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林佳龍與時力的「無知就是力量」,掐死登山!

無知政客搞出的登山管理法令,將讓台灣登山與野外活動進入黑暗期。(呂紹煒攝)

台中市長林佳龍日前通過一個《臺中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而且頗得意的說這是「全國創舉」;立法院的時代力量也跟進要在立法院推動適用全國的登山管理條例(《國家公園登山活動安全管理條例草案》)。看看條例內容,林佳龍與時力確實展現這個時代最讓人動容的「無知就是力量」特質─而這個力量,正是把登山活動全然掐死的力量。

登山塔魔巴稜線(呂紹煒攝)
親近山林、登高望遠是人類天性。(呂紹煒攝)

「到戶外走走」就列入管理

戶外休閒活動項目包羅萬象,從空中到水上再到陸地,都算是戶外活動,其中登山、健行、野營等又是其大宗;台中訂的登山管理法令,對登山的定義是「登山活動:指進入本市山域進行縱走攀登、徒步健行、山野探勘、技能訓練、 攀岩、溯溪、路跑、露營或相關山域戶外活動。」

所以,台中市民只要想「到戶外走走」,就涵蓋在這個條例的管理範圍內─連路跑、露營都算哦?林佳龍是擔心株連不夠廣泛嗎?而依此法令,進入市府「公告的山域」活動,都要帶「具有定位功能之器材」、「可供緊急聯絡之通信設備」(衛星電話、大哥大等)。

現在尚不知市府「公告的山域」涵蓋範圍,但高坐廟堂的林佳龍大概不知,真正的山野大部份是沒通訊的,衛星電話則是大部份人都沒有;至於定位器材,坦白說,現在雖然有利用前人走過路線提供的軌跡圖定位,但過去數十年,大部份登山客靠著地圖與指北針,就已可定位並走出一條條的新路線。

登山塔魔巴稜線(呂紹煒攝)
政客說要「禁止自行開闢路徑」是對登山無知的極致。(呂紹煒攝)

「禁止自行開闢路徑」是對登山無知的極致

最最最離譜且充份展現林佳龍「無知就是力量」者,莫過於條例規定「禁止進入未開放之山域步道及自行開闢路徑」。

登山活動與其它任何領域的活動一樣,同時存在著開拓者與追隨者─每個人依其興趣與能力扮演不同角色,但卻一起豐富與拓展了登山領域。70年前的百岳高山先行者是開拓者,今日百岳則多已成為常規路線;40年前讓「十七歲之湖」松羅湖現身,是高難度的探勘,只能由開拓者冒險犯難為之,今日松羅湖是1天或2天的大眾化路線;30年前攀登、溯溪初發,只有尖端登山者可為之,今日則已是「走入尋常百姓家」。

登山塔魔巴稜線(呂紹煒攝)
依照政客的登山管理條例,台灣不會有楊南郡這種開創者。(呂紹煒攝)

林佳龍惡法早上,台灣無楊南郡矣!

再舉一例,日前以86歲高齡過世、屬於國寶級的登山前輩楊南郡,他在登山早期完成百岳,後半輩子的登山活動所從事者,幾乎全部是林佳龍認為大逆不道,一定要禁絕的「進入未開放之山域步道及自行開闢路徑」─其實楊南郡的許多百岳路線就已屬創新、自行開闢路徑。

但楊南郡的探勘,發掘出一條又一條湮沒百年的古道、日據時代警備道、原住民早期遷移或狩獵的道路;他找出一個又一個的古遺址,串起百年來已被塵封的歷史故事,重現當年的山林與台灣文化歷史。

登山塔魔巴稜線(呂紹煒攝)
限制與重罰將扼殺所有登山與野外活動。(呂紹煒攝)

從合歡越嶺道(舉世聞名的錐麓斷崖古道是其中一小段)、日據與清朝八通關古道、侵水營古道到關山越嶺道(與高雄登山會合作);從最後的番人拉荷阿雷、鹿野忠雄的「阿美將」夥伴,在楊南郡爬梳文獻、現場探勘後,一一重現在世人眼前,填補了台灣山林與歷史上空白的一頁─楊南郡行吟台灣山林走的路線,全部是林佳龍下令禁絕的「進入未開放之山域步道及自行開闢路徑」。 (相關報導: 「老師離開我們登山去了」台灣古道研究權威楊南郡凌晨病逝 享壽85歲 更多文章

如果林佳龍早生半世紀,這位前輩大概賣幾棟房子也不夠罰款─依照規定,「進入未開放之山域步道及自行開闢路徑」每次要罰款6000-30000元;台灣山林也不會有那麼多精采的故事、那些湮沒的古道、遺址、文化永無見天日之時。

登山塔魔巴稜線(呂紹煒攝)
台灣山野與文化因有開拓者與先行者而更豐富。(呂紹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