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中國當局於2008年底推出4兆人民幣投資計畫以挽救經濟發展,而後為求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更於長時間內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資金漫漫、社會融資迅速攀漲、債務急遽膨脹,據BIS統計,截至2016/3Q,中國非金融部門負債規模佔GDP比重約為255.6%,其中政府債務、居民部門債務以及非金融企業債務佔比分別為46.1%、43.2、166.2%,更有多家投行及機構預計中國負債率將於未來兩年內觸及300%。面對如此龐大的債務比例,投資人對於中國終將引爆全球下一波金融危機的揣測源源不絕,近期中國加緊監管力道令公債殖利率走升,信評機構Moody’s更是近30年來首次下調中國評級,因其預估中國整體經濟債務將持續增加,並進一步令潛在成長放緩,多種不利消息時時刻刻提點投資人的擔憂。因社會融資可視為債務增長的重要來源,故本文將自中國社會融資著手,深入分析該數據的組成因子,並從中探尋中國當前融資情況、債務隱藏風險以及其是否具備可持續性。總體而言,中國社會融資規模看似大不可支,但鑒於家庭及企業儲蓄率亦偏高,或可為社會融資帶來支撐效果,另中國外債佔整體債務比例極低,且中國仍保有逾3兆美金的外匯儲備,故爆發債務危機的機率不大,中國資產價格崩潰的明斯基時刻仍尚未來臨,惟未來中國儲蓄率仍有下滑風險,且近期表外業務增速有再次加快的跡象,政府應予以警惕並維持金融去槓桿方向不變,以減緩未來中國金融業或將面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