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毒物專家 文章列表
#
毒物專家
約 9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邊境攔截2批酪梨、生蠔含鎘超標 食藥署公布8項不合格產品
酪梨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但食藥署上周卻在邊境攔截到兩批分別由商田實業有限公司,以及奧爾瑪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報驗的美國「鮮酪梨」,兩批加起來總重近4000公斤;另同樣自美國的生蠔405公斤,全部檢出重金屬鎘超標,違反「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必須全數退運或銷毀。毒物專家指出,鎘是人類確定致癌物,一旦進入體內,主要會傷害我們的腎臟及骨頭,且鎘有累積性,半衰期長達20年,呼籲政府在邊境一定要好好為民眾把關。
黃天如
2025-04-29 15:23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汽車
這東西絕對別放在車裡!專家揭很多台灣駕駛1習慣,注意力越來越難集中…
天氣逐漸轉熱,車內溫度跟著飆升,不少駕駛一上車便急忙開啟冷氣降溫,但專家警告高溫環境下的汽車可能成為潛藏致癌風險的密閉空間,先前就有國外案例傳出,疑似因為車內裝潢材料釋放甲醛,導致數十名車主罹患血癌。
龔渝婷
2025-04-17 14:32
風生活
健康
消費
毒食材流入小吃店、連鎖餐飲!黃麴毒素超標店家一次看,毒物專家曝比砒霜還毒
清明節即將到來,北市衛生局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針對潤餅皮專賣店、知名商圈或廟宇周邊祭祀食品販售店等場所進行食品抽驗,共計抽驗49件產品,檢驗結果5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10.2%。
黃慈語
2025-04-01 13:04
地方新聞
台北
菸蒂誤食 毒物專家招名威:應聚焦家長責任與風險成因
就在國健署針對加熱菸健康風險評估審查即將期滿之際,媒體上突然不約而同出現數篇報導,內容指稱在義大利發生兒童誤食加熱菸蒂,因其內含金屬薄片而造成風險,因此指稱公衛政策仍有不足之處,由於時機敏感且內容如出一轍,也引發網路熱議,許多網友都表示明顯看出是特定反對團體在操作新聞,想要持續延宕加熱菸審查時間。毒理學博士招名威更直言,事實上不論是加熱菸或紙菸菸蒂,幼兒的誤食風險都是一樣存在的,若公共政策因此進行錯誤的調整,恐怕將埋下更大的潛在風險。
何長澤
2025-03-15 10:03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保溫瓶最多能裝幾分滿?專家揭4大NG使用禁忌,小心細菌、毒素通通吞下肚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習慣自帶保溫瓶,然而若使用方式不當,可能讓細菌滋生,影響健康。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提醒,保溫瓶的使用須注意4大重點,包括裝水不宜過滿、每日清潔瓶身與杯蓋、徹底瀝乾,以及含糖或蛋白質飲品需盡快飲用完畢,才能確保衛生與安全。
王若桐
2025-02-25 11:07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水果爛一塊整箱都要丟?一張圖看懂哪些情況還能吃,誤食恐拉到穿不上褲子
知名連鎖果汁品牌「日春木瓜牛奶」遭前員工揭發,指稱在收到腐爛木瓜時,只需將爛掉部分挖除即可繼續製成果汁販售。消息曝光後,引發消費者關切食安問題,食品安全及毒物專家紛紛提出警告,強調發霉的水果不應繼續食用,即使去除了表面腐爛部分,內部仍可能存有肉眼無法察覺的黴菌與毒素,食用後恐導致腸胃不適,甚至長期影響健康。
龔渝婷
2025-02-20 13:57
風生活
國內
蘇丹紅危機再擴大!毒調味料竄9縣市,食藥署曝可能禍首是這1款產品
濟生公司特調咖哩粉檢出蘇丹紅,多縣市急下架,雙北更宣布營養午餐禁用辣椒粉及咖哩粉。食藥署今(5)日表示,8項原物料中,初步鎖定是印度薑黃粉有問題,待進一步檢驗。
中央社
2024-11-05 15:02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熱炒店炒螺肉9成都用非洲大蝸牛?營養師證實「高蛋白低脂肪超級營養」,1禁忌「沒注意恐遭滅門」
台東有部落傳出吃蝸牛小米粽導致食物中毒事件,因此「吃蝸牛」這件事在網路上引起不小討論,有網友在threads直言「熱炒店的炒螺肉有九成都是非洲大蝸牛」,引起網友震驚。其實蝸牛比起常見肉品來說非常營養,不過吃的時候要注意,以免引來殺身之禍。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4-09-19 17:28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打蛋千萬別敲碗邊緣!專家曝正確方法,小心把雞屎細菌通通吃下肚
許多人都會利用碗的邊緣打蛋,但就有專家指出,這樣其實很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導致腹瀉、嘔吐等症狀,因為蛋殼恐存有沙門氏菌,並透露正確方法,應該是在堅硬、平坦的平面上敲打雞蛋,待表面出現裂痕,用手撥開使蛋黃及蛋白自然流出。
吳欣蓉
2024-09-06 15:39
地方新聞
台北
將貓視如己出 這家寵物飼料改善無數貓咪的生活
知名貓食品品牌「貓侍」,成立至今6年,銷量每個月國內外近3萬包飼料,超過2萬隻貓咪食用,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這品牌如此受到歡迎呢?
唐可欣
2024-08-12 17:26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超商怎麼吃比較健康?譚敦慈大推1組合:營養又抗癌
便利商店不只提供多種便民服務,也有不少物超所值的美食,不過若長時間吃超商食品可能會有健康疑慮,因此如何正確透過食物攝取營養更顯重要,近日毒物專家譚敦慈就登上節目「健康零距離」分享自己常吃的超商食品組合,並透露有1食物組合是少數獲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癌餐,特別推薦給外食族朋友!
吳欣蓉
2024-07-10 15:06
風生活
健康
冰箱用錯,致癌物質都吃下肚!毒理專家曝「3大危險習慣」:媽媽就是這樣得癌症
衛福部17日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惡性腫瘤)仍占據首位,已連續42年蟬聯死因之首,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毒理專家招名威近日上節目時透露,他的母親生前使用冰箱時有不少危險習慣,導致最終罹患胰臟癌過世,令他不禁感慨道「媽媽的癌症是省出來的」。
王若桐
2024-06-21 11:35
風生活
健康
美食
新知
雞蛋買回家,千萬別直接放冰箱側門!日本蛋農曝正確保存方法,小心變質細菌通通吃下肚
雞蛋被喻為「最接近完美食物」,飲食中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但1天最多可以吃幾顆蛋呢?對此,減重醫師蕭捷健在臉書粉專貼文,他表示,根據國外最新研究,絕大多數人只要定期檢查血脂,1天就算吃3顆蛋,也不會影響健康。
NOW健康
2024-05-25 08:30
風生活
美食
新知
毒青菜流入全聯!食藥署曝88件蔬果農藥超標,譚敦慈教洗菜一定要多做「這1步」
根據《中央社》報導,食藥署近日公布1至2月市售蔬果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合格率87.9%,88件不符合。其中全聯、大潤發等分店蔬果,以及錢都日式涮涮鍋、無老鍋、千葉等等火鍋品牌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中。因此就算買回家自己煮,還是有可能吃到過多的農藥,那麼究竟該怎麼洗菜,才能盡可能把農藥殘留降到最低?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5-12 15:20
新聞
政治
中央護航寶林茶室?藍議員控不查扣食材、為停業關切北市府 食藥署急發稿澄清
北市近來食安事件頻傳,市長蔣萬安今(11)日上午赴議會,就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進行專案報告,並在答詢時指稱衛福部食藥署第一時間不願將食材主動帶回調查,國民黨北市議員柳采葳更指稱,中央曾致電關切北市府勒令寶林茶室所有分店停業一事。然而,食藥署下午發出新聞稿澄清,絕無不願意協助處理檢體,並從未就北市府勒令寶林茶室停業一事做任何批評或關切。
鍾秉哲
2024-04-11 16:56
新聞
國內
新新聞
不是橘黴素!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案大翻轉 日本官方驗出「新禍首」
紅麴製保健食品普遍被認為有助降低血壓與膽固醇,近年紅透半邊天,不料日本小林製藥生產的紅麴健康食品,卻疑似在短時間內造成5人死亡、百餘人住院,其中多人因腎功能異常洗腎。令人驚訝的是,日本官方最新公布的「禍首」,竟然是一種醫界普遍相當陌生具抗生素特性的化合物──軟毛青黴酸(puberulicacid),令全案更將撲朔迷離。
黃天如
2024-03-30 16:47
新聞
國內
炒粿條沒驗出米酵菌酸?毒物專家揭寶林案「可能元凶」:新加坡曾有食安警告
北市信義區百貨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持續擴大,現已累計2死,台北市長蔣萬安今(30)日午後公布新增6例相關通報。而衛福部證實驗出的「米酵菌酸」引發全民恐慌,對於外界多將矛頭指向「粿仔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他個人判斷,可能與「配料」關聯性較大。
李瑋萱
2024-03-30 15:22
新聞
政治
寶林茶室中毒案何時有結果?薛瑞元給答案:別怕吃粿粉、河粉
北市遠東百貨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擴大,經交叉比對當事者均曾食用粿條或河粉,引發民眾恐慌。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今(28)日表示,現在最有可能引發此波食物中毒案的米酵菌酸,預估標準品最快在1周後能取得,檢驗則需1周,意即約在2周內可以對米酵菌酸驗出結果;他也呼籲,民眾暫時不需要對粿粉、河粉,感到恐懼或不敢吃。
鍾秉哲
2024-03-28 14:10
新聞
政治
燒到台南!寶林食物中毒累計14案 薛瑞元曝調查進度:症狀與米酵菌酸引起類似
北市遠東百貨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擴大,不僅雙北接獲通報,台南也出現1案待釐清,目前全台累計通報14案。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今(28)日赴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前受訪時說明,現在外界盛傳的米酵菌酸,確實與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所引起症狀的過程類似,但因台灣未曾發生過類似案件,因此現正與國外訂購標準品,取得標準品後才有辦法進行檢驗。
鍾秉哲
2024-03-28 09:48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待在房間吹冷氣,卻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毒物專家揭真相,別小看這無聲殺手
很多人都知道,一氧化碳是最常見「沒有聲音、沒有形狀」的殺手,能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置人於死,也因此有「完美毒物」之稱。不過因為檢驗技術的進步與普及,目前已少有毒物能堪稱真正「完美」。
創意市集
2024-03-23 11:0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