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張凱 文章列表
#
張凱
約 47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歷史
文化
觀點投書:全臺首學捍衛文化尊嚴─臺南孔廟現代化措施之反思
臺南孔廟有著「全臺首學」之美譽,有無可取代的歷史與文化價值。然而臺南市政府卻在大成門內擺設現代科技的照相機台,原先照相機台阻擋到身障人士使用無障礙通道的權利,經抗議後機台卻只敷衍的移往中間就當沒事,卻阻擋了原先民眾參觀和導覽解說路徑,這也再次引發臺南文史界廣泛爭議,這不僅觸及空間使用與動線規劃的問題,更牽涉到古蹟場所的神聖性與文化尊嚴的相關議論。
張凱鈞
2025-02-15 05: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歷史
專欄
張凱鈞觀點:臺南孔廟公然違法─無障礙通道竟淪為營利空間
臺南孔廟是臺灣歷史文化的重要象徵,作為古蹟與公共場域,應該肩負保護文化資產與保障全民平等參訪權利的雙重責任。然而孔廟管理單位竟將無障礙通道的空間外包給廠商裝設拍照機台,這一舉動不僅罔顧輪椅族的基本需求,更是對身障者參訪權利的直接侵害,令人痛心且憤怒。
張凱鈞
2025-02-02 06:3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張凱鈞觀點:從台南孔廟問題看台南文化資產保護困境
臺南孔廟作為國定古蹟與臺南文化的核心象徵,本應是文化傳承與地方歷史展示的中心。然而,近來卻因前執行長石牧民的言行與孔廟管理問題,引發廣泛爭議與不滿。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臺南市府管理高層對文化資產保護與公共資源利用的失職,更讓人憂心,孔廟是否淪為政治操作的工具,損害了其文化價值與公共性。
張凱鈞
2024-11-25 06:4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科技
商業
經濟
觀點投書:川普重返白宮:台積電該怎麼扛住這波衝擊?
2024年,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來說,簡直是惡夢重演。別以為台灣像上次美中貿易戰那樣能賺到「轉單效應」,這回川普不會讓你這麼輕鬆。當川普上台,他的口號還是那個:「美國優先!」 這回,他的眼光直接對準了台灣,尤其是台積電,全球半導體的龍頭,無可避免會被要求掏出更多東西來填補美國的「口袋」。
張凱綸
2024-11-14 05:40
評論
專欄
張凱君觀點:金融機構強化韌性是關鍵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今年4月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最後一哩路――金融脆弱性和風險》中,專章探討日益受到重視的資訊安全網路風險,及其為總體金融穩定帶來的潛在威脅,並提出減輕此類風險的政策選項。
張凱君
2024-08-23 06:30
新聞
政治
張凱鈞赴中言行惹議送民眾黨中評會 周榆修:黨員幹部應依憲法謹言慎行
民眾黨中央委員、台商事務委員會主委張凱鈞率團出席海峽論壇,會見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引發質疑。對此,民眾黨秘書長周榆修今(18)日表示,中央黨部確實有收到相關黨員的陳情和檢舉,會依照紀律評議裁決準則規定,他並強調,任何一位幹部和黨員都應該遵守黨的相關規定,要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謹言慎行。
羅立邦
2024-06-18 11:28
新聞
政治
質疑黃國昌遭反嗆「邏輯錯亂」 王婉諭:到底支不支持兩岸一家親?
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赴中交流,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昨(16)日質疑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過去明確表態無法支持兩岸一家親的黃國昌,現在支不支持?」黃國昌今(17)日則回應王婉諭的意見「內部邏輯太錯亂」。對此,王婉諭再回嗆,在主權議題,逃避不僅可恥,還很沒用,「看是要辯論還是測謊,不用發號碼牌。」
羅立邦
2024-06-17 14:31
新聞
政治
兩岸
張凱鈞會見國台辦副主任還喊兩岸一家親?民眾黨滅火:個人名義非代表黨中央
中媒報導,民眾黨中央委員、台商事務委員會主委張凱鈞率團出席海峽論壇,會見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並強調「兩岸一家親」,引起關注。對此,民眾黨發言人戴于文今(16)日表示,張凱鈞是以「個人名義」參加海峽論壇,並非代表黨中央出席。
羅立邦
2024-06-16 17:40
評論
國內
專欄
科技
經濟
張凱君觀點:不是「按下開關就能開始」─當HR遇上AI
面對動輒數以百計的履歷,如何從素不相識的應徵者中辨識出適才適所的人選?不難想見企業徵才部門的人員與主管負擔沉重,身膺艱鉅。現在,機器學習等AI技術可以幫上忙,根據歷年應徵者的資料,及錄取者入職後包括升遷與工作表現的員工檔案建立預測模型,評估每一位求職者的技能、經驗、人格特質在不同工作的勝任程度。倘若工具運用得宜,AI不僅能識別特定的專業,還能評估求職者的潛在能力和企業文化契合度,並預測其在求才機構中發展出成功職涯的機率。
張凱君
2024-04-09 06:1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科技天網!最難國民法官案件5大觀察:水泥封屍被告堅稱無罪,檢方用「iPhone一神物」掀激戰
「如果我真的是凶手,不續租(棄屍)廠房的話,不是一定要把屍體處理掉嗎?」──神岡桶屍案一審,被告蔡女無罪抗辯內容
謝孟穎
2024-03-22 09:20
評論
政治
專欄
張凱鈞觀點:賴清德的道德誠信危機
2023年台灣民眾票選的年度關鍵字是「缺」,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就已是五缺狀況,但民進黨不思改進,到今日更是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缺蛋、缺豬肉、缺疫苗、缺快篩,但最根本的核心問題,就賴清德的缺德問題。
張凱鈞
2024-01-13 07:00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張凱君觀點:央行數位貨幣與金融穩定─數位擠兌的風險
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是最安全的金融資產,因此通用型CBDC對意圖規避風險的用戶特別有吸引力。金融危機發生時,有可能出現數位擠兌,但CBDC的流向與流量卻也可能提供有助金融穩定的訊息。
張凱君
2023-08-20 05:5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升格環境部前倒退嚕─環保署自廢武功鬆綁2030年禁塑令
全球塑膠公約制定在即,環保署近日於「台灣塑膠論壇」首度對此回應,包含提出「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之政策目標及修訂「資源循環促進法」。這些未來方向,縱有令人期待之處,但環保署資源循環辦公室主任、廢管處處長賴瑩瑩卻在會後表示,在2018年與民間共創「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提出的「2030年全面禁用4種一次性塑膠」目標已不存在。
張凱婷
2023-08-15 05:40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高流《海報》創刊「芭樂歌」 楊大正、張凱婷分享音樂啟蒙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高流)為發掘更多在地流行音樂相關人事物的精采故事,與曾獲金鼎獎編輯團隊探照文化合作,本月24日發行大開本畫報規格的全新音樂刊物《海報》雙月刊。創刊號特輯「芭樂歌」力邀在地知名音樂人滅火器主唱楊大正、大象體操貝斯手張凱婷,分享俗稱「芭樂歌」對他們的音樂啟蒙,兩人還走入燕巢芭樂園親摘芭樂拍攝封面照,雙封面的活潑設計相當吸睛,出刊日在全市25個捷運站上架引發討論,有樂迷忍不住收藏慾望說,「凱婷和大正,各來一本!」
徐炳文
2023-04-26 23:36
新聞
政治
連賴清德也不放過!民眾黨選將揭:民進黨「筆陣專案」狠打在野黨領導人
縣市長投票日倒數,民眾黨大新店議員候選人張凱鈞23日與同黨大安文山議員候選人張幸松、汐萬金議員候選人彭立信召開記者會。張凱鈞揭露一份由吹哨者提供的2018年民進黨「筆陣小組」投書文章列表與筆名、篇名、刊登媒體及稿費匯款清單,張凱鈞指,裡頭內容有批評藍營、台北市長柯文哲甚至是賴清德的內容,到2021年還升級成「筆陣專案」。
潘維庭
2022-11-23 19:01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陳時中就是選舉民粹下的小丑
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在參選期間推出政策宣傳片,並且還在記者會上宣布,未來台北市公共廁所將會全部換裝免治馬桶,但宣傳片的「偷窺」行為卻引發爭議,筆者認為,陳時中競選團隊推出這樣的廣告,顯示陳時中,不只連基本的法律都不清楚,其宣傳手法更堪稱相當不入流!
張凱鈞
2022-09-07 13: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蔡政府強推《數位中介法》就是對言論自由的最大箝制
中國網路上有一種特殊的語言,「YYDS」代表永遠的神,「u1s1」代表有一說一,看似好像是早年流行的「火星文」,但其確切的原因是即是因為,中國的網路防火長城內,列出了一大串審查辭彙,只要發文者寫到了相關字眼,不是被禁言、就是遭到下架,民眾只好自創文字說帖來躲避審查。
張凱鈞
2022-08-28 13: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誰變老三,就出局
本次的台北市長大選,雖然與1994年三強鼎立之局很類似,但因為時空背景不同,本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當年陳水扁對上趙少康還有黃大洲,最終因藍營分裂投票,造成陳水扁順利當選台北市長!
張凱鈞
2022-08-11 13: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藍綠不要打假球 全民需要吹哨者保護法
制定「吹哨者保護法」就是政府反貪腐的重要防弊機制,根據全球舞弊調查者協會調查指出,舞弊發現的最大來源就是來自於舉報,其中51%是來自於犯罪組織內員工之舉報。
張凱鈞
2022-07-21 13: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兩岸關係已變成民進黨選舉的選票提款機
立法院長游錫堃特意爆料,表示台灣自主研發「雲峰飛彈」可以直接打到北京,這就是兩岸和平的破壞者。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持續探底,雙方已經沒有良好的互動基礎,但游錫堃卻還火上添油,就是要讓脆弱的兩岸關係,添上更多不安全的隱憂!
張凱鈞
2022-06-20 1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