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國文教育 文章列表
#
國文教育
約 1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北一女師區桂芝登央視惹議 醫提「自身政治啟蒙」:國文老師是學生人文教育活水
曾痛批108課綱去中國化,削弱學生國文能力和史觀的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日前接受中國央視訪問,抨擊總統賴清德將中國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有民眾不滿區桂芝言行,向北一女中檢舉區桂芝是不適任教師,北市教育局也同步接獲檢舉。區桂芝今(2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他們(指央視主持群)問我說,對賴總統說法感受如何?我其實就是一個小百姓心聲,我立刻想到是我媽媽變成境外敵對勢力,那我們該怎麼辦?像小時候經歷戒嚴的經驗。」對此,時常批判時事的醫師沈政男力挺區桂芝,指區老師非常勇敢,北一女的同學很幸運,能有這樣的老師陪伴你們學習與成長。
李孟恩
2025-03-27 19:08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闕志克觀點:理工人才的語文能力不重要嗎?
臺大、清大、陽明交大、中山及中興等大學的理工學系日前公布明年「申請入學」的參採學測科目,只含英文、數學A及自然3科,但不包括國文科。另一方面,高達104個私立大學校系,則排除英文科,將採計科目數降為1至2科。兩者的動機並不相同,前者摒棄國文科分數,以聚焦招募數理成績較好的學生;後者則意圖降低招生門檻,以因應少子化浪潮的衝擊。但他們送出的訊息則一致:「語文能力對大學教育的領受乃至未來職涯的發展,不甚重要。」這樣的訊息不僅偏離社會現實太遠,更真正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闕志克
2022-12-06 13:50
對話吳媛媛:上一堂瑞典的思辯國文課
每年的某個春日,瑞典的中學生們都要坐在教室裡參加全國期末考。對高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光是考國文一科——分為演說、閱讀、寫作三個部分——就得花上他們兩天。其中,寫作部分必須在3小時內完成兩篇作文。
Yan Zhang
2022-06-10 17:5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鄭吉雄觀點:回歸語文教育評論大學國文的是與非
邇來大學國文興革問題甚囂塵上,各方卻沒有落實語文教育理論層次討論,十分可惜。首先,各方應該認清國文是「第一語言」(firstlanguage,L1,以下簡稱「一語」)而非第二語言(L2,二語),也要認清此「一語」的本質,在書寫是方塊字中文,在口語則是漢語語系(包括國語、閩南語/台語、客家話等)。不回歸語文本質,不談語文教育原理,而去辯論課程設置,未免捨本逐末。
鄭吉雄
2022-02-14 15:00
評論
國內
專欄
文化
劉柏正觀點:取消大學國文必修的道理何在?
編按:台大今(18)日舉行教務會議,學生會提案廢除大學國文必修,改為通識課程。此前台師大將大一國文必修更名為「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清大則調整教材為自由選讀文化經典和實用寫作。
劉柏正
2021-06-18 05:5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歷史
文化
觀點投書:我們應該以哲學教育取代國文教育嗎?
1月31日風傳媒登載鄧鴻源教授之作〈我們應該以哲學教育取代國文教育〉(以下稱鄧文一),前一天鄧教授在上報登有〈重點不在「如果我有一座冰箱」的作文題目瞎不瞎〉(以下稱鄧文二),二文共同點均在抨擊現今中學國文教育如何糟糕。更正確地說,是那些文言文作品,因其出自「中國的醬糠文化」,乃「專制腐敗的文章」(鄧文二),。
鄭文炫
2021-02-11 05:40
評論
國內
專欄
文化
鄧鴻源觀點:我們應該以哲學教育取代國文教育
110年大學學測剛結束,但不少學生並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反而哀鴻遍野,直呼炸了,就連建中老師都直言,有些科目真的很難,如國文與數學,都很難滿級分。考生們議論紛紛,許多人說已經放棄學測,準備上補習班,參加7月指考。
鄧鴻源
2021-01-31 06:4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台灣國文考試再不創新進步,恐將落後於中國
近日讀到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的一些報導,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有人稱老到且晦澀,有人稱辭不配位。大陸作家馬伯庸雖也稱讚該文,但認為用了一些生硬冷僻的詞語、文辭並不很恰當。他的批語是:辭不配位。也就是說用辭不是很妥適、穩當。或許是這樣,如馬伯庸所評。但這篇「生活在樹上」的文章特點,就是新鮮新穎,不老套庸俗。如果迎合馬伯庸們的標準或癖好,那就不是那位考生的文章了。用語用詞沒用錯或詞不達意,新鮮一點,特別一點,那不是辭不配位,而只是閱讀者不習慣罷了。
邱風
2020-08-15 05:30
風生活
教育
文言文比例》比文言文比例更重要的事—從北美語文高智能教育談國文教改
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教學比例似乎在台灣一直是國語文教育的爭議焦點,2017課審會普通高中小組提案將古文修正為至多30%,旋及引起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十二年國教家展聯盟等團體反彈,建議依適性、公平、競爭力原則將高中語文科分級教學,提出主張的台大教授王立昇表示對國文智能不夠強的孩子,強迫學文言文是耽誤學生時間;前北一女校長周韞維則以不該剝奪優秀學生欣賞古文精簡之美的權利,也抱持相同主張。
想想論壇
2018-09-16 09:00
評論
觀點投書
藝文
歷史
文化
觀點投書:百年茫昧
去年,文白之爭又起,熱鬧過後,問題依舊。文白之爭,彼此意見迥異,看似爭鋒相對,實則兩方各為爭持而引喤,自唱抒懷,並無交鋒。既乏互相詰問駁難,自無「真理愈辯愈明」。從而擬由雙方歧議中,折中出精華,好理曉文言和白話的錯綜關係,進而融會貫通國語文學習之道,戛戛乎而莫得焉。更糟的是,雙方所展現的論述姿態,均難脫「不講理」嫌疑。
鄭文炫
2018-01-13 0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意識形態與分贓下的國文教育
文學台灣雜誌社6日發起「挺白話文連署」,找來135位作家共同發表聲明,表達支持「適當下修文言文教材比例,強化台灣文學教材」的立場。聲明中包含了三項訴求:支持調降教科書文言文比例、增加台灣文學作品在語文教科書的份量、配合台灣的國家重建。
薛慧綺
2017-09-11 06:0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搶救國文,翻轉文言文教育的幾點建議
在近來的課綱爭議中,有一派建議高中文言文比例應該降低;附和著自然有許多文化人士,著眼台灣主體性,但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學習文言文過程中的痛苦經驗,而希望藉此降低學生的痛苦指數。不容否認,高中國文老師不乏口才便給、循循善誘者,也有不少學生因此領略了文言之美而在日後投入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但大多數國高中生對文言文的經驗,卻是不斷的背註釋、寫翻譯,以及強記瑣碎的國學常識。這些學生畢業之後,不僅不會在工作與生活中再接觸到文言文,甚至由於早年痛苦的學習經驗,終其一生討厭文言文。
謝世宗
2017-09-08 0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我們需要怎樣的國文教育
最近「國文課綱」再次引起爭議,我們能否撇開文言/白話比例的爭論,問一個最本質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再活一次(如同我們的小孩一樣),我們會希望有怎樣的國文教育?
周鄭州
2017-09-06 05:40
新聞
國內
國文必修時數調降 學者批教育部「去菁存蕪」
12年國教新課綱定案在即,教育部研擬降低國語文必修課程時數,引發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不滿,2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教育部此舉將讓國語文教育「去菁存蕪」,導致學生語文能力更加低落。聯盟同時召集各界文人發起連署,包含詩人余光中、中研院院士許倬雲、前台大校長孫震等都加入連署,呼籲將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恢復為必修。
劉汶霖
2014-05-02 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