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貝奇從小就對替人類工作的機器深感興趣。十九世紀初,許多展覽廳和博物館在倫敦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巴貝奇孩提時期常隨母親去參觀。有一回,漢諾瓦廣場的博物館經營者梅林(跟魔法師同名,相當名符其實)邀請巴貝奇到他的閣樓工作室,參觀名為「自動機」的各種機器娃娃。其中的銀色舞孃,大約30公分高,會優雅的舞動手臂,手中的小鳥則拍翅擺尾,張開鳥喙。銀色女郎表露的感覺和個性,令小男孩十分著迷。巴貝奇還記得,「她的眼眸充滿了想像。」多年後,他在一次破產拍賣會中發現這個銀色舞孃,趕忙買下,當做在夜晚沙龍中頌揚神奇科技時的一大娛樂。巴貝奇在劍橋結交的眾多好友,包括劍橋大學教授赫歇耳(JohnHerschel)和皮柯克(GeorgePeacock),他們都不滿意劍橋大學的數學教學方式,於是組成一個名為「分析學會」的社團,希望促使劍橋大學放棄之前由校友牛頓設計的微積分記法(仰賴點的標示),改採萊布尼茲記法,這個方法用dx和dy來代表無限小的增量,因此稱為「d」記法。巴貝奇為他們的宣言下了標題:「有別於劍橋大學老邁點標示法的純粹D記法」*。他真是難纏,不過很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