去被欺騙的慘痛經歷,更有前信徒因此而經歷過6次流產,讓大批網友心疼不已。
古靜兒
2023-03-25 23:53
即時
風生活
國內
騙照新手法!單身妹被邀「大尺度聯誼」群組 極樂規定如N號房…過來人憶玩法急警告
現代男女性觀念越來越開放,聯誼直接變約砲!一名女網友就說自己被邀進一個「大尺度聯誼」群組,要回答各種問題以及給照片才能過關,讓她懷疑根本就是淫亂約砲群組。不過有網友猜測,這恐怕是拿來騙女生裸照的新詐騙手法。
林瑩真
2023-03-15 00:59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上公廁會染菜花?妹子「被馬桶水濺到」嚇到慌 婦產科醫公開正解
上公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得到性病嗎?一名女網友在網路發文求救,因為自己去上公廁時,不小心被馬桶水濺到私密處,非常擔心會因此染上菜花,只希望有人可以好心解答。
林瑩真
2023-02-21 17:16
風生活
健康
公廁很髒容易染性病?她被「馬桶水噴到私處」憂得菜花,婦產科醫揭正解解答
讓人聞之唯恐不及的性病「菜花」,一般都是透過性行為傳染,不過也有謠傳在公共廁所時也要注意感染的風險。近期一位女性網友就害怕的指出,自己在上公廁時被馬桶水噴到,因而十分害怕因此感染性病。對此,網友形成2極的意見,更有人分享自己的「親身經驗」...。
李沁儒
2023-02-22 01:09
即時
風生活
健康
口交恐罹口腔癌!11種病毒蠢蠢欲動感染 「先刷牙保持清潔」竟是關鍵錯誤…醫給安心激戰建議
許多人在與另一半「恩愛」時,除了身體上的探索之外,口交也被視為一種情趣與情感交流的方式,甚至會有想法「不會懷孕」,但卻可以達到性高潮的可能,但有醫師就表示,口交雖然不會懷孕,但這樣的性行為,仍潛藏罹病、傳染性病的可能,包括泡疹、淋病、梅毒等,都是常見的口交傳播疾病。
陳亭伃
2023-02-09 22:23
即時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自產自銷「捐精賺8000」?5大嚴格限制!身體健康不一定OK 一生限捐一次「這件事例外」
日本近期出現新興職業「懷孕師」,免費提供精夜協助女性受孕,藉此幫助不孕症夫妻擁有小孩。事實上,拜科技發展所賜,男性早就可以透過「捐精」幫助不孕夫妻懷孕,還可以領到最高8000元營養金;不過醫師透露,要成為捐精者其實有嚴格的條件限制,除了一人一生只能捐一次,年齡最高也不能超過50歲,有些更對身高、學歷有所要求。
吳哲宜
2023-02-01 00:07
風生活
健康
公廁的馬桶你敢坐嗎?醫師指出坐墊也可能傳染性病!做好這4件事不讓淋病染上身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淋病患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光是2021年總病例數就高達3566人,相較於2020年成長約584例,淋病好發於25~39歲成年人,但患者以男性為大宗,男女患病比例約為13:1,感染後潛伏期可能長達7天。
Hello醫師
2022-07-27 22:40
國際
近1萬7000人感染,蔓延74個國家!世衛宣布猴痘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23日做出一項爭議性決定:將近來病例激增的「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以敦促各國嚴肅面對疫情,積極彙整資源與經費,加強疫苗的生產與接種。今年全球已有近1萬7000人確診猴痘,疫情蔓延74個國家,其中有68個國家是史上首度出現病例。
閻紀宇
2022-07-24 19:3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