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 文章列表
#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
約 5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瑞典是如何成為「無菸」國家?跟你想像中的可能很不一樣⋯⋯
瑞典在今年5月31日宣布成為首個「無菸國家」,當天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訂下的世界無菸日,然而,這裡的「無菸」可能跟傳統認知的情況不同。根據定義這表示瑞典的每日吸菸者低於總人口的5%。瑞典雖然吸菸率低於5%,但仍有18%的人使用紙菸的替代產品,如瑞典傳統特有的口含菸(snus)或是加熱菸、電子煙等,雖然瑞典對於禁菸措施非常嚴格,卻可以使用香菸替代品,然而這樣的作法並未受到歐洲其他國家的認可。
葉滕騏
2024-06-26 15:29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全台42校「1原因可放假」逾3000學生連署響應!未來國中小都有機會
目前台灣國內已經有超過40所大學設立心理假,讓學生可在心理不適時自我調適,而隨著心理健康議題年齡下降,教育部也從3月起開放42所高中試辦「身心調適假」。
林瑩真
2024-04-29 10:56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學生「試圖輕生」5年增8倍!國高中生連署要請心理假 教育部回應了:3月起開放高中試辦
面對升學壓力和身心疲勞,許多國高中生希望能有一個喘息的機會。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日前發起「支持國高中心理健康假盡快上路」連署,短短一天內就獲得超過3000名學生的支持,呼籲教育部儘快規畫心理健康假與配套措施,正視學生的心理需求。
胡正初
2024-02-16 17:34
新聞
政治
國中生割喉案亡羊補牢!教育部放寬「搜書包」規定 最快2月上路
教育部今(4)日召開校園安全諮詢會議,由教育部長潘文忠主持,邀集單位包含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全教總、全國家長團體聯盟、高中學校校長協會及六都教育局等,該場會議一路從上午10時開到下午2時30分。會中決議,備受關注的「輔導管教辦法」,將在112學年度第二學期完成,將明確界定「特定學生」定義條件,並將建立校園安全檢查機制,將區分為例行抽查、緊急檢查2種態樣。
羅立邦
2024-01-04 18:22
新聞
政治
「少事法誤導未成年犯罪者視法為無物!」教團踢館教育部:別甩鍋學校
教育部今(4)日上午10時召開校園安全諮詢會,邀集民間學生、教師、家長團體。不過,上午9時30分時,台北教育工會等教團就先到教育部前陳情抗議,批評教育部濫權指導訂定輔導管教辦法,也批評《少年事件處理法》恐誤導未成年犯罪者視法為無物;同一時間,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也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機關應勇於面對問題,而非甩鍋與課責學校。
羅立邦
2024-01-04 17:09
VIP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學測模擬考英文作文竟搞「大風吹」?學測英文作文拿分秘訣看這裡!
大學學測倒數不到30天,對於英文程度相對較弱的考生來說,可能想到英文作文頭皮就發麻。又日前全國模擬考英文作文成績發生「大風吹」烏龍,令許多考生更加迷惘,不知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在學測英文作文中拿到不錯的成績。專家指出,學測英文作文閱卷相當嚴謹,絕不會有寫得愈多、分數愈高的情況;相反的,考生在有限考試時間內,原則上只要分兩段寫作,並依提示直接切入重點。且除非有絕對把握,應避免長篇大論或刻意使用艱深詞彙,以免自暴其短,得不償失。
黃天如
2023-12-25 08:20
新聞
國際
政治
國內
2024台灣總統大選:當「斜槓青年」碰上低薪議題,年輕選民會如何選擇?
台灣薪資停滯20年,歷屆政府都承諾解決,但一直沒有改善。有調查顯示低薪困境是年輕選民最重視的議題之一,將對候選人構成選舉壓力,長遠更可能會損害台灣青年對民主政治的信心。
BBC News 中文
2023-12-21 10:18
新聞
國際
政治
《紐時》看2024台灣大選:「沮喪的年輕世代」才是左右選戰的不確定因素
2024台灣總統選舉將在明年1月13日登場,「藍白合」正式破局後,原本混沌的選情也逐漸明朗起來。不過《紐約時報》指出,這次大選表面上最受關注的重點是「誰最能處理兩岸的不穩定局勢」,但真正影響選舉結果的恐怕不是地緣政治的博弈與盤算,而是那些沮喪的年輕選民。
國際中心
2023-12-06 11:05
風生活
即時
師大附中模擬考英文被亂給分「所寫行數÷2」!翰林出版社道歉:2623份考卷重批
師大附中日前舉辦模擬考,英文作文成績由廠商批改,卻因此爆發爭議!有學生上網查詢分數時,卻發現得分出現了「寫的行數除以2」的規律,至少有10個班級都有類似情況,例如一位學生寫34行得到17分,寫28行得到14分等等。對此負責批改考卷的翰林出版社今(24日)回應了。
陳怡穎
2023-11-24 16:19
風生活
國內
教育
台北
模擬考被亂改…英文作文分數「竟是撰寫行數除以2」!師大附中回應了
台北市師大附中近期舉行模擬考,學生發現,英文作文模擬考成績竟出現撰寫的行數除以2會是英文作文成績狀況。校方今天表示,已向廠商反映,要求收回重新批閱,最快需1週。
中央社
2023-11-23 13:44
新聞
政治
賴清德面對學生頻失常?黃揚明籲誠實面對台南黑金爭議:老實道歉是上策
《NOWnews今日新聞》與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於15日聯合舉辦「2024總統大選青年論壇」,被學生問及台南市長任內的88槍擊案、爐碴案與光電黑金爭議,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並未正面回應。對此,媒體人黃揚明今(17)日於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中表示,賴清德每當面對學生表現都很失常,誠實面對任內發生的所有爭議,才是好的解決方式。
蔡翌暄
2023-11-18 08:20
風生活
國內
新北
學生投訴學校竟慘遭法辦報復?青民協批「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新北市教育局回應了
新北市中山國中去年發生禁止學生外穿禦寒衣物爭議,交流版管理者整理學生意見發函新北市府,卻遭移送地檢署偵辦,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今(17)日發布新聞稿,質疑是「濫用司法」。
中央社
2023-10-17 12:38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台東
教學童「過馬路鞠躬謝司機」…國小挨轟 網紅狠酸:是看到皇帝?
為洗刷「行人地獄」汙名,教育部補助全國40所國中小擔任重點學校,推動「行人優先」交通安全教育,不過日前緊鄰台11線的台東縣信義國小由老師指導學童舉手過馬路後,還向停等的駕駛鞠躬致謝。畫面曝光後引起網友正反兩派爭論,多次關心交通議題的網紅Cheap更怒轟「這是看到皇帝嗎?」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也認為,鞠躬不適合用於行人、駕駛之間。
吳哲宜
2023-07-24 10:20
新聞
跟進成功高中!景美女中取消朝會 晚半小時進校「可多睡一點」
(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17日電)台北市景美女中將於112學年度取消朝會,原本朝會時學生須上午7時40分前到校,取消後上午8時10分前到即可。校長周寤竹說,傳達全校性事務方法很多,這段時間讓學生自主運用。
中央社
2023-07-17 15:12
即時
風生活
國內
教育
台北
北市國中女穿短裙…主任酸「明星穿養眼,你們穿礙眼」 校方道歉「這句話」再挨批:還在裹小腳?
台北市大同區某國中「便服日」活動,學生當天可以自由穿搭到校上課,沒想到卻傳出有女學生因為穿著較短的短褲、短裙到校,在朝會時被體育組的組長叫去罵,學務主任甚至公開訓話「明星這樣穿是養眼,你們是礙眼」。
吳哲宜
2023-03-29 19:16
風生活
學生違規訂外食「被罰校門口舉牌」,網批像洗門風!松山高中回應了
北市松山高中被指處罰學生在校門口舉牌,形同「洗門風」,校方解釋是學生自發性的宣導活動。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今天指出,管教措施已侵犯人格與尊嚴,學校教師應具敏感度。
中央社
2023-02-19 01:59
新聞
政治
「稅收超徵4000億,卻近8萬人還不出學貸!」經民連籲政府減免青年學貸
今年整體稅收估超徵4500億,民團「經濟民主連合」今(29)日上午在行政院外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補貼減免學貸,降低青年經濟壓力。經民聯表示,超收大多來自於企業營收在整體GDP成長下增長,但對比2021年受雇者報酬占GDP比率卻是歷史新低的43.03%,雖整體經濟表現亮眼,但所得分配不均日益惡化。
潘維庭
2022-12-29 19:59
風生活
教育
2023年元旦起民法成年下修至18歲!教育部曝最新規定,記大功、大過仍須通知家長
明年元旦起民法成年下修至18歲,成年學生校內行為是否需家長同意受關注。教育部昨(26)日表示,記大功大過以上獎懲事件仍須通知家長,至於課業輔導需經家長同意,將討論研修規定。
中央社
2022-12-27 19:49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BBC看九合一選舉》四個要點:藍勝綠敗、抗中保台、修憲複決、鋪墊大選
11月26日(星期六)台灣九合一選舉落下帷幕,從上午8點至下午4點,台灣各地選民走入投票站,選出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等共9類地方公職人員,一共會選出1萬1023位地方公職人員。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六都(直轄市)市長,以及13縣3市的縣市長,共22個職位。
BBC News 中文
2022-11-29 16: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國內
台灣史上首次修憲公投!18歲要服兵役卻不能投票,「被偷走」的公民權這次能討回來嗎?
台灣是全球少數禁止18歲公民投票的地方之一,今年「九合一」選舉期間將同步進行史上首次修憲案「公民複決」,如通過可望增加41萬年輕一代選民,這對台灣政治格局有什麼影響?社會上有少數反對聲音,背後反映了什麼意識形態之爭?
BBC News 中文
2022-11-26 22:0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