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協議被國會否決,遭遇羞辱性慘敗的英國首相梅伊雖在隨後針對她領導政府發起的不信任投票中獲勝,但她一個頭兩個大,面對脫歐僵局進的多邊協商談,尚未整合出路徑圖。 英國為了脫歐問題已經搞的滿頭包,而且遍體鱗傷;台灣部分人士則心存「脫中」之念,且也著手布局與施行,兩者雖然大不相同,但也有可參照之處。台灣如果強行脫中,過程會比英國脫歐順利嗎?所付出的代價會更少嗎? 距離脫歐條款啓動期限只剩不到80天,英國政壇的傾軋卻有增無減。目前僅剩的一條順當的路,似乎只有懇求歐盟延長脫歐條款的期限,好讓倫敦政府繼續醖釀共識,這條路走得通嗎?英國各黨各派更是各懷鬼胎,吵聲喧嘩,自己都無共識又如何再向歐盟懇求? 對於英國政府和社會來說,脫歐的最大悲劇不在於脫歐本身對於英國經濟以及國際地位多方造成實質損害,也不只在於談判過程的每一步都被布魯塞爾牽著走,而在英國做為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楷模,卻比27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更難達成共識。 為了是否脫歐以及如何脫歐,英國菁英與社會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政黨內部不同立場的派系之間、各地區之間、甚至各階層之間,莫衷一是,各有盤算,越吵越分化,越來越撕裂。英倫三島已經分崩離析,未來內部的矛盾只會越來越大,離心力只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