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反核武 文章列表
#
反核武
約 1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政治
軍事
日相石破茂致電恭賀「被團協」:廢除核武,需有現實的因應作為
日本首相石破茂12日致電「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簡稱被團協)代表委員祝賀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並表達「雖然最終是要廢除核武器,但必須採取現實的因應作為」的看法。
中央社
2024-10-12 17:00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日本被團協」為何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朝日新聞》專訪諾獎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尼斯
202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日本原子彈與氫彈受害者協會,簡稱「被團協」)獲得殊榮,日媒也稱「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令全世界感到驚訝」。《朝日新聞》專訪諾獎委員會主席約爾根・弗里德尼斯(JørgenFridnes),並稱其中關係到這為史上最年輕主席的決斷。
國際中心
2024-10-12 11:00
新聞
國際
歷史
2024諾貝爾和平獎:表彰追求「無核武世界」的努力,原爆倖存者「日本被團協」獲殊榮
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1日揭曉,由「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NihonHidankyo,即日本原子彈與氫彈受害者協會,以下簡稱「被團協」)獲得殊榮。諾貝爾獎官網的聲明指出,這個由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組成的草根運動,因其追求無核武器世界所做的努力,以及透過見證人來表明絕對不能再使用核武而獲獎。
國際中心
2024-10-11 17:50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專欄
李忠謙專欄:當南韓成為「核擴散」的下一個國家
面對積極發展核武的金正恩政權,南韓政界近來也不斷釋放發展核武的訊號,國防部長金龍顯在國會聽證會更宣稱「取得核武是應對北韓核威脅的可能選項」,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防止核擴散」一直是美國在朝鮮半島努力的目標,不過當南韓政治領袖拋出發展核武的議題,不少美國學者和國安人士卻開始支持南韓擁核,像是美國前國務卿龐畢歐(MikePompeo)甚至表示「我們沒有理由反對南韓發展自己的核武」。似乎阻擋不了金正恩發展核武器的結果,將是讓南韓擁抱「保證相互毀滅」的軍事戰略,乾脆讓整個朝鮮半島成為「核武半島」。
李忠謙
2024-09-24 06:10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科技
名家專欄
閻紀宇專欄:鑄劍為犁─化核彈為核能的物理學家
「他們要將刀劍鑄成犁頭,把槍鑄成鐮刀。這國不舉刀劍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
閻紀宇
2024-07-27 06:20
新聞
國際
軍事
冷戰幽靈再現!展現對抗俄羅斯決心,美國2026將在德國部署長程飛彈
在烏克蘭戰爭的陰影下,北約10日在華盛頓召開峰會,試圖展現其團結一致對抗俄羅斯的決心。美國宣布將在德國部署長程飛彈的計劃,卻在德國國內引發爭議、也為歐洲的安全局勢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國際中心
2024-07-12 12:32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專欄
許詠翔觀點: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會否務實接受核能
最近有幾則熱門新聞和核電有關,一是AI產業的耗電量嚇壞了很多人,這種文青腦中的「軟體」產業,事實上卻是不輸給半導體業的吃電怪獸──意思是台灣若要發展AI產業,得想辦法擴充能源供給;另一是拒絕賴清德閣揆邀約的科技業大老童子賢,屢屢上媒體推銷核電,結果讓一堆綠營反核基本教義派跳腳回罵。
許詠翔
2024-05-19 06:2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經濟
舒緗家觀點:「核能轉型」常識 — 臺核四危,四危皆安
如果說,臺灣的歷史腳步一路走來,到了現在是民進黨才需要「正義轉型」的關口,他具體該「轉」的「型」是什麼?很簡單,廢掉他的兩張「神主牌」:「反核」與「臺獨」。
舒緗家
2024-05-16 06:50
評論
政治
財經
風評
風評:G7核能共識-當反核廢核成為逆潮與笑話時
520新政府上台後,最「艱難」的選擇之一,就是能源政策是否繼續堅持反核、廢核政策?特別是當反核、廢核日益成為全球「逆潮流」甚至笑話時,本周G7的「核能共識」再為此添一筆。
主筆室
2024-05-04 07:2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李敏觀點:處理核廢料之完整藍圖
核能發電燃料體積小,易於運輸與儲存,核電機組一次更換燃料可以使用18至24個月;核能發電成本中,購買燃料成本佔比低,故發電成本不因國際能源價格飆漲而大幅度波動。更重要的是,核能發電單位發電量的碳排,幾乎是各種發電方式中最低的,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侯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資料,每度核電生命週期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量為每度24克,與陸地及海域風電相當,而大型光電的排放強度為每度48克。
李敏
2023-12-28 05:50
VIP
國際
大國博弈
將調整獨立的外交政策? 紐西蘭新政府有興趣加入AUKUS第2支柱
紐西蘭8月發布的《防衛政策聲明》表明,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第2支柱,可能為紐西蘭帶來與緊密安全夥伴在新興科技合作的機會,而11月上台的新政府展現加入興趣,紐西蘭國防部長柯林斯12日強調,第2支柱是「關於資訊」,不會侵蝕紐西蘭的反核立場,但是否加入會是「整個政府」做決定。
簡恒宇
2023-12-13 19: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孔令信觀點:私校陷減招泥淖歸因於政策偏誤
從世新大學傳出要關掉中文系以來,陸續傳出113學年大學新生入學名額比去年更加減少不到十萬人了。除了台清交等頂大之外,特別是私立大學受到衝擊最大。
孔令信
2023-11-22 05:40
評論
國際
專欄
吳永毅觀點:日本核災污染水排海照妖鏡─外部專家當花瓶的一言堂評估報告
從拿錢手軟的財務因素來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已經很難維持中立了,再從祕書長的人事布局,到鉅觀的新冷戰國際陣營對峙,都對於日本在IAEA內發揮影響力非常有利。
吳永毅
2023-11-09 05:55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林基興觀點:「新核能時代」的啟示─反核重傷地球
上週,颶風歐蒂斯登陸墨西哥的最大風速每小時265公里,是颶風強度指標五個等級的最高級,造成人命與生態的災難性損害。頂尖期刊《自然》問為何科學家沒預測到這般嚴重?應因氣候變遷加劇超乎預期。
林基興
2023-11-02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核戰台灣?城鎮戰恐還不是最糟的
「112年國防報告書」被若干親藍輿論認為是歷來呈現最殘酷現實的一份軍方文件,簡單說,就是全民皆兵的城鎮戰策略已成定局,該文件形同承認我們在濱海與灘岸都已無法阻擋解放軍。
雁默
2023-09-20 06:0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吳永毅觀點:日本核災污染水排海的照妖鏡 ─ 寫給「為反中、棄保台」的謝長廷們
平行政府、海潮智庫和左聯參加「716司法及居住正義集會」,舉了抗議美、日惡鄰居的兩個標語牌,分別是:
吳永毅
2023-09-07 06:5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林基興觀點:核廢料不值得擔心
綠營自詡的非核家園,只是掩耳盜鈴,因即使不用核電,核醫藥等還是產生核廢料。至於綠委賴品妤「(核四)重啟個屁」,洩漏其利益衝突與素養外,她可知福建福清核電廠離台164公里而台灣南北395公里,家園怎麼非核?
林基興
2023-08-27 06:30
評論
國際
藝文
歷史
專欄
魏玓觀點:於是,我們都原諒了奧本海默—
(本文涉及電影劇情,請斟酌閱讀)
魏玓
2023-08-24 05:50
評論
國內
軍事
藝文
歷史
專欄
王瀚興觀點:未竟的「化城喻」,也談奧本海默觀後感
筆者狗尾續貂,嘗試以歷史與法律,剖析奧本海默電影。
王瀚興
2023-08-20 06:30
評論
國際
專欄
VIP
名家專欄
閻紀宇專欄:一位吹倒美國總統的「吹哨者」
反性侵犯、性騷擾的「#MeToo運動」終於在台灣風起雲湧,雖然較美國遲到將近七年,但仍然徹底震撼從政界、學界、媒體、社運、文化界到演藝圈的上層結構;與中國的彭帥vs.張高麗、弦子vs.朱軍事件相較,更突顯了台灣自由民主體制的可貴。觀察這場社會運動如何從涓涓細流到波瀾壯闊,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吹哨者(whistleblower)。
閻紀宇
2023-06-24 06:2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