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康有為 文章列表
#
康有為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蔡登山專文:瓊彩樓財務糾紛─康有為與譚良的決裂
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戊戌政變後在海外流亡十六年,譚良(1875-1931)廣東順德人,曾是康門弟子。一九0六年六月康有為委託譚良在芝加哥開了瓊彩樓(KingJoyLo)酒樓,沒想到後來因財務糾紛師徒反目,終至決裂。本文根據譚良外孫女,也是歷史學者的譚精意(JaneLeungLarson)提供兩人往來的書信和文件(由方志欽主編、蔡惠堯助編的《康梁與保皇會——譚良在美國所藏資料彙編》一書),及其他史料,梳理出整件事情的顛末!
蔡登山
2024-01-07 05:5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西方排華是中國恥辱:《從苦力貿易到排華》選摘(1)
匯款只是把海外華人與母土繫在一塊的諸多細線之一。政治是另一條細線,而且政治也有其經濟面向。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如何對待海外華人成為中國政治論述裡的重要主題。改革派認為海外華人受壓迫和清朝積弱不振有關,認為西方排華是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加諸中國的諸多恥辱之一。中國境內一時爆發反對美國排華法的聲浪,導致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中國境內拒買美國貨。拒買其實是在抗議美國單方面的門戶開放政策。此舉抒發了中國境內和整個海外僑社新興起的民族主義政治主張。
艾明如
2023-03-25 13:1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蘇曉康專文:告別哲人李澤厚,告別不了中國的歷史廻圈
李澤厚仙逝,跟余英時絕對不一樣,褒貶立見,我只能說,代溝好深,然而非議李澤厚「告別革命」的人,要麼對中國近現代史還陌生,要麼渴望「未來革命」而不容清算共產黨這場革命,基本上對「革命」這件事情尚很幼稚就是了。李澤厚「圓圈遊戲」之說,到今天已經顯得有點老皇曆了,但是習近平不正在從思想上回到毛澤東、從制度上回到文革以前、從經濟上回到大鍋飯嘛,這麼明顯的一個大圓圈,不是被李澤厚又一次預言到了?他對中國和中共,從來沒有抱過希望,因為他知道中國還是一個農民大國,剛剛吃飽飯。
蘇曉康
2021-11-05 05:50
風生活
風歷史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清末烈士譚嗣同留絕命詩慷慨就義!原來詩句中藏這玄機
清朝末年,中國門戶被西方列強撬開,這隻紙老虎從此被看破手腳,在這個古老又龐大的帝國劃分勢力範圍,榨取各種利益。此時有許多救亡圖存的有志之士,希望可以變法革新,走向富強,除了維新主要領導者康有為、梁啟超之外,還有譚嗣同、楊銳、劉光第等年輕官員。他們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展開當時一系列「新政治」包括廢除詬病已久的八股文、引進西方軍事制度、科技等等。
潘渝霈
2020-06-12 20:53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蔡登山專文:在荷蘭海牙康有為與陸徵祥的相遇
歷史有時是如此的奇妙,能讓兩個人如此的巧遇,而結下數十年的情誼,是相當少見的,陸徵祥和康有為就是這樣的例子。你很難想像一個是晚清的外交官,一個是戊戌政變後朝廷要捉拿的命犯,一個從俄國初調到海牙當駐荷公使,一個已經在海外流亡八年的要犯,他們在海牙一晤,陸徵祥居然成為康有為的救命恩人,而且直至康有為去世,他們相知相惜,情如兄弟!
蔡登山
2019-12-21 05:40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歷史
在英國幾乎被人遺忘,在現代中國留下印記──中國近代史風雲人物: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
在英國赴華基督教傳教士李提摩太逝世百年之際,英國學者比爾.海頓撰文回顧這位改變現代中國的威爾斯浸信會教徒的生涯。
BBC News 中文
2019-04-21 16:05
評論
兩岸
專欄
余杰觀點:中國人的反向種族主義奇思妙想
在莫斯科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中國除了足球隊沒有去之外,其他東西都去了——大半的贊助商都來自中國,大部分的紀念品都產自中國,顯示中國財大氣粗,堪稱「世界工廠」。自稱足球愛好並竭力諂媚普廷的習近平,不好意思懇求普廷給他留一張貴賓票,只能躲在中南海裡面看球賽。而習近平培養出來的「當代義和團們」,卻親臨現場高舉中國的國旗,甚至在莫斯科街頭高唱中國的國歌,引得全球為之側目。而中國官媒稱讚説,這才是中國人純潔的愛國之心。
余杰
2018-08-01 07:00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風書房
劉仲敬評梁啟超─歷史發明家:《近代史的墮落》選摘(2)
梁啟超(1873-1927)的規劃直接影響了整個二十世紀東亞這片土地的歷史走向。如果認為一九四九年以後種種災難的源頭在於「某種體制的錯」,只是一般水準的歷史理解力;如果認為源頭在於「國民革命」,你的方向沒錯。然而,後來發生的一切,只有一個源頭,就是「中國」這個概念的建構。
劉仲敬
2016-08-05 05:40
新聞
兩岸
歷史
美版《十月圍城》?康有為密刺孫中山信函現身
「此人不除之,必為大害...汝可與岳、文密謀勉勵之,窮我財力,必除之。如不在紐,則跟蹤追剿,務以必除為主,皇上與我乃得安。」上海的拍賣會1日出現一份叮囑親信密謀殺人的歷史文件,引發文物收藏家一陣騷動。因為該信函的作者是清末民初的保皇派思想家康有為,他想「窮其財力而除之」的對象,則是時任中國革命同盟會的總理孫中山。
李忠謙
2014-12-02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