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台灣山難事件 文章列表
#
台灣山難事件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內
新知
台灣山難頻傳!雪季爬山為何這麼危險?登山名人曝「失事真正原因」:1制度該檢討
自從2020年行政院實行開放山林政策後,讓許多人養成爬山的習慣,還能享受征服山巒的成就與自然壯麗的景觀。但山區氣候多變、地形險峻,潛藏的風險不可忽視。近期冷氣團挾水氣過境台灣,山上意外下起三月雪,導致各地山難事故接連傳出。在南投玉山發生2名山友墜落山谷意外身亡,而位在合歡山西峰與能高越嶺古道也各傳1名山友失足失溫死亡。在短短的一天內,南投縣共尋獲4具遺體,皆因大雪導致山區路況不佳釀禍。為何近期山難會頻傳?是因為下雪的關係嗎?《風傳媒新聞焦點》一一帶您分析該如何預防。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5-03-24 17:39
風生活
旅遊
風歷史
文化
「天使的眼淚」嘉明湖5大離奇山難!超馬選手失溫喪命、屍體握拳端坐冰冷湖底
台灣山地面積遼闊、地貌多元,許多人為一覽水碧山青的美景,造就了台灣登山活動的興盛,而其中位於中央山脈山叉山上,海拔3310公尺的「嘉明湖」,在登山界更擁有「上帝遺失在人間之藍寶石」、「天使的眼淚」等美譽,儘管來回全長26公里,每年仍吸引上萬人造訪。然而,嘉明湖發生過多起登山好手罹難的事件,其中3起還相當詭異!
黃子瑄
2022-08-04 15:21
風生活
風歷史
日本人低估惡劣天氣,讓89名漢人慘死合歡山中…揭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山難「野呂寧事件」
1913年3月,總督府「蕃務本署」調查課的技師野呂寧率領286人的探險團隊挺進合歡山山頂,當時政府正發起「五年理番計畫」,命他們攜帶武器前往合歡山進行探查,看似即將完成計畫的他們,沒想到因為低估了惡劣天氣,而造成89人罹難,一具具冰冷的遺體倒臥在山上,且死亡、失蹤的全都是漢人,這也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山難事件,史稱「野呂寧事件」。
向元玉
2021-03-16 17:51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下班經濟學
直升機出動每小時成本近20萬元! 為何開放山林滿一年,直升機搜救激增112%?
山林開放政策已滿周年,但從較開放前倍增的山難事故與山林破壞問題來看,顯然配套措施有待加強。台灣是多山國家,山林教育向下扎根才是長遠之計。
今周刊
2020-12-27 08:50
新聞
國內
國內登山新手暴增 北大武山檜谷莊主分享救命10大重點
今年登山新手暴增,山域意外事件大爆炸,屏東北大武山日前更是在2天內發生3起意外,引發各界關注。對此,北大武山檜谷山莊莊主吳德發在臉書列出10點登山注意事項,提醒民眾必須要「先懂山才上山」,千萬不要因為跟風就去當登山遊客,不少網友紛紛大讚「有你真好」。
羅立邦
2020-12-22 08:20
風生活
風歷史
「他們不聽原住民勸告,89人命喪合歡山…」100年前爬山多危險?看這份「登山守則」就知道
臺灣史上有多次嚴重的山難事件,有名如1972年8月的「邱高事件」。整起事件宛如玫瑰瞳玲眼,充滿詭譎而神祕的色彩,後來甚至出現一張匪夷所思的靈異照片(不要問,很恐怖),在當時可說轟動全台。
故事
2018-03-09 20:04
風生活
旅遊
風歷史
「黑色奇萊」3大詭異山難!千人搜山找嘸罹難者只見三雙筷子插地、登山客卻常遇見祂們
台灣百岳最著名的「奇萊山」山勢雄偉、風景壯麗,是許多登山好手的冒險之地。不過你知道嗎?奇萊山還有另一個稱號,叫做「黑色奇萊」。因為它是台灣發生最多山難的山區之一,至今,坊間仍流傳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詭異山間傳說……
焦家卉
2017-12-13 11: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呂紹煒專欄:林佳龍與時力的「無知就是力量」,掐死登山!
台中市長林佳龍日前通過一個《臺中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而且頗得意的說這是「全國創舉」;立法院的時代力量也跟進要在立法院推動適用全國的登山管理條例(《國家公園登山活動安全管理條例草案》)。看看條例內容,林佳龍與時力確實展現這個時代最讓人動容的「無知就是力量」特質─而這個力量,正是把登山活動全然掐死的力量。
呂紹煒
2016-09-27 06:4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登山活動管制趨嚴 山友連署反對:縮限活動發展空間,阻礙自然文化深耕
台中市今年6月通過《台中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要求民眾於特殊管制山域從事登山活動發生山難時,須支付搜救費用,時代力量黨團並在立法院提案《國家公園登山活動安全管理條例》,要求登山者應投保一定金額以上登山強制保險,引發部分山友反彈,認為相關單位在制定管理辦法時,忽視本土登山文化脈絡與登山者在野外的真實處境,全然以「浪費國家搜救資源」思維看待登山意外,將「縮限登山活動未來發展空間,甚至阻礙本土自然文化的深耕。」
林上祚
2016-08-14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