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女性科學家 文章列表
#
女性科學家
約 2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科技
AI
輝達下一代架構叫Rubin,就是為了紀念她!暗物質研究先驅、諾貝爾物理學獎遺珠:薇拉・魯賓
輝達向來以科學家名字命名處理器架構,有紀念肯定之意。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在台演講透露,下一代GPU平台代碼是Rubin。Rubin是美國女天文學家,生前開闢宇宙看不見的暗物質研究領域。
中央社
2024-06-06 12:30
走走晚報:吃塑膠就能活的超級蟲蟲
0623晚報
走走
2022-06-23 21:00
專訪台大教授陳倩瑜:用人工智慧建立台灣基因資料庫
與其糾結什麼樣的工作適不適合女生,我們應該對自己說:「若喜歡,能力又夠,就是適合。」
蕭紫菡
2022-04-29 20:00
新聞
地方新聞
新北
與女性科學大師面對面 小科學家斜槓食農展成果 喊「很有成就感」!
新北市察「鹽」觀色科學探究活動頒獎典禮今(8)日在淡江大學舉行,共9校10個班級透過實驗了解食安議題,歷經長達3個月競賽由桃子腳國中小、八里國中及大觀國中3個班級脫穎而出,由教育局副局長歐人豪、淡江大學何啟東副校長及台灣默克陳委承總經理表揚。適逢婦女節邀請第7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得主陳韻如博士分享科學研究生涯甘苦談,讓現場250位師生聽得津津有味。
李梅瑛
2022-03-09 03:06
走走晚報:Wordle救了她一命
晚安,
走走
2022-02-11 21:00
VIP
國際
歷史
「氣候科學之父」剽竊「氣候科學之母」?第一位提出全球暖化的人其實是她:尤妮絲‧富特
「這種氣體會給地球帶來高溫;若正如某些人所假設,在歷史的某個時期,這些氣體在空氣中的比例比現在更大,那麼必然會導致溫度升高……」──尤妮絲‧富特1856年的警告
蔡娪嫣
2021-11-23 12:10
評論
風書房
科技
諾貝爾獎-「重寫生命密碼」:《破解基因碼的人》書摘(4)
2020年10月9日凌晨2點53分,道納睡得正熟。但她已設定成靜音的手機,卻持續不斷的嗡嗡作響,把她吵醒了。她來帕拉奧圖(PaloAlto)參加一場有關老化生物學的小型會議,這個時候的她,正一個人待在飯店房間內。這也是冠狀病毒危機開始7個月後,她所參加的第一場現場會議。電話是《自然》的記者打來的。「我實在不想這麼早打擾妳,」她說,「可是我需要你對諾貝爾獎的看法。」
華特.艾薩克森
2021-10-30 04:3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獎獨厚男性?歷年僅58名女性摘桂冠 諾貝爾基金會副主席:不設性別配額
諾貝爾獎歷年因得主性別嚴重失衡而引發爭議,自1901年首度頒發以來,947名個人得主中,僅58名女性曾摘下諾貝爾獎桂冠,今年諾貝爾獎則僅有一名女性得獎者、菲律賓記者蕾莎。然而,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諾貝爾基金會副主席韓森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諾貝爾獎不會採用性別配額制度。
廖綉玉
2021-10-12 14:00
風影音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男人獎」?歷年僅57位女性獲獎……2021年諾貝爾獎女力能否現蹤?
2021年諾貝爾獎從10月4日起陸續公布獲獎名單,但這個舉世矚目的獎項近年因得主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而引發爭議。自1901年首度頒發以來,超過900位個人得主中,居然僅有57名女性曾獲諾貝爾桂冠加冕,約佔6%,科學領域的女性獲獎者更是鳳毛麟角。#MeToo運動在2017年延燒至諾貝爾文學獎的遴選單位瑞典學院,更導致當年文學獎延後一年頒獎,在性醜聞風暴餘波盪漾下,諾貝爾獎遴選機制也再度面臨檢視。今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是否能看見女性身影,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鍾巧庭
2021-10-03 17:00
新聞
國際
歷史
工作成果總被男性科學家奪走,生前不曾被學界承認的女性古生物學家:一度遭歷史遺忘的瑪麗・安寧
「我真的很憤怒,怎麼可以有這種事?」女學生艾維・斯威爾(EvieSwire)在9歲那一年,第一次意識到她的家鄉、英格蘭南岸的萊姆里傑斯(LymeRegis)將很久以前生活在這裏的一個傑出人物—瑪麗・安寧(MaryAnning)—給「遺忘」了。
BBC News 中文
2021-02-18 17:40
新聞
國際
歷史
她是袁世凱的孫媳婦,也是長崎廣島原子彈的研發者之一:與諾貝爾物理學獎擦身而過的吳健雄
2021年臨近之際,美國郵政總局宣佈,在即將發行的新年郵票中,將有一枚是華裔女科學家吳健雄(Chien-ShiungWu)。
BBC News 中文
2020-12-29 15:10
新聞
國內
藝文
享受「從失敗到成功」歷程 學者談AI時代教育:一次到位的成功少了點什麼
AI時代來臨,面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再碰上素養導向的108課綱,下一代的教育如何應變?教育基金會年會今(9)日於台北登場,北市大師培中心助理教授劉淑雯指出,讓孩子享受從失敗到成功的歷程很重要,AI世代下的小孩,面對不確定性的挑戰,其實有時要先求有再求好,經過嘗試、自助,才會有機會。
吳尚軒
2019-12-09 22:40
新聞
國際
兩岸
又老又男又西方,燈塔關閉裝置擊敗愛因斯坦相對論、甘地終生無緣得獎......細數諾貝爾獎暗黑史
2019年諾貝爾各領域得獎名單從8日起陸續公布,從生理學或醫學獎開始,依序頒發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至14日的經濟學獎劃下句點。自1901年首度頒發至今,諾貝爾獎各領域獎項已頒發590次,獲獎者除了可以拿到諾貝爾證書外,還能拿到9百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2830萬元)獎金,以及一枚金獎牌。
邱舒恬
2019-10-09 10:00
新聞
國際
歷史
佛洛伊德被提名32次仍空手而歸,還有多組學霸夫妻、父子、兄弟檔...歷屆諾貝爾醫學獎知多少
2019年諾貝爾獎將從今天(7日)起開始揭曉得獎名單,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將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去年由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P.Allison)與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一起抱回殊榮,得獎理由是「發現抑制免疫機能不正常運作的癌症療法」。以下是有關諾貝爾醫學獎,您不可不知的豆知識:
邱舒恬
2019-10-07 13:58
新聞
國際
歷史
文化
科技
歷史上的今天》11月7日──沒有她就沒有核能與核彈!被世人遺忘的物理學女傑邁特納生日快樂!
奧地利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7日度過140歲冥誕,她是核物理領域開拓者,最重要的科學成就與「核分裂」息息相關,不僅與研究夥伴共同發現核分裂,更是首位成功以理論解釋核分裂現象的科學家。核分裂後來被應用在核子武器與核能發電等,雖然這些發展並非邁特納所能控制,但我們仍然不難想像,若是沒有邁特納的貢獻,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勢必相當不同。儘管邁特納成就斐然,但她的性別與猶太人的身分卻導致她卻從未獲得與其貢獻相匹配的歷史地位。
張玉馨
2018-11-07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王宗偉觀點:「夫人」怎麼來的?不懂西方歷史傳統鬧的笑話
像筆者這樣19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世代,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娛樂都沐浴在英治時期港片的洗禮中。在那時的港產警匪片中香港警察向長官敬禮時都會標準動作的說「YesSir」,成為一個特定電影的註冊商標。但問題來了,如果眼前的長官是女性不是先生的話,這個敬禮動作的英文要怎麼說呢?要說「Yesmadame」。
王宗偉
2018-09-19 05:50
新聞
國際
國內
溫柔而堅毅!開發中國家投入永續發展研究的女性科學家
開發中國家相對已開發國家處於貧窮及資源匱乏的困境,為促進大眾重視全球永續發展議題,及提攜優秀年輕女科學家,第三屆「格羅‧布倫特蘭獎」(GroBrundtlandAward)每年遴選出5位投入永續發展研究且成績斐然的開發中國家女科學家。期待為新世代女性學者,架構出國際合作平台。
uStory有故事
2018-04-12 09:00
風影音
國際
藝文
歷史
她是首位全裸演出的電影紅星,也是偉大發明家!Wi-Fi技術奠基者海蒂拉瑪的故事
3月適逢國際婦女節,全球媒體紛紛報導在各領域發光發熱的傑出女性故事,也挖掘出許多隱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女性身影。英國《衛報》8日的報導,則帶讀者回顧海蒂拉瑪的傳奇一生—這名在1930、40年代以性感尤物形象為人所知的艷星,同時是一位發明家,儘管她的科學成就長期以來在美貌下遭到忽視和遺忘,卻為當代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奠下不可磨滅的基礎。除了美艷動人的銀幕形象外,真實生活中的科學才智更讓我們重新定義海蒂拉瑪這位奇女子。
鍾巧庭
2018-03-11 10:00
風生活
風書房
你認識幾位女性科學家?她的一個小問題,竟難倒美國頂尖大學的高材生們…
為什麼我們在科學界幾乎看不到女性?特別是在田野生物學裡的植物學,為什麼研究這門學問的女性更是寥寥無幾呢?
時報文化
2016-05-12 0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首位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屠呦呦:我關心的是青蒿素的耐藥性問題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參加新聞發佈會,另外兩位醫學獎得主威廉·坎貝爾(WilliamCampbell)和大村智也一同出席。屠呦呦雖然得到諾貝爾獎殊榮,但屠呦呦說,她「感覺自己的工作還沒有做完,因為(青蒿素)耐藥性問題已經出現」。至於得獎之後會怎麼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也不太感興趣。」
國際中心
2015-12-07 18:2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