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歷史仇恨 文章列表
#
歷史仇恨
約 6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林金順觀點:用極而絕,雖勝必蹶─冷眼看以、美極絕戰略與賴政府戰道之偏失
自古為政之道,都依「世道法則」而行,自然法則貴在均衡不偏,守中不極,乃能持衡與持久不絕,以色列對巴國的種族滅絕,以及美國稱霸百年而驟衰,就是違逆此一法則,足以做為民進黨當前執政之鑑誡。
林金順
2025-05-11 07:00
VIP
國際
軍事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面對北韓的飛彈威嚇 2017年時日本政府和社會的反應
10月31日,颱風向台灣襲來之時,北韓將飛彈射入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海域,消息傳出後,日本、韓國的股市都大跌。這些年來北韓頻頻已發射飛彈的方式,威嚇日本、南韓,《新新聞》在2017年刊登的這篇報導,寫的就是這其中的一次發射,對日本政府還有日本社會造成的影響。
潘彥瑞
2024-11-02 08: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翁履中觀點:賴清德總統看見什麼樣的中華民國?
在中華民國113年國慶晚會上,賴清德總統發表了關於國家認同的演說,言辭直白,似乎對當前臺灣社會中的認同分歧感觸頗深。這番話既強調了中華民國在臺灣「落地生根」75年的歷史,也試圖劃清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界限,讓人不禁思索:賴總統這樣的呼籲,究竟是對某些政治人物和民眾的不滿,還是他認為社會上存在對於中華民國意義的無知?
翁履中
2024-10-09 06:30
新聞
國際
兩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在中國,愛國主義情緒時而走向暴力
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國內官方媒體和課堂上宣揚愛國主義,推動民族主義狂熱情緒,而這種情緒有時會失控。
Wenxin Fan
2024-10-07 13:0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林金順觀點:用極而絕,雖勝必蹶─冷眼看以色列的極端戰道之險
國家立國之道,在追求長治久安,是歷史常則;戰爭為不得已之事,是一時的變則。所以「戰道」以國家民族永世生存、安定為理念,「戰略」則依「戰道」的安全普世價值而策定,而非以一時「追求極勝」為唯一目標,以色列依仗小而精的軍事力量與背後美國支持為靠山,對號稱世上最大的露天監獄,封鎖16年的加薩走廊
林金順
2024-08-06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普京與金正恩結盟,為何怕激怒北京?BBC:中國才是俄朝背後的真正力量
凌晨3點鐘在停機坪上的歡迎擁抱、騎兵儀仗隊、平壤市中心並排懸掛的金正恩和普京的巨幅肖像——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西方擔心。
BBC News 中文
2024-06-23 14:0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珍視歷史根源,共同展望未來
迎接春暖花開的四月,非常榮幸跟隨馬總統一同至大陸參訪。此行走訪廣東、陝西與北京,馬總統帶著大九學堂的學員們共同探尋歷史,正確認識大陸當前的發展,並增進兩岸之間的互動與了解,最後參與馬習二會的會見,見證了兩位的領袖風範。其交流對話的背後蘊藏著對年輕學子們深刻的期待。
賴佳煦
2024-05-10 05: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歷史
觀點投書:「炎黃子孫」的悲哀
百年來國共因路線之爭,導致兄弟鬩牆悲劇不斷,今大局已定七十多年,為促進兩岸融合國家統一,首要目標須化解歷史仇恨,撫平民族傷口。
尤道禮
2024-04-19 05:4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趙春山觀點:「以巴衝突」考驗美國中東政策
世事多變,俄烏戰爭一波未平,中東烽火一波又起。本月7日黎明時分,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兵分三路,從海、陸、空對以色列進行了突襲。這項攻擊行動不僅造成重大死傷,且有為數不詳的以色列軍民被擄充當人質。有人形容這是「以色列版的珍珠港事件」,嚴重的程度也超過「911」美國遭受的恐怖攻擊。哈瑪斯選在「贖罪日戰爭」(YomKippurWar)50週年發動攻擊,無異是在以色列的歷史傷口灑鹽。新仇加上舊恨,以色列決定「以其人道還治其人」,要讓敵人付出慘痛代價。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Netanyahu)宣布全國進入戰爭狀態,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Gallant)聲稱將解除所有作戰限制。以色列採取的報復行動包括,不斷以砲彈和空襲轟炸加薩走廊(GazaStrip),並且召集了30多萬名後備軍人,準備發動地面攻擊行動。這場衝突的導火線,可以追溯到以巴雙方因種族、宗教、文化和領土等紛爭,長期累積的歷史仇恨。自從哈瑪斯在2007年取得加薩走廊的控制權後,它和以色列就打了四場戰爭。有政治分析家把哈瑪斯的襲擊,與美國正在斡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的談判有關,哈瑪斯擔心會因以色列擴大和阿拉伯國家的和解而受到孤立。以巴衝突有擴大為「以阿戰爭」的可能,因為戰火已延燒至鄰近國家。例如,敘利亞指控以色列空襲了大馬士革(Damascus)和阿勒坡(Aleppo)的國際機場,而敘利亞和阿瑪斯的後台伊朗關係密切;黎巴嫩則指責以色列和武裝組織真主黨(Hezbollah),開始在黎國邊境交火。「屋漏偏逢連夜雨」,繼俄烏戰爭後,以巴衝突又成為拜登政府另一項重大外交考驗。美國共和黨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McCarthy),本月2日以216比210票在眾院遭到罷免,對烏援助被視為他的罪狀之一。因為烏克蘭戰事久拖不決,已在美國國內引發爭議,美國民眾不容許政府長期把資源投入一場海外戰事。美國是烏克蘭最大的外來援助者,自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已承諾提供超過430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占所有西方捐助總數的一半以上;但美國國會1日通過45天的短期支出法案,卻剔除援助烏克蘭的60億美元款項。鑑於眾院未來動向未明,拜登政府已不再尋求在協商短期撥款法案時,納入240億美元援烏經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nZelenskyy)擔憂美國大選前的政治論戰,恐削弱華府對基輔的支持。拜登不願重演自阿富汗撤軍那一幕,但以色列和烏克蘭不同,美國必須對以巴衝突強硬表態。因此拜登譴責哈瑪斯此舉是「純粹邪惡」的行為,重申華盛頓支持以色列,準備在中東地區部署更多軍事資產。美國立即派「福特號」航母戰鬥群到靠近以色列的東地中海海域,目的是展示對以色列國防的牢固支持,以及警告其他國家或武裝組織不要加入戰局。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12日先訪問以色列,隨後前往約旦會見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KingAbdullahII)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Abbas),布林肯還要走訪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卡達,其中部分國家對哈瑪斯具有影響力。
趙春山
2023-10-17 07: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提到當今的兩岸對立,人們往往將之歸因於民進黨政府想要推動台獨,抗拒中共的統一訴求。此種二分法的論述,其實與民進黨政治人物將八二三砲戰歸納為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戰爭,從而得出八二三砲戰和台灣人無關的結論一樣,都是在給歷史去脈絡化的行為。八二三砲戰當然與台灣有關,可海峽兩岸的對立確實是始於國共之爭,與統獨之爭其實沒有直接關係。
許劍虹
2023-09-10 07:2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日本,為何以鄰為壑?
0824,日本政府如同中古世紀的日本武士般信守承諾,硬是把340萬噸核污水開始排入大海,以鄰為壑、以世界為壑!而日本所倚賴的,卻是可疑、無公正單位背書、無法取信世界各國的「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處理」!
風中絮
2023-08-28 06:0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朱敬一專文:從「民族重建」思考台灣的永續民主
《民族重建》英文版是2003年刊出,原書名:”TheReconstructionofNations:Poland,Ukraine,Lithuania,Belarus,”中文版拖了20年,到2023年才由「衛城」完譯。作者是《血色大地》一書的作者,耶魯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TimothySnyder.Snyder精研中東歐歷史,其《血色大地》一書深刻描述東歐諸國在廿世紀遭受德國人、俄羅斯人來回幾次的屠殺,慘絕人寰。
朱敬一
2023-08-24 07:1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呂紹煒專欄:金磚國能成為制衡西方的武器嗎?
本周全球焦點在南非,當地舉行規模最大的一次金磚國峰會,已有不少國家表達加入金磚國集團的意願。其中既有中俄威權國家與歐美民主國家的地緣政治對抗,也有富國與窮國的南北抗衡的味道─當然,實際情況更為複雜多變。
呂紹煒
2023-08-23 06:20
風生活
娛樂
世界
日本
Netflix《進擊的巨人》為何被封人生必看動畫?第一集短短幾分鐘,早已奠定神作不可動搖的地位
廣闊的世界觀、飽滿鮮明的人物、高潮起伏的情節轉折,《進擊的巨人》(進撃の巨人)是一部讓人驚嘆連連的神作,對生死、國族、歷史仇恨都進行了深刻的思辨,我永遠不能忘記初看這部作品的驚艷與感動。
方格子 Vocus
2023-05-22 20:17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解放軍擴編備戰:預備役加民兵恐破1400萬,國防智庫為何呼籲「無需自己嚇自己」?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人員法》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去年由人大通過的法律明文規定「預備役人員是國家武裝力量的成員,是戰時現役部隊兵員補充的重要來源」,而且預備役人員除了「擔負戰備勤務、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更「隨時準備應召參戰,保衛祖國」。
李忠謙
2023-03-29 21:1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專欄
吳玉山觀點:盤點各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站位—如何理解戰略抉擇?
國際關係理論大師華爾滋(KennethWaltz)曾經把影響一個國家對外行為的原因分為三個層次:國際體系、國內因素,與決策者。他認為體系的因素影響最大,而這也是多數現實主義國關學者的普遍看法。國家存在於無政府的國際體系當中,追求生存與安全是首要考慮,只有在這個條件滿足的情況之下,才有餘裕去追求其他的目標,例如經濟成長或政治理念。這樣看起來,要瞭解各國對俄烏戰爭的反應與態度,首先應該考察戰爭對於各國的安全所造成的影響。
吳玉山
2023-03-23 15:00
VIP
國際
財經
軍事
歷史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俄土的魔鬼交易!普京為艾爾多安提供勝選籌碼 《外交政策》:歷史仇恨及長期競爭可能比共生關係重要
土耳其將在5月舉行總統大選及國會選舉,尋求連任的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獲得俄羅斯總統普京提供的經濟協助,成為勝選籌碼。艾爾多安希望加深與俄羅斯的關係,同時又重視其北約成員國身分,美國期刊《外交政策》則指出,土俄之間的歷史仇恨及長期競爭可能會比目前的經濟共生與政治共生關係來得重要。
廖綉玉
2023-03-09 03:00
新聞
政治
「蔣介石是否為228元凶?」 張亞中建議蔣萬安找學者直播對談
獨派團體「台灣國家聯盟」日前宣布,由於台北市長蔣萬安身為蔣家第四代,身份敏感,將不參加蔣萬安也會出席,由北市府合辦的228紀念活動。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17日建議,蔣萬安可以市長身分,邀請不同立場的學者專家,就「蔣介石是否為228事件的元凶」,正式進行對話,電視或網路皆可實況轉播。
潘維庭
2023-02-17 23: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趙文衡觀點:美中注定不能一戰
裴洛西訪台造成台海關係陷入空前的緊張,增強「美中注定一戰」預言的真實性。研究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教授艾利森,原本對美中是否一戰持開放態度,但在裴洛西事件後,態度轉變,表示台海情勢就如一次大戰前的歐洲,戰爭可能因任何一場意外而引爆。
趙文衡
2022-08-25 15: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打造「印太版北約」制衡中國可行嗎?專家:加強美國海軍第一島鏈嚇阻力量才是關鍵
面對中國的咄咄進逼,印太區域的主要國家正在加快武裝、提高軍費開支。美國印太司令近日直言,對於熱愛自由的國家,北約是一個好模式。有專家認為,儘管印太版「北約」缺乏堅實的經濟和歷史基礎,但是歐美和印太大國亟需增加多邊防務合作,共同應對來自中俄的威脅。
美國之音
2022-05-03 02:0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