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核廢料處置 文章列表
#
核廢料處置
約 14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核管法修正三讀通過 核三延役經濟部這樣說
立法院於今(13)日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條文修正案,經濟部表示,新法賦予核電廠取得延役或重啟的法律依據,後續仍需待主管機關修訂子法及相關核安檢查要求事項,台電公司方能進行評估,而現有運轉執照的有效期限仍為40年,因此仍需屆期停機。
馮建棨
2025-05-13 21:56
地方新聞
高雄
藍白推延長核電廠服役年限 賴瑞隆:台灣應走向非核、減碳、綠能的永續國家
立法院院會今(13)日將審查《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修正案,國民黨團與民眾黨團推動延長核電廠的服役年限。立委賴瑞隆表示,台灣地狹人稠,核能安全風險高於其他國家,若未能明確提出嚴格的安全把關與核廢料處置對策,貿然修法將形同風險轉嫁給全體人民與未來世代,絕非最佳方案,能源政策應以國人安全與潔淨能源為優先,才是永續台灣的正確道路。
徐炳文
2025-05-13 19:46
新聞
政治
AIT「一舉動」打臉綠營反核神主牌 藍議員轟:證明核廢料無解純屬藉口
民進黨長期以「核廢料無法處理」作為反核主軸,堅持「非核家園」路線,導致核電逐步除役,能源結構嚴重失衡。近期,美國明確表態願協助台灣引進新興核能技術與核廢料處理方案,戳破民進黨「核廢無解」的神話;對此,由泛藍議員組成的新藍圖連線嚴正批評,經濟部長郭智輝持續以各種藉口抗拒核電,展現政策僵化與對國際趨勢的背離。
戴祺修
2025-05-05 21:18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經濟
觀點投書:外有中國威脅,內有非核家園,沒有抗中保台,只有狼狽為奸
最近,中國圍台軍演再次成為新聞焦點,而其中令人注目兩個的演習項目,就是封鎖台灣周邊海域阻擋船隻進出、以及遠程攻擊如天然氣接收站等能源設施,這兩點對台灣的國安威脅可謂極為重大,因為他面對的就是我國能源供應最大軟肋:占比幾乎過半且只能維持一星期的天然氣。
林琬寧
2025-04-17 06:10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核電與廢料的兩難─要不要VS.要不要處理
國民黨立委提出《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案,解套核電廠「運轉執照有效最長40年」文字,讓老舊核電廠,有機會延役。在3月19日立法院公聽會中,企業界及核工學者,不但支持核二、三廠延役,甚至期待擴張核電。
朱淑娟
2025-03-25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郝明義專文:只有賴清德總統能完成的歷史任務
賴總統:
郝明義
2024-12-13 06:30
新聞
政治
表態對新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在野不滿立場反覆 卓榮泰反擊:不理性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接受《彭博社》專訪指出,台灣對採用新核能技術的態度「非常開放」。彭博解讀這反映民進黨反核的傳統立場出現轉變。對此,引發在野批評對核能立場反覆,卓榮泰今(22)日赴立法院備詢前受訪,強調台灣的社會真的需要多一點的信任關係,他們提出一種想法,應該是可以討論,而不是用非常不理性的言詞來批評,他也重申,期待新的能源技術有朝一日能夠在沒有核安的顧慮、沒有核廢料的處理問題、社會也能夠集體的共識下,政府是採取非常開放的態度。
賴慧津
2024-10-22 09:55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李敏觀點:務實能源工作者的建言
不久前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討論能源議題,執政者口口聲聲的說核電不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而是能源選項的「多選題」。但委員會對臺灣企業購買無碳電力無門的苦難,視而不見,還是以回答是非題的態度,將核電排除在臺灣的能源選項之外。有媒體說委員會的討論是「反核」與「擁核」的論戰,更明確來說應該是「理想主義者」與「務實工作者」間的對壘。
李敏
2024-09-10 06:3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林基興觀點:當權者不知與時俱進而拖累國運
民進黨死抱反核神主牌,而又不知與時俱進。範例是誇稱綠電已超越核能,如去年10月28日蔡總統與12月27日賴副總統與今年7月3日鄭副院長所言。另外是擔心核安與核廢,但核能界知恥善進而早非吳下阿蒙,核廢已有芬蘭奧爾基洛托(Olkiluoto)最終處置場,於2004年動工,今年啟用,是世界上首座高階核廢料處置場。當地居民密切參與,理解科技後,信任專家與政府處理。
林基興
2024-07-23 06:30
新聞
政治
國內
立院明審核電延役草案 環團砲轟藍營:連侯友宜都沒去處理核廢料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明日將審查《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今(9)日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與台灣公民陣線聯合舉辦「反對核電延役,拒絕草率修法」晚會,提出老舊核電不得延役、行政院及相關部會應依照國際最嚴格標準,提出核電延役與核廢料處置評估報告、核安與核廢料處置立法優先等3大訴求。
馮建棨
2024-07-09 22:59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核能電廠延役非不能也
核能電廠延役修法爭議解套密碼就在核安會彈指之間:
老兵
2024-06-09 05:40
VIP
政治
財經
政經解密
「台灣淨零轉型像中共搞大躍進!」童子賢揭真相:不用核電,3分之1平地得鋪光電板
520政權交替之際,曾獲準總統賴清德徵詢出任閣揆的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最近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核二、核三延役等建議,引來綠營反核人士的攻擊。童子賢14日接受《風傳媒》專訪,具體闡述其理念。童子賢表示,台灣要追求2050年淨零轉型,至少要建置40GW的綠電,要達到這樣目標,台灣至少要用12.8個台北市的面積建置綠電,等於是3分之1的平地(台灣的36197平方公里土地,只有26.2%是平地,約9490平方公里)都要鋪太陽能板,這將侵蝕掉台灣有限的農地資源,「沒有核能,你要淨零碳排是不可能的。」
林上祚
2024-05-15 08: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臺灣發展核能,需要「負責任」
近期執政黨與在野黨也針對電價調漲與否的議題,在國會有所攻防,民眾也對於漲價感到擔憂,希望能有便宜的能源。同時,隨著520新政府即將上任,多位產業界大老紛紛站出來針對核能議題表態,呼籲政府考慮核能發電的可能性。這讓臺灣社會長期以來,不斷在討論的核能議題,又重新浮上檯面。
王家緯
2024-05-14 05:3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李敏觀點:「返核」之路
臺灣電力系統已陷入泥沼。核能電廠依序停役,替代的燃氣電廠與天然氣接收站工程進度無法確實掌控;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不如預期,即使可以趕上進度,沒有適當的儲能設施搭配下,如不棄電,對電網的穩定運轉已造成威脅。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系統發電成本與國際能源價格直接掛鉤,烏俄戰爭導致國際化石燃料價格飆漲,對臺灣的電價掀起滔天巨浪。天然氣運儲困難,安全儲量極低,嚴重影響能源供應安全,因應臺海情勢變化時,缺乏韌性。電力的二氧化碳碳排放強度居高不下,短期嚴重戕害臺灣產品的競爭,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淪為空談。
李敏
2024-04-19 06:40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科技
歷史風傳媒:《奧本海默》的男主角,為什麼永遠改變了這個世界?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蔡娪嫣
2024-03-11 15:31
新聞
政治
「核二核三延役每年可幫台電賺520億」 專家:用超支的再生能源居心何在?
經濟部將於3月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研討4月是否調整電價,基於台電連年虧損,以及國際燃料上漲,外界認為電價勢必會調漲。對此,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目前能源政策錯得無庸置疑,若核二、核三延役,每年可以幫台電賺520億元,政府卻要用會超支的再生能源、火力發電,不知居心何在,且核能發電有後端基金,用於核廢處理、電廠除役,並不會加重台電的財政赤字。
許詠晴
2024-03-04 08:4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葉宗洸觀點:核電延役可抑低電價,行政院別視而不見
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於立法院接受總質詢,針對立委提及的核二、核三延役議題,再度強調「核電雖然便宜,但未來核廢料處理及核電廠除役後的處理經費成本高昂;且核電廠若要延役也應有法律依據,按照安全規定仍要有二到五年時間才能繼續發電。」
葉宗洸
2024-03-01 06:4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謝志誠觀點:核能電廠延役?關鍵在核安風險與核廢
我國三座核能電廠的運轉執照皆已屆期或即將屆期,並依法進入除役準備或執行階段,卻還是有人不時把「核能電廠延役」掛在嘴邊,「核能電廠延役」的倡議者們深信核能發電為相對經濟、穩定且潔淨的電力來源之一,認為只要加強檢視核能廠安全及確保安全無虞後即可延役運轉。今年初新一屆國會改選,向來擁核的國民黨在成為國會最大黨之後,即有國會議員提案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企圖促成「核能電廠延役」。
謝志誠
2024-02-28 06:4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李敏觀點:處理核廢料之完整藍圖
核能發電燃料體積小,易於運輸與儲存,核電機組一次更換燃料可以使用18至24個月;核能發電成本中,購買燃料成本佔比低,故發電成本不因國際能源價格飆漲而大幅度波動。更重要的是,核能發電單位發電量的碳排,幾乎是各種發電方式中最低的,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侯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資料,每度核電生命週期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量為每度24克,與陸地及海域風電相當,而大型光電的排放強度為每度48克。
李敏
2023-12-28 05:50
新聞
國際
科技
經濟
核電真是氣候變遷救星嗎?全球核電廠可望大幅增加,核廢料難題是否有解
在本年度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20個國家簽署承諾書,計劃在2050年前將各自的核能發電容量擴大到目前的3倍,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德國等國家依然堅定地揮別核電。核電究竟是不是氣候救星?其實際成本究竟有多少?
德國之聲
2023-12-11 17:00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