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新.台灣的主張 文章列表
#
新.台灣的主張
約 4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經濟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當法蘭西斯福山認為,川普可能賣台
"Sohe'lltalktoughaboutChina,but,youknow,ifhecanpulloffadealwiththem,IthinkthathewoulddoitatTaiwan'sexpense. SoIthink,youknow,that'sthemostlikelycoursethathe'sgoingtofollow."(所以他會對中國撂狠話,但是你知道,如果他能跟中國達成協議,我認為代價就是台灣,我認為這是他最可能遵循的路線。)
李忠謙
2024-11-12 06:10
VIP
政治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31年前的8月10日 趙少康和這些人成立了新黨
經歷三一八學運後組黨潮的人,可能很難想像1993年新黨成立時給台灣社會的震撼,雖然那個時候《戒嚴令》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都已經終結,但國民黨仍然一黨獨大,唯一算得上「在野勢力」的民進黨,也還沒達到「準執政黨」的那個地位。
邱銘輝
2024-08-10 09:10
評論
國際
專欄
姜保真觀點:賀錦麗可能逆轉勝嗎?
2024的美國總統大選,將來勢必在政治學教科書上留一筆:先是前總統川普7月13日遭槍擊而倖免於難,接著是拜登總統7月21日宣佈退選,改推他的副手賀錦麗上陣。
姜保真
2024-08-08 07:1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延安美軍觀察組成軍80年─談美國與中共的軍事交流
1944年7月22日,一架美軍C-47空中列車式運輸機緩緩降落在延安機場的跑道上,從機上走下來了八名美國軍官與一名外交官。他們是歷史上首批抵達中國共產黨「革命根據地」的美國官方代表團,不只為美國與中共之間的軍事交流拉開序幕,同時也可以視之為當今華府和北京外交關係的起點,意義十分深遠。
許劍虹
2024-07-21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馮建三專文:1921-2002─台灣媒介改革運動八十年
媒介改革或媒介社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相比於近八十年歐美的媒介改革活動,至少有三項特徵。第一,出場的時間比較慢。第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媒介改革與政治選舉關係密切。第三,歐美已爭議超過半世紀的媒介產權問題,直到1990年代才成為媒介改革運動的目標。
馮建三
2024-06-07 05:4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軍事
歷史
專欄
馮建三專文:古巴歷史是美國的一面鏡子
《古巴:一部追求自由、反抗殖民、與美國交織的史詩》是美國歷史學者艾達.費瑞的新作,榮獲二○二二年普立茲歷史獎,也是近年探討古巴歷史的重要著作。誠如作者所言,「古巴歷史的眾多功能之一,就是作為美國歷史的一面鏡子。」這篇推薦序,我將提示古巴歷史的重要人物並凸顯本書要點,特別是美國和古巴之間的關係。其後,另就本書較未論及的三個古巴現象,略作補充。
馮建三
2024-02-03 05:50
評論
政治
專欄
鄭兆希觀點:民眾黨來勢洶洶,「小黨總統」時代來臨?
過去曾經想要出來挑戰藍綠兩黨的政黨如親民黨、時代力量、台聯、新黨、都因為黨主席的政治壽命結束或是政黨無力跳脫過去藍綠色彩、沒有明顯差異化且後繼無人,最後都逐漸式微,造成台灣長達24年的藍綠兩黨政治惡鬥,選民苦不堪言,永遠在兩個爛蘋果中比爛,擇比較不爛的下嚥。唯獨這回民眾黨很不一樣,目前氣勢不錯,但是未來是否會如同之前的挑戰者一般曇花一現,事關台灣民主政治未來是否能進化,值得好好探討。
鄭兆希
2023-06-23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誰最痛恨蔣家父子─談外省族群與蔣家的關係
台灣哪個族群最恨蔣家父子?是主張「去蔣化」與「去中國化」的台獨人士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縱然獨派與民進黨人在言語上否定蔣家,但是在政策的推行上,蔡英文政府恐怕是蔣家父子最堅定的追隨者,尤其是在反對中國共產黨這一點上。如果硬要說蔣家和民進黨的反共有何不同,恐怕只在於蔣家還有統一大陸的想法,民進黨追求的則是台灣和中國一邊一國。
許劍虹
2023-06-18 07:20
評論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江北殲滅戰」的最後見證人─鄂西會戰80周年(上)
今年是鄂西會戰爆發80周年,在台灣的我們對這場戰役最大的記憶無疑是胡璉將軍率領第11師將士死守石牌要塞,擊退日軍攻勢打出所謂「東方史達林格勒」的奇蹟。由於胡璉為前副總統陳誠的手下愛將,在古寧頭戰役中立下大功,又在八二三砲戰期間擔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國軍提及1943年鄂西會暫時首先提到的都是他的貢獻。
許劍虹
2023-05-28 15: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藍欽大使眼中的《流麻溝十五號》—美國在白色恐怖中的角色
改編自曹欽榮作品《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子分隊及其他》的國產電影《流麻溝十五號》上映已經快一個月,九合一大選也已經結束,現在正是筆者為文討論這部電影劇情的最好時刻。當然就如同筆者過去對《返校》的批評一樣,筆者的意識形態與政黨支持傾向同《流麻溝十五號》的出品人姚文智先生南轅北轍,討論這部電影的不會被認為是客觀的。
許劍虹
2022-11-27 15:20
評論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抗戰時到底有沒有國共合作?
裴洛西訪台後,兩岸關係高度緊張,大家都對爆發新的台海戰爭深感憂慮。筆者認為兩岸開打的機會雖然不是完全等同於0,但是現階段開打的機會仍舊不高,不是因為中共對台灣心存善意,而是共軍目前尚短時間內一舉攻下台灣的能力。一旦陷入持久戰,中共不只會如同俄羅斯般遭遇大量傷亡,還會遭到國際孤立,乃至於經貿產業的崩盤。
許劍虹
2022-08-14 15:2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游盈隆觀點:台灣民主八大異象─二次民主運動勢在必行
兩天前,我提出「主要政黨腐敗,台灣亟需第二次民主運動」,引起社會一些關注。為什麼台灣需要第二次民主運動?除了主要政黨內部吹起反民主的妖風外,看看眼前幾個現象,想想以下幾個問題,就能略知一二。
游盈隆
2022-06-30 14:50
評論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有多少「漢奸」隨政府來台灣?
關於1949年的這一場大遷徙,毫無疑問是一次徹底改變台灣人口結構與政治生態的重大歷史事件,無論是兩岸三地還是歐美都有人著書探討。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從外省人二代的角度出發書寫外省軍民的遷台史,強調「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的道理,並強調兩岸的和解唯有中共領導人向1949年的「失敗者」們真誠道歉才有可能促成。
許劍虹
2022-03-27 15: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呂恒君觀點:「不公不義的臺灣」—─政治紛爭的時代悲音
臺灣知名學者、曾長期擔任政治職務的龐建國教授1月11日清晨於臺北家中墜亡。其生前在社交媒體發表遺言:「不公不義的臺灣,我生不如死!」。此事不僅引發政界廣泛震驚,也引起世界範圍內關注與同情臺灣命運的華人學界深切悲鳴。與龐教授曾有數面之緣的德國漢學家呂恒君(HangkunStrian)亦深有感觸,並由此引發對於臺灣未來政治發展的深思。
呂恒君
2022-01-21 15: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蔣中正、汪精衛誰反共反得比較積極?
今年不只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還是新4軍事件爆發80周年,兩起事件在國共關係史上都扮演了巨大的角色。
許劍虹
2021-08-01 07:2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蔡穎杰觀點:重啟核四或是綠電轉型?一個國土永續發展的視角
2020年以來,農地種電的政策引發甚多爭論,甚至擁核政黨藉機怪罪到我國發展綠電的頭上,而訴求「重啟核四」。不過,從土地使用的角度來看,顯然核電廠與核廢料場址也不是蓋在空中閣樓,一樣要使用土地。歸根究柢,所有的土地原本都是自然綠地,端看社會如何分區使用。因此,主文主張,無論是農地種綠電,或是核電廠相關的土地使用,也就是要考量電力設施的興建過程是否符合憲法所認定的正當民主程序,要回歸到土地使用制度面來檢討,進而比較發展綠電與核電兩者之間,何者較能搭配民主程序的土地使用,以及當前我國土地使用的法制面有哪些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蔡穎杰
2021-02-02 07: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陳昭南專欄:歐盟出賣香港後,習皇準備對付台灣!
本週三(6日),香港警方國安處以民主派去年初選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為由,大舉逮捕五十三人,其中還有位美籍華人律師。港警對外宣告抓捕罪名是:違反國安法,參與泛民派初選,渉及「顛覆國家政權」。
陳昭南
2021-01-09 07:10
VIP
風生活
風歷史
世界時光走廊》太平洋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特輯(5): 中華民國國際地位崛起與中美俄三強未來世界的預演
中華民國的崛起是太平洋戰爭的勝利的重要歷史事件,作為中國人民的代表政府,中華民國透過八年的抗戰,將鴉片戰爭到日俄戰爭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歷史事件,徹底地清除了恥辱。具體事件上,中華民國與英國和美國在開羅召開了三國首腦會議,會議中決定戰後東亞的新秩序,中國將收回遭日本侵占的所有土地,包括東三省和臺灣、澎湖,朝鮮半島則得以獨立。此外,由美國領導的同盟國發起了聯合國組織,經過多次的會議於二戰結束後,舉行了聯合國首屆大會,其中中國、美國、英國、蘇聯、法國等五個二戰勝利國,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聯合國代表了法西斯帝國敗亡後的世界新秩序,五個常任理事國中,英國和法國是逐漸衰敗的殖民帝國,因此就人口、土地、資源的規模而言,中國、美國和俄國成為世界之最,這三個國家主導未來一世紀人類的發展,在二戰的末期中,即已明顯地作了預演。
徐宗懋圖文館
2020-09-13 06:30
評論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二戰結束75周年,最早來台灣的盟軍是誰?
今年是二戰結束75周年,讓我們先暫時把世界各地的戰況放到一邊,來討論台灣的日據時代究竟是怎麼結束的。這個問題看似不重要,但是對於許多人而言卻涉及到台灣的主權歸屬問題。因為早在1945年10月5日,即台灣前進指揮所主任葛敬恩到達台北以前,美英兩國的海軍就抵達了基隆港,營救被關押在島上的1,279名盟軍戰俘。
許劍虹
2020-09-06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安全也不和平
蔡英文政府邁入第二任,川普政府則要拼連任,兩岸關係的難題仍舊是:缺乏和平的保障與互信。既是兩岸之間的雙邊關係,就最好不要尋求第三方的介入。然而,自蔡英文政府第二任始,與美國川普政府不僅親近,還幾乎樣樣買單。
黑色正義
2020-09-03 05:4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