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教授薪水 文章列表
#
教授薪水
約 2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常春藤名校這麼有錢,為何不敢硬起來反抗?《經濟學人》:他們還真沒本事叫川普滾蛋
川普政府近期大動作制裁美國菁英學府,首當其衝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雖擁有約150億美元的校務基金,卻在聯邦政府凍結4億美元撥款後仍低聲下氣,憤怒的校友對此質疑:「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敢硬起來反抗?」
李岱青
2025-04-15 20:00
風生活
國內
下班經濟學
教育
職場
不是醫學系、藥學系!2科系招生爆滿「新鮮人年薪超過200萬」,比大學教授還高
6月2日晚間,輝達(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Computex)開展前,於台大體育館舉辦輝達專場的專題演說,他感性告白台灣,背板更列出台灣地圖,搭配與輝達合作的台灣供應鏈夥伴與17所大學,許多家長私下詢問被點名學校和輝達的連結關係,討論度相當高。數據顯示,著重理工科系發展的大學,招生情況順應AI(人工智慧)潮流,扶搖直上;傳統「非理工」的學校,招生名額使用率現正下降中。
胡冠廷
2024-07-08 17:16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台積電「搶人才做太絕」招怨!現在1行業退休後…未來「全台共業」來不及救了
台積電開出高薪招攬人才時有所聞,然而對其他產業來說真的好嗎?有網友透露,不少教師抱怨台積電搶人才過頭,害博士生程度越來越糟糕,連聘用老師都找不到好人選,就怕再過十幾年就成了「全台共業」,要挽救也來不及。
林瑩真
2024-05-10 15:11
風生活
即時
教育
雲林
「論文9成抄學生」副教授資格被撤!薪水遭爆「溢領6年」還沒吐出來…虎科大回應了
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助理教授梁大慶遭爆升等論文抄襲,2021年被認定違反學術倫理,撤銷副教授資格,改以助理教授頭銜聘任。日前卻有消息傳出,梁大慶過去涉嫌溢領6年副教授薪水,至今遲遲未退回,虎科大校方態度顯得也很消極,引發外界質疑校方怠忽職守。
陳怡穎
2024-05-04 11:39
新聞
兩岸
國內
財經
名人真心話
重磅專訪
經濟
名人真心話》台積美國廠困局何解?領導力專家25年經驗輸出:用人全球化先做功課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對半導體產業而言,全球化已死。不過,隨著台積電在全球布局,用人全球化才開始,而台積電在美國投資設廠,面臨人才短缺與文化衝突,量產時間延至2025年。針對台商全球化布局的大趨勢,國際領導力專家吳曉莊表示,「企業用人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了解並尊重當地文化與年輕人的價值觀。」
謝錦芳
2023-12-22 08:4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戴伯芬觀點:學術研究加薪是年改的貼現補償?
行政院以「強化延攬、留任教研人員」,拍板通過公立大專院校助理教授以上教師學術研究加給調整15%,這是繼2017年玉山學者計畫後的第二次調薪。若以公立大學正教授為例,經過兩次研究加給調升後,最高等級正教授每月薪資約可多出一萬五千元。
戴伯芬
2023-06-06 06:50
VIP
國內
財經
名人真心話
重磅專訪
名人真心話2》從全球供應鏈談企業布局 吳中書:台積電怎可能鎖在台灣?
最近台積電赴美投資,在台灣掀起「去台化」的隱憂。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分析,「全球供應鏈從長鏈、短鏈朝向碎鏈化,企業必須貼近消費者以迅速調整;企業要打國際盃,必須全球布局,赴海外投資很正常。若撇開地緣政治,台灣有地震、風災,台積電若把所有工廠集中在台灣,風險也很高。」
謝錦芳
2023-01-07 16: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鄧鴻源觀點:論雙薪肥貓的問題
高教公會5日召開記者會,揭露大專校院聘用「雙薪教授」統計,截至110學年度,各私立大專院校聘用近582名「雙薪教授」,聘雇雙薪教授人數最多的是文大,達38人,比例最高者為開南大學,達9.38%。如果只是兼職也罷,卻是專職。
鄧鴻源
2022-07-13 14:4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昔日博士賣雞排、明日大學喊缺工 8千位教授退休誰來補?
全國至少8000名大學教授將在未來10年內陸續退休,然而,台灣不但在大學教授長年低薪的情況下,造成有志教職的年輕學者不斷流失,學生也因過去「雞排博士」的窘境而對博士學位望之卻步,當資深教授退休潮來臨、連頂大也有銜接困難時,即將發生的高教缺工危機有解嗎?
吳尚軒
2022-04-25 09: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從Deepfake技術應用在換臉影片,看蔡政府的「深層造假政治」
近年AI人工智慧產生民眾關注的話題,最熱的非Deepfake莫屬。根據BBC文章報導,數個月前韓國MBN公開展示Moneybrain公司透過Deepfake技術造假主播的影片,就擁有數百萬點閱。
吳晧瑀
2021-10-24 06:00
風生活
職場
當老師真的爽領高薪?正式教師曝薪資條,鄉民驚呆:原來這麼少!
在少子化的衝擊下,教師職業逐漸變得供過於求,老師的地位也變得不像以前崇高,不過,仍有不少人還是以到公立學校教書,領取穩定工作薪資為目標,日前,就有網友在PTT板上發文詢問,「公立教師在現今社會是很好收入的職業嗎?」貼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甚至引出公立學校老師親自回應。
黃子瑄
2021-10-04 17:53
新聞
國際
兩岸
學者加入「千人計畫」助中國申請專利 澳洲國會議員:智產遭中共掠奪
澳洲媒體報導,中國政府以豐厚薪水和福利,積極招募澳洲頂尖科學家參與高科技的秘密研發計畫,還要求相關研究必須在中國獲得專利,且有義務遵守中國法律。
中央社
2020-08-24 22:30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專欄
林健正觀點:論大學教授的待遇,兼談學術資源的分配
近來媒體論及台灣的大學教授薪水,跟業界、國外大學相較偏低,要和業界、國外大學搶優秀人才,誘因不大。但台大近年仍吸引不少年輕新血教師返台任教,理由不一而足,有人以能夠跟一群優秀的師生一起奮鬥為榮,有人覺得雖然薪水跟在業界不能比,但至少工作起來是開心的。
林健正
2020-07-22 05: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謝青龍觀點:從私校「零年終、半薪」談公民不服從的意義
今年(2020)農曆過年前,全國私校工會以問卷調查54所私校,發現有19校今年不發年終獎金,23校有發但不足1.5個月,只有6校達到公立學校水準(1.5個月),6校狀況不明。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許多私校以財務困難為由,逐年減少年終獎金數額,甚至多年「零年終」。而這不過是近十年各私立學校因應少子女化影響的冰山一角,有些學校為減省開支,不斷地壓縮教職員的人事費,不僅早就沒有了年終獎金,就連教師薪資也一再被裁減。
謝青龍
2020-01-30 05:50
新聞
政治
「還沒拿到博士為什麼指導碩士論文?」邱毅至監院告發蔡英文詐欺、政大東吳瀆職
總統蔡英文的「論文門」及教職聘任疑雲仍遭在野黨質疑。新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毅、王炳忠、林明正,10日下午到監察院告發,指教育部日前提出公文稱,1986年1月教育部才發副教授證書給蔡,但她指導的東吳法研所碩士生林桓,卻在1984年春天就完成碩士論文口試。邱毅等人質疑,此舉違反《大學法》及《國內碩博士指導規範》,除了涉嫌詐欺,若蔡當時領取的是副教授薪資,則涉及詐領,已涉及「公務人員貪汙」罪責,此案由值班監委陳小紅受理。
潘維庭
2019-12-10 16:49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戴伯芬觀點:為什麼教授加薪挽救不了人才出走潮?
台大土木系教授康仕仲被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ofAlberta)挖角,決定離開臺灣學術界,追求更具研究發展的環境,他點出了一個關鍵的迷思,加拿大薪水扣稅之後,其實不會比臺灣高,問題出在臺灣學術環境的惡化。臺灣高等教育在教育部的層層束縛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套流行的遊戲,從品保機制到翻轉教學,從國際化到深耕計畫,像是電玩界不斷推陳出新的怪獸,永遠消滅不了牠,只能不斷與其奮戰。
戴伯芬
2018-03-05 06:50
新聞
國內
文化大學校長遴選》調查局跟監張鏡湖? 女兒張海燕:袁興夏以此恐嚇父親
文化大學遭爆校長遴選不公、校產疑遭掏空爭議,文大董事長張鏡湖女兒、現任文大董事張海燕27日更向《風傳媒》投訴,文大董事袁興夏在校長遴選日前,竟向文大董事長張鏡湖恐嚇,指調查局人員已掌握到張拜訪遴選委員張麟徵一事,數日後,《新新聞》更刊出當日照片,但遴選委員在遴選日前無預警曝光,張海燕更直指,袁藉此企圖恐嚇她及父親,指調查局已掌握張父蹤跡,她直呼:「根本是校園白色恐怖!」
王文萱
2017-11-28 12:40
評論
國內
專欄
戴伯芬觀點:教授加薪是因為與副教授薪水太接近?
日前教育部長在回應立院有關公立大學教授集體加薪質詢時,提出的理由是由於「教授的薪資結構、待遇則是因副教授與教授級距太接近。」這個回答令人目瞪口呆,顯示教育部長是高等教育的門外漢,無法回應迫在眉睫的高等教育人才斷層危機。
戴伯芬
2017-11-03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觀點
陳昭南專欄:是誰養大了張景森這宇宙超級大政委的?
應邀參與某場政治討論會後,主持人跟大家一起閒聊,他突然問在座諸君:「如果要換內閣,你們認為誰的聲譽最差,誰最應該被換下來?」
陳昭南
2017-07-15 07:10
風生活
科技
當其他國家大搶人才,台灣能拿什麼對抗?入選全球百大企業,他:最棒誘因是…
「若台灣在AI領域有很好的競爭力,能提供世界舞台,人才不會繼續外流,他們會回到故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不僅原本外流的人才(會回來),甚至世界各國的人才都會來。」游直翰說。
數位時代
2017-03-21 12:58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