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朴子市「朴子水道配水塔」,俗稱「朴子水塔」或「水道頭」,在2006年被列為歷史建築,2014年獲嘉義縣政府指定為古蹟,成為朴子市的知名地標。2021年起進行修復工程,耗資1260萬元,還原水塔原始風貌。台灣日治時期公衛觀念薄弱,居民靠挖井取水。1933年朴子街長黃媽典策劃興建上水道,設置淨化水源及輸送設施。1936年朴子水塔落成後,也同時興建配套設施包括取入井、砂溜井、原水唧筒井、唧筒室、分水井,讓朴子鄉親的飲用水品質大幅改善。修復後的水塔以混凝土RC結構打造,主要分為三部分:塔頂的塔飾物、中間的水塔本體,及底層的塔架結構。塔飾物呈現六腳圓頂小亭的鐘塔造型,水塔本體呈現圓形,底層為四環樑與十支柱的RC結構,第二環樑內更加入放射網狀柱支撐,外觀形成方格狀美感。翁章梁說,「水道頭」過去在朴子市扮演重要角色,為當地居民提供良好水源,現在已經成為縣定古蹟。非常感謝台灣自來水公司的修復工程,同時也感謝蔡易餘委員居中協助,展現了對歷史建築的關懷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