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其他靠著非正式勞務牟利機會維生的人,微工作者沒有顯而易見的專職工作。「微工作者」、「群包工作者」和「人機迴圈」(humans-in-the-loop)等籠統的用語,都顯現出想把負面場域包裝得頭頭是道的意圖。當然,起初的問題在於「微工作」一詞源自於Samasource,對該平台而言,難民充其量只是發展AI可利用的資源。這個用語巧妙地符合這些人士的利益,他們連同世界銀行等機構都想要美化貧窮化行動。確實,「微工作者」的講法常常被用來描述一種具有作業流程和特定任務的專業,好像它跟「律師」和「醫師」可以相提並論。但從本質上看來,微工作變動大、不規律且沒有特定型態。描述這個空洞特質最精妙的,或許首推貝佐斯無意之間在行銷MTurk時厚顏無恥講出的「人即勞務」。雖然是沿用「軟體即勞務」(softwareasaservice)的講法來把勞動力偽裝成電腦運算力,但對於這種任務內容雜七雜八且常從其他工作切割而來的角色,貝佐斯的用語確實捕捉到它的空洞性。這讓我們思索一個問題:如果不算是專職工作,那微工作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