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太陽系 文章列表
#
太陽系
約 8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我們是宇宙中的唯一生命嗎?劍橋科學團隊在太陽系外發現「生物活動線索」:甲烷、二氧化碳、二甲基硫
雖然人類一直在尋找地外生命,但實際上,人類迄今尚未對「生命」本身有一個普遍接受的定義。
德國之聲
2025-04-21 12:07
新聞
國際
科技
太陽系除了地球,還有生命宜居之處嗎?NASA鎖定探索「木衛二」,SpaceX火箭今發射升空
國際中心
2024-10-15 11:13
新聞
國際
歷史
科技
240億公里外的奇蹟!NASA隔空修好47歲太空船,「航海家一號」在太陽系外繼續執勤
以240億公里締造人類史上飛行距離紀錄的「航海家一號」,去年11月因為太空船的記憶體發生故障、無法再傳回有意義的觀測數據。然而在NASA工程師的不懈努力之下,這艘1977年發射升空的老爺太空船竟然「起死回生」,13日宣告繼續在太陽系外執行觀測任務。
國際中心
2024-06-18 17:1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蘇育平觀點: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2024年6月6日是一個無比繁忙的一天,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籌劃已久的「星艦太空船搭配超重級推進火箭(Starship+SuperheavyRocket)」第四次試射順利發射升空,火箭推進段實現重返,星艦太空船也測試重回大氣層之艦體與防熱隔離層是否安全,測試結果成功,為未來星艦火星計畫大規模發射取得綠燈。
蘇育平
2024-06-10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BBC:「嫦娥六號」登陸月球背面,只是中國「太陽系計劃」的冰山一角
中國的「嫦娥六號」探測器的任務是從月球表面帶回所採集的樣本,這項探測任務同時也是更加更加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計劃的墊腳石。
BBC News 中文
2024-06-05 10:00
VIP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科技
名家專欄
閻紀宇專欄:「人類世」降臨了嗎?
我們的家園「地球」誕生至今約46億年,但「我們」——人類——大約240萬年前才出現在今日非洲的東部與南部(以「巧人」〔Homohabilis〕之名),換言之,人類的歷史只相當於地球歷史的1/1900。如果地球只活了「一天」,人類要到最後45秒才驚鴻一瞥。
閻紀宇
2024-03-09 06:20
新聞
國際
最新天文研究:冰殼下有廣闊海洋的木衛二,生命適居性恐不如預期
最新研究顯示,木衛二「歐羅巴」表面冰殼的氧含量比科學家預期的還要低,這項事實也影響了海洋存在生命體的可能性。不過即使氧氣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木衛二冰殼之下的海洋仍然可能有微生物。
劉俞妗
2024-03-06 10:00
新聞
國際
科技
7年航行62億公里!小行星「貝努」樣本成功返回地球,有助啟示太陽系奧秘
7年來航行超過62億公里,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第一架小行星採樣探測器「歐西里斯─REx」的樣本回收艙在當地時間24日上午近9時,成功著陸於乾燥的猶他州沙漠,標誌著NASA取得了一項重大里程碑,這是他們首次從小行星上成功取回樣本,並且是迄今為止蒐集到最多的小行星樣本。
蔡娪嫣
2023-09-25 14:10
新聞
國內
天文迷注意!10年間最精彩的「金星合木星」下周登場 錯過要等2032
最近黃昏後的西方天空,總可見到兩顆特別明亮的星星,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它們每天越離越近。這兩顆星正是天空中亮度僅次於太陽和月球,太陽系中最亮的兩顆行星「金星和木星」,而它們將在3月2日(周四)達到「合」,是10年間最精彩的「金星合木星」現象。天文館當晚將透過專業望遠鏡,在YouTube頻道上直播這難得一見的畫面。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3-02-26 07:39
國際
科技
潛伏在太陽強光中的「行星殺手」!天文學家警告:若不幸撞上地球,可能重演生物大滅絕
天文學家新近發現三顆近地小行星,此前它們潛伏在太陽光之中、未曾進入人類視野,而三顆小行星當中的一顆,是過去八年之中所觀測到的天體裡頭,對地球構成最大風險的天體。
劉俞妗
2022-11-02 20:00
國際
親密接觸!最接近木衛二的飛掠之旅 NASA朱諾號傳回海洋照片
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其衛星「木衛二」因為存在海洋,已被認定是地球之外最可能出現生命的星體。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木星觀測太空船「朱諾號」29日飛掠木衛二,這是NASA太空探測器20多年來最接近木衛二的一次,並拍攝到這個衛星的海洋世界照片。
廖綉玉
2022-10-01 02:00
國際
科技
土星壯觀的「環」如何形成?最新研究找到答案:一顆名為「蝶蛹」的衛星粉身碎骨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土星並非最大,也非最亮,但卻最引人遐思,因為它擁有壯觀的「環」。多年來,天文學家對於土星環如何形成、何時形成爭議不休,但一項根據新近觀測資料的研究宣稱拍板定案:土星環來自一顆「失落的衛星」,在1億6000萬年前形成!
閻紀宇
2022-09-16 16:10
新聞
國際
科技
韋伯太空望遠鏡又一重大發現!太陽系外行星大氣含有二氧化碳
韋伯太空望遠鏡又有一項重大科學發現:它首次檢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有二氧化碳的跡證。
中央社
2022-08-28 21:00
風生活
科技
世界
好像被月光籠罩的山脈!NASA公布韋伯望遠鏡下的「絕美宇宙群星照」,還有1行星出現水蒸氣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前(11)日發布了第一張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WebbSpaceTelescope)拍下的宇宙全彩照片,且於昨(12)日公布更多影像,其中包括船底座星雲、史蒂芬五重星系及南環狀星雲,絕美景色令人看得目不轉睛。
林瑩瑄
2022-07-13 20:13
國際
在小行星地表發現20多種胺基酸!日本隼鳥2號帶回「龍宮」樣本,有助解密生命起源
日本JAXA的無人探測器「隼鳥2號」於2020年成功完成小行星採樣任務,近日科學家公布,他們從隼鳥2號帶回的樣本上頭發現超過20種胺基酸,可望更接近生命起源的全貌。
劉俞妗
2022-06-08 04:0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破解自然之密與奠基社會革新的定律:《神的方程式》選摘 (2)
牛頓的重力定律也很值得一提,因為它具有對稱性,所以當我們做個旋轉,方程式依然保持相同。想像地球周邊包覆一個球體。球上所有定點的重力強度全都一模一樣。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地球是球形的,而不是另一種形狀,因為重力均勻地擠壓地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沒見過立方體形恆星或金字塔形行星。(小型小行星往往呈現不規則形狀,這是由於施加於小行星的重力強度太弱小,沒辦法均勻地擠壓它所致。)
加來道雄(Michio Kaku)
2022-05-07 13:10
國際
下一站,冰巨行星!美國國家學院公布最新10年行星計畫 要求NASA優先執行天王星任務
美國國家學院19日公布未來10年的行星科學發展計畫,該報告要求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未來10年優先執行天王星任務,研究人員認為深入研究天王星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目前在其他恆星附近發現的許多類似大小的天體。
廖綉玉
2022-04-21 02:00
國際
天文學里程碑!已確認的太陽系外行星超過5千顆 NASA:每個都是全新世界
人類一直到1990年代才首度確認太陽系外行星(下稱「系外行星」)存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1日宣布,NASA系外行星檔案最新增加65個系外行星,標誌著天文學的里程碑,而目前已確認的系外行星總數超過5千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現在是發現系外行星的黃金時代。
廖綉玉
2022-03-24 09:11
新聞
國際
人類的歷史性時刻!NASA探測器「帕克號」首度「接觸」日冕 助揭開太陽風暴謎團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4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秋季會議(AGUFallMeeting)公布最新研究,NASA無人探測器「帕克太陽探測器」(下稱「帕克號」)在今年4月首度「接觸」環繞太陽周圍的日冕,NASA稱之為「歷史性時刻」,這也是史上第一次有太空探測器進入日冕。未來帕克號將更深入探索日冕並收集數據,帶領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太陽風暴的謎團。
廖綉玉
2021-12-15 14:00
新聞
國際
人類首次嘗試改變小行星軌道 NASA將發射飛行器,目標:撞擊小行星!
1998年的科幻災難片《世界末日》(Armageddon)描述一群石油鑽井專家與NASA聯手合作,摧毀即將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免除一場生態滅絕災禍。本週三,NASA將執行一項沒那麼戲劇化的小行星撞擊任務,藉以測試行星防禦(PlanetaryDefence)系統,避免人類和恐龍遭遇相同結局。
劉俞妗
2021-11-24 18:5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