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司法院公懲會 文章列表
#
司法院公懲會
約 2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顧爾德專欄:石木欽的退養金
石木欽,監察院與司法院雙認證的不法法官,9月2日二審定讞被撤職停用。但這位貪婪的法官卻可能繼續爽領每月超過18萬元的退養金,持續吸食民脂民膏。
顧爾德
2022-09-03 14:5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翁啓惠的堅持VS.監察院的轉彎
五年堅持,前中研院長翁啓惠不但為自己爭到司法的「清白」,更讓監察院為他創下「一案三查」的紀錄,這份第三版的調查報告全面逆轉早前的調查彈劾與移送公懲會之舉,某種程度也形同否定司法院公懲會(現更名為懲戒法院)對他申誡的裁處,儘管監察院聲稱不會移送這份調查報告給司法院,但翁啓惠做為當事人,依法有權提請再審,值得注意的是,司法院(懲戒法院)會不會和監察院一般,否定自己兩次駁回翁啓惠提請再審的決定?
主筆室
2021-03-22 0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翁啓惠洗冤
前中研院長翁啓惠很憋屈,而且,從他的角度,已經憋屈五年了!浩鼎案「爆發」,長達五年時間裡,他無一日不困頓於司法訴訟,還得應付監察院惱人的「調查」乃至彈劾。最近他再次提請監察院撤銷對他的彈劾,這個請求史無前例,且無法可循;監察院司法及獄政委員會召委蔡崇義認為,「應該重新檢視,呈現事實」,如果此案立案,就是監察院為翁啓惠做的第三份調查報告,監察院的是非會否因政黨輪替而異?或者因被調查當事人的學問高低而異?頗值得觀察。
主筆室
2021-02-02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蔡英文欠管中閔一個道歉
「正義雖然遲到,但不會永遠不到。」台大校長管中閔在臉書貼出北檢簽准結案的通知函,寫下了短短兩句話,糾纏近三年的「管案」,終於在他就任校長一年十一個月後,才「正式」畫下句點。管中閔固然可以一句話釋懷,即使如此,他却等不到一個道歉,甚至一個真相:到底為什麼民進黨蔡政府,會動員龐然巨獸般的國家機器,對一位根據大學自治法規與程序遴選的校長,如此舖天蓋地的追殺一年不止?
夏珍
2020-11-06 06:20
新聞
政治
明知陳伸賢被彈劾依然提名監委?陳建仁透露審薦小組為何選他
總統府22日公布監察院被提名人名單,前新北市副市長陳伸賢因為曾被彈劾惹議,而辭退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前副總統陳建仁指出,陳伸賢被彈劾後,司法院公懲會並未懲處,當初推薦陳伸賢,是因為具有監察院所需要工程專業與實務經驗,完全有考慮彈劾案狀況。
林瑋豐
2020-06-22 17:11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黃健庭、陳伸賢的委屈VS.陳菊的自信
繼四年前撤回司法院人事咨文後,蔡英文總統再一次在提名人事上「受挫」,唯一可慶幸的是,這次咨文尚未送出,蔡英文還有時間微調,只是不論如何調整,對比黃健庭與陳伸賢兩位被提名人在四十八小時內即行「婉拒提名」,同樣有爭議的陳菊依舊穩居泰山,只能說民進黨「雙標」得如此理直氣壯,的確令人甘拜下風。
主筆室
2020-06-22 07:2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許宗力、呂太郎冷處理,司法宮鬥劇變石木欽獨腳戲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前委員長石木欽去年九月因被控涉及風紀案而下台,全案仍在監察院調查,但石自認遭誣陷,七個月來對司法院長許宗力及前秘書長呂太郎祭出各項指控。許則始終保持沉默,轉任大法官的呂也只發了份簡短的澄清稿,兩人的冷處理產生效果,一齣外界期待的宮鬥劇似乎逐漸淪為獨腳戲。
侯柏青
2020-05-08 10:0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殺警無罪,政府言行與法界內鬥讓人很失望
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男子鄭再由刺死鐵路警察李承翰,一審以被告患精神疾病為由判無罪交保且只須強制就醫5年,社會輿論譁然、警界悲憤難受。
賴彥丞
2020-05-07 05: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張經緯觀點:選舉結果表現選民程度,真正民主要靠腳來決定
2020年選舉落幕,幾家歡樂幾家愁。75%的投票率,顯示多數台灣民衆透過選舉發出自己的聲音。選舉結果當然充分的反應了民意,但是民意不代表民主,只能表現選民的程度,也不能顯示人民把自己前途,托付給執政者的意願。
張經緯
2020-01-15 06:4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民進黨不是高雄的爸,陳菊不是高雄的媽
很難解釋到底是什麼心態,讓蔡英文總統對民進黨九合一敗選,一而再錯誤認知,乃至引喻失當;繼八月底辣台派開講到台中,表示台中市民欠前市長林佳龍一個公道,應該道歉之後;日昨到高雄參加在地活動時,又冒出一句,「我的感覺是,菊姐好像帶一個小孩長大卻被騙走,所以(明年)一月十一日要把小孩收回來」。
主筆室
2019-09-18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不見容石木欽的「當道」,是蔡英文還是許宗力?
石木欽是誰?除了法界,多數人不必認識他,最近石木欽知名度高了點,因為他主持的司法院公懲會審理監察院彈劾台大校長管中閔案,破格「公審」方式開庭,並以個案炮製獨創「新型態(兼職)業務」,記管中閔「申誡一次」,而廣為周知。沒想到,十天之後,司法院發布新聞稿,說明石木欽「涉及不當行為,嚴重違反法官倫理,傷害司法形象」,而發布新聞稿同時,證實石木欽已經請辭獲准。
主筆室
2019-09-14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經常、持續與固定投稿就等於「兼任」他項「業務」?
司法院公懲會對台大校長管中閔於政務官任內為媒體寫稿,做出違法兼職申誡一支的處分,從公務員服務法第14條第1項的角度來看,什麼是違法兼職?首先,只要是兼職就違法,除非該兼職是法令所許可者;換言之,原則上兼職是禁止的,一個人只要兼職,就在原則上有違法之虞。不過,系爭條項也允許例外,只要是法令所許可之兼職就不是違法兼職。此處所謂法令指的是法律、法規命令(行政程序法第150條第1項)以及行政規則(行政程序法第159條)。大法官之相關解釋以及主管機關銓敘部之相關函釋都屬法令。
主筆室
2019-09-06 07:20
新聞
政治
國內
兼職案遭判申誡 管中閔律師質疑公懲會侵犯言論自由涉違憲
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被控涉違法兼職案,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判決申誡,管中閔律師今(3)日發表聲明,公懲會引用的法條與大法官釋字意旨有違,恐有違憲解釋之嫌。
中央社
2019-09-03 11:5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書生碰到蒼蠅
「白晝如黑夜,讀書見陳子昂詩:『人生固有命,天道信無言,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在司法院公懲會做出「申誡一支」的「判決」處分後,台大校長管中閔以詩明志,其心中憋屈不言可喻。
主筆室
2019-09-03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賴清德、管中閔、韓國瑜眼中的「國家機器」
「國家機器最近很忙!」這話是行政院長蘇貞昌說的,蔡英文總統隨後跟進,目標都衝著質疑自己遭到「國家機器」監視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聽到「國家機器」的兩大代表號:總統與閣揆,氣定神閒,語帶調侃說「自己」(國家機器,政府)很忙,頗有讓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效果。
主筆室
2019-08-21 07:20
新聞
政治
國內
出席公懲會準備庭 管中閔駁不當兼職:今天會站在這裡,只因台大校長遴選結果不為有權勢者所喜
司法院公懲會2日審議監院彈劾台大校長管中閔兼職案,管中閔出席後也發聲明指出,他今天之所以必須站在這裡,源頭就是去年1月5日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的遴選結果。若非這個結果不為少數有權勢者所喜,怎麼會有長達一年、對他鋪天蓋地的政治抹黑?監察院今年1月15日通過的彈劾,不過是所有政治追殺都不成功後的另一次迫害。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19-07-02 16:52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管中閔成了政治與司法的煉金石
儘管管中閔個人可能無奈難堪甚至忿怨,毫無疑問,「管中閔案」確乎是社會矚目重大「案件」,第一,管中閔是自有大學自治以來,第一位依法定程序選出却一年被「卡」而無法就任的校長;第二,他是喧騰一年讓執政黨九合一大敗的「討厭民進黨」的重大因素之一;第三,他是就任就被監院彈劾並移送司法院公懲會的校長;第四;他還將是公懲會「公開審理」的第一例。
主筆室
2019-06-18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監察院的「茶壺黨爭」,還要再忍幾個月?
說來反諷,孫文把皇權時代的科考和御史制度揉進西方三權分立,捏出一個獨步全球的「五權憲法」,在「行憲」七十三年之後,拜陳師孟等所謂「英系監委」之賜,終於徹底彰顯監察院(權)的荒謬可笑,最神奇的是,這個監察院既不能發揮古御史敢言力諫之諍臣風骨,却還能上演「縮小版的黨爭」─關在監察院門牆之內,分藍分綠鬥得意興飛揚,除了被嚴重干擾的司法之外,基本沒人理;亡不了國,但大有機會敗掉當朝的執政權。
夏珍
2019-05-24 06: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彈劾案扯上段宜康感覺就缺乏幾分正當性
已調台中的前彰化地檢署檢察官陳隆翔被監察院彈劾,監委一票之差通過彈劾案,引發中檢及彰檢聲援陳檢,發起全國檢察官「捍衛司法尊嚴」連署,不只法、檢、辯熱烈參與,連圈外人醫界也發聲共鳴,恐形成反監察濫權一股不小狂流。
呂育綺
2019-05-20 06:1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監委拔管硬搶司法院飯碗,成了蔡英文最佳豬隊友
台大校長管中閔就任一周,監察院就轟轟烈烈提出彈劾案,彈劾理由非常「驚人」,因為他在政務官任內,「持續」透過「匿名」方式,「常態性」為壹週刊撰寫社論,獲取年約六十五萬的「兼職」報酬,違反公務員服務法有關兼職之規定。彈劾案一出,各方人馬爭執不休,「拔管」戰役進入「番外篇」,頗有不逼到「管中閔」三個字不在二0二0大選繼續扮演角色不罷休的勢頭。
夏珍
2019-01-18 06:2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