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民族歷史 文章列表
#
民族歷史
約 26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笑蜀專文:對十四億人的集體羞辱是一種道德極權
資訊繭房與輿論狂歡交織之下,近年掀起一股濁流:一些人恨屋及烏,把自己對利維坦的仇恨擴大為對整個民族的仇恨。其仇恨言論體現於多方面,要點則是指控Party和people其實同類,不過在朝在野的角色互換。進而斷言十四億人」沒有一個是無辜的」,所有人都是共犯。
笑蜀
2025-04-20 05:40
地方新聞
台北
因害怕而不敢去提,那歷史漸漸就會被淡忘 《百年原殤》揭開阿美族Cepo’戰役
本次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系列作品總計有六部影片,包含三部紀錄片《流離之岸》、《重燃之燼》、《抵禦之山》和三部短戲劇《混濁》、《虹霧》、《抉擇》,該系列作品在記者會當天吸引不少影評人前來觀賞,並給出了佳評讚許。
何長澤
2025-04-07 15:37
地方新聞
台北
部落客深度點評《百年原殤》: 讓歷史走出單一視角,重現族人心中的抗戰記憶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文會)歷時三年、共同打造的影視鉅作《百年原殤》,自4月2日首映會後好評不斷,成功喚起社會對原住民族歷史的重視,也觸動了眾多觀眾的情感共鳴。影評部落客「愛看電影的波妞」觀影後深受感動,並表示「《百年原殤》不只是單純的歷史回顧,更是一場歷史敘事權的回歸。」
楊艾喬
2025-04-07 15:33
地方新聞
台北
是血淚與悲戚,也是驕傲和傳承 《百年原殤》從影評筆下見證泰雅族人的抗戰歷史
本次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系列作品終於順利拉開了首映會的序幕,總計六部影片,包含三部紀錄片《流離之岸》、《重燃之燼》、《抵禦之山》和三部短戲劇《混濁》、《虹霧》、《抉擇》,該系列作品除了在首映會當天引來了滿堂的喝采之外,也有諸多知名的專業影評人給出了佳評,讓觀影者和學習歷史的學子們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重新認識原住民族歷史,從影評的觀後感之中見證這段英勇和悲壯的反殖民抗戰歷史。
楊艾喬
2025-04-06 18:22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文化
「讀過〈廉恥〉就會有廉恥?」區桂芝激辯女大生:歷史上漢奸雖多,唯忠誠義士會被記住
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曾痛批《108課綱》是「無恥課綱」而一戰成名。近日她出版新書《課本中消失的文學生命與千古追求:108課綱中的文化缺席》,7日在台北國際書展舉行新書發表會。由於現場一位女大生的提問,意外掀起一場關於「讀過〈廉恥〉就會有廉恥?」的論戰。
張鈞凱
2025-02-07 21:01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義與「不義」─轉型正義與文化沙文主義
「轉型正義」(TransitionalJustice)的基本定義及其根本精神在於「還原歷史真相」,還涉及臺灣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族群和解,甚至攸關政策的公平性和政府的責任。每個議題都關乎政府是否能面對歷史,是否能尊重我國社會的多元文化和價值。但目前執政黨的轉型正義正陷入文化沙文主義的謬誤。
邱泰達
2024-12-16 05:3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從未看過這麼不尊重民族歷史的國家:《泛文與泛情》選摘(1)
〈本文選自旅美作家康正果新著《泛文與泛情》中「關於古典文學的談話─答曹問」〉
康正果
2024-12-02 05:1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王明珂專文:岷江上游─唐將薛仁貴在此現真身
1994年夏季我首次來到汶川,在此我認識了幾位威州師範學校的老師。雖然認得這幾位朋友,對往後十年我在本地的田野行旅十分關鍵,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我在威州大橋頭的一段經歷。
王明珂
2024-11-27 05:4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劉燕婷觀點:俄烏戰爭終局大哉問─美俄如何「共管」烏克蘭?
川普(Donald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劉燕婷
2024-11-26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同志、疫情、封城—中國導演繞過審查拍成的那些「敏感電影」
兩岸政治局勢升溫下,台灣金馬獎連續六年遭中國政府封殺,但今年第61屆頒獎禮,卻吸引不少中國獨立電影人帶著敏感作品參與,涉及同志和疫情封城等主題。
BBC News 中文
2024-11-24 13:00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王金平與宋濤廈門首會 強調「中華民族」未提「九二共識」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18日上午赴福建漳州祭祖,下午與國台辦主任宋濤在廈門會面,這是宋濤就任該職以來,首度舉行的「王宋會」。王金平在致詞中強調「中華民族」與「兩岸和平」,隻字未提「九二共識」;而宋濤則指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
兩岸中心
2024-11-18 19:25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軍事
歷史
專欄
岡真理專文:加薩─做為希望的象徵
以色列對加薩發動的種族滅絕攻擊已持續了9個月,至今仍未歇。230萬居民中,有2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7成以上的房舍遭到破壞,死亡人數超過3萬7,000人,其中有4成是14歲以下的兒童。
岡真理
2024-10-12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北京如何改造香港人思想?BBC深度剖析「國安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國慶日,香港鋪天蓋地掛滿五星紅旗和宣傳標語,學生也被動員慶祝。BBC中文採訪多名中小學教師及專家學者,了解「國安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如何改變學校,長遠能否改造香港人的思想。
BBC News 中文
2024-10-01 11:16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打造40萬民防後備軍,真的假的?
賴總統最近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場會議,由於核心任務主軸中的民力訓練暨運用,目標將充實40萬的民力,其中替代役將成關鍵。對此劉世芳部長表示,目前替代役訓練沒有問題,未來也將從義警消、村里長及志願團體等系統,培訓足夠的可恃民力。此舉引來輿論的質疑,一般百姓與志願團體,是自願參加或強迫參加呢?戰時是否會全部都跑光光?「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內政部與國防部是否在戰時組織有疊床架屋與指揮體系有混亂的問題呢?
謝國榮
2024-10-01 06:10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徐全觀點:「國軍」戰史在「國族敍事」與「紅色敍事」夾縫中沉浮
當下存在於中國大陸公共空間中的國軍史蹟,以抗戰紀念建築為最大比重。這些建築,作者認為可歸納為三類:第一類,乃由國民政府修建並存留至今;第二類,乃由國民政府修建、1949年後一度遭到全部或部分毀損、後被重建或修復的;第三類,完全由現在的中國大陸官方(中央或地方)修建,並無1949年之前的建築史蹟作為藍本或溯源(例如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上述三大類別中,第二類、第三兩大類數量最多,第一類則較少。
徐全
2024-08-25 07:00
新聞
政治
賴清德設委員會淪大總統制?總統府發言人點名「扁馬蔡」強調非特例:沒逾越權責
總統賴清德宣布在總統府成立3大委員會因應全球性議題,被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批評將國家體制運作成「大總統制」。對此,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20)日在臉書表示,這是任務分組、不另設組織,沒有增加人事費用,召集各界共商國是本屬總統權責,賴清德沒有逾越權責、不是特例,國內外都有相同作為,不會變大總統制。
黃信維
2024-06-20 18:48
風生活
旅遊
台東
台東人文景點推薦》隨音樂搖擺,探訪部落文化!網推台東10大人文景點,人文氣息絕不輸好山好水!
厭倦都市的煩擾喧囂,想來一趟放鬆身心靈的慢活旅行嗎?擁有壯闊山海景色與豐富原住民文化的台東,應該是最能療癒你的去處之一!2023年,台東創造逾870萬旅遊人次,除了朝聖無可比擬的自然風光,不少人也衝著體驗部落飲食文化與藝術人文氣息前往,《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出最受網友歡迎的「十大台東人文景點」,帶你一起探究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2024-06-14 14:28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珍視歷史根源,共同展望未來
迎接春暖花開的四月,非常榮幸跟隨馬總統一同至大陸參訪。此行走訪廣東、陝西與北京,馬總統帶著大九學堂的學員們共同探尋歷史,正確認識大陸當前的發展,並增進兩岸之間的互動與了解,最後參與馬習二會的會見,見證了兩位的領袖風範。其交流對話的背後蘊藏著對年輕學子們深刻的期待。
賴佳煦
2024-05-10 05:30
新聞
國際
托雷斯海峽島民也是南島民族 前澳洲駐台代表籲促進原住民族事務合作
「對澳洲和台灣來說,第一民族(原住民族)是歷史、傳統和文化的重要部分」,曾任澳洲駐台代表的露珍怡撰文表示,澳洲正持續朝憲法承認原住民族及托雷斯海峽島民的代表權,拉近澳洲原住民族和非原住民族之間的距離,因此澳洲和台灣能互相學習,促進正義與和解的共同目標。
簡恒宇
2024-05-04 13:00
VIP
政治
兩岸
調查
政經解密
幕後》馬英九再登陸隱藏版!聽到這段話當場笑出來的習近平 缺青年票的國民黨要擔心了
睽違9年的「馬習二會」2024年4月10日在北京登場,外界關注多鎖定在接待規格有無矮化、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言有無釋放新的對台政策,以及閉門會談時是否對前總統馬英九就兩岸關係、即將上任的準總統賴清德、南海等議題有所表態。
晏明強
2024-04-14 09: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