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新冠疫情跟流感一樣都是秋冬才會流行嗎?猶記去年(2024)夏天台灣經歷了一波新冠疫情高峰,就可以證明新冠病毒的威脅早就不限季節。專家指出,新冠疫情並未遠離,且還在持續變異。民眾若等到流行再起後,才急著去搶打疫苗,那就太晚了,因為疫苗接種後還要等14天,才能發揮保護力。更甚者,新冠疫苗不是有打過就算數,尤其是65歲以上的長者,目前國際的共識就是長者每年都應接種2劑新冠疫苗。
根據疾管署統計,3大高危險族群中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以及出生滿6個以上且有免疫不全及低下者,在今年(2025)6月底前,還有近80萬人符合第二劑JN.1新冠疫苗接種資格(距離接種第1劑JN.1疫苗已滿6個月),尤其是65歲以上的長者,其罹患新冠肺炎的死亡風險是18~29歲年輕人的97倍,千萬不能輕忽。
後新冠肺炎時代還要打疫苗嗎?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表示,許多民眾你問他:「你打過新冠疫苗了嗎?」 他會回答你「早就打過了啦」再繼續追問之下,才知道那已是2、3年以前的事,殊不知新冠病毒持續變異,且有逐漸流感化的趨勢,疫苗只是打過了還不夠,還要聽從醫師建議,接種最新的疫苗,才能誘發針對新變異株病毒的足夠抗體。
去年新冠疫苗疫情在7月達到高峰,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委員會吳至行教授說,現在國內新冠疫情雖在低點上下波動,卻持續還是有併發重症甚至死亡的個案發生。所以,他認為,不能排除今年夏天會再有一波疫情發生的可能性。
截至目前為止,JN.1新冠疫苗65歲以上長者的接種率僅17.9%,顯示民眾對於新冠防疫的意識仍需強化。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組長楊靖慧強調,從疾管署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超過96%新冠併發重症的病例都未曾接種JN.1新冠疫苗,其中65歲以上長者就占了78%,可見疫苗接種率與重症風險之間存在高度關聯性。
另外,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有8成患有慢性疾病,大幅提升了感染新冠病後住院與死亡的風險。
醫:等到疫情高峰才接種疫苗,來不及建立足夠保護力
吳至行提醒,新冠病毒會對運動能力、認知能力、心理健康、感官能力與活力等包含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老化模型內的各個領域,都產生長期負面的影響。例如,因新冠併發重症而住進加護病房者,10天內股直肌功能會減少30%,住院患者認知功能下降宛如老了20歲;而20位新冠患者中就有1位會有慢性疲勞的狀況。
根據台灣市調顯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主要受到疫情嚴重程度與疫苗安全性的影響。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醫師強調,若等到疫情高峰才決定接種,往往已來不及建立足夠保護力,必須養成按時接種疫苗的好習慣;而在安全性方面,JN.1新冠疫苗製成不僅降低了劑量,還更新了注射劑型,大幅減少接種後的不適反應,近來明顯觀察到在台灣與韓國新冠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率皆大幅下降。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大刀恐揮向醫藥!必要藥品憂漲價甚至沒得用 衛福部揭對策 | 更多文章 )
面對夏天可能出現的新冠疫情高峰,專家共同呼籲,符合第2劑JN.1新冠疫苗接種資格的3大高風險族群盡快接種,而若至今連1劑疫苗都還尚未接種者,請務必儘快補上,以降低重症與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