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搶購物資 文章列表
#
搶購物資
約 1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防颱搶購物資!蔬菜區全空只剩1種菜 網笑翻:就算世界末日也不吃
「凱米」侵台,許多民眾趕在風雨前,至賣場搶購物資,準備在家躲避暴風,不過也有民眾發現,全聯超市中,蔬菜區竟然僅剩「香菜」,他回家後在網路論壇上分享所見,許多網友有趣回應,紛紛分享自己搶購到的蔬菜。
江庭榛
2024-07-24 16:55
新聞
國際
歷史
「沒買到怎麼辦?!」BBC解析恐慌搶購背後的心理學
英國各地近日相繼出現天然氣和燃油產品「荒」,引發搶購現象。
BBC News 中文
2021-10-01 11:57
風生活
新冠肺炎》揪友爽開麻將趴、惱羞吐痰砍醫護…盤點10大防疫離譜行徑,前三名簡直害死人!
全台新冠肺炎疫情升溫,5月19日指揮中心宣佈全台進入「強化三級警戒」,包括外出時全程配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移動或活動、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的家庭聚會等防疫措施,儘管疫情升溫,全台民眾嚴陣以待,但還是有不少人不願意配合防疫措施,甚至出現毆打、砍傷醫護人員或是勸導的民眾。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2021-06-09 17:12
風生活
新冠肺炎》全台暴增312例本土!新北市確診者最多完整足跡曝光,連鎖超市一天4家淪陷
疫情持續延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12例,以及境外3例,總共315例確診。陳時中對此表示,新北市144例最多,含板橋區37例:台北市127例,含萬華60,與萬華活動史相關最多107例。
王郁棋
2021-05-21 14:05
風生活
「口罩當眼罩戴」被罵翻根本活該!這6種NG行為還繼續做,下一個防疫破口就是你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疫情持續擴散,雙北更進入了三級警戒,其他各縣市也陸續進入「準三級」狀態。人心惶惶之際,民眾在防疫的同時還是有許多忽略之處。
今健康
2021-05-20 17:00
風影音
國際
疫情危機中的暖心善舉!美國一對父女為30位陌生人付帳 整間超市鼓掌喝采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重創美國,隨之而來的失業潮也使無數家庭的生計大受衝擊,但在這場世紀大疫的陰霾下,仍有照亮人心的溫暖故事發生。
鍾巧庭
2020-04-05 16:32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蕭子昂專欄:美國防疫靠的是地方政府
三月美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數急速上升,川普(DonaldTrump)的混亂指揮讓人瞠目結舌。美國是否能夠防止疫情在境內爆發?美國會不會變成另外一個義大利?我是相對樂觀,因為美國防疫靠的是地方政府,不是靠中央。
蕭子昂
2020-03-25 15:10
新聞
政治
國內
煽動民眾搶購物資、提領所有存款 調查局抓到兇手了!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越趨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國內確診病例再增27例,再創單日確診人數新高;此外,網路近期謠傳要大家儲備糧食、民生必須品且提領所有存款的訊息,引發各界熱議。調查局稍早出面回應,經溯源追查,相關當事人依涉嫌違反《銀行法》、《社維法》等移送偵辦或函送裁罰,呼籲民眾切勿轉傳不實言論,以免觸法。
蘇仲泓
2020-03-20 17:13
新聞
政治
國內掀起物資搶購潮 吳斯懷建議:學美國直接發現金「讓人民有點感覺」
因應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國民黨立委吳斯懷今(20)日上午在立法院院會國是論壇提議,政府是否可參考美國的每個國民貼補1200美元、12歲以下發放500美元,在財力許可下發放一定程度現金給國民,「讓人民真的有點感覺,有點安心」,不要再去搶購物資,因而信任政府,「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潘維庭
2020-03-20 10:47
新聞
國際
兩岸
人民無法信任港府!肺炎疫情觸發香港「集體歇斯底里」搶購物資潮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之際,香港近日出現糧食搶購潮,有超級市場食品貨架被清空,日常用品例如廁紙、衛生棉等也是被搶購的對象。
BBC News 中文
2020-02-06 18:30
新聞
國際
財經
軍事
一天七國「雪崩式斷交」陸海空邊境遭封鎖 民眾搶購物資、卡達航班大亂
中東北非七個國家5日突然接連宣布與卡達斷交,沙烏地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埃及宣布停止與卡達之間的海陸空交通,所有途經卡達的航班全部停飛,造成航空業大亂,卡達國內也出現搶購物資人潮,深怕民生物資因陸路封鎖而短缺。
王穎芝
2017-06-06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