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毅觀點:日本核災污染水排海照妖鏡─外部專家當花瓶的一言堂評估報告

福島第一核電廠。(美聯社)

從拿錢手軟的財務因素來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已經很難維持中立了,再從祕書長的人事布局,到鉅觀的新冷戰國際陣營對峙,都對於日本在IAEA內發揮影響力非常有利。

天野之彌由美國支持掌控IAEA長達十年

日本籍的天野之彌從2009年12月起擔任IAEA秘書長,直至2019年7月在任內因病去世,才由阿根廷籍的格羅西接任。天野是日本外務省的嫡系人馬,曾擔任日本駐外大使多年,後來接掌外務省的「綜合外交政策局裁軍不擴散、科學部」部長,再於2005年起擔任日本駐IAEA大使,最後接任秘書長,等於親日本政府的力量活躍於IAEA長達十四年。熟悉IAEA運作的匿名中國核能專家透露,日本政府也常出資派遣日本專家為IAEA提供免費服務,擴大日本的影響力。

2012年英國《衛報》的一篇報導〈核能監管機構領導人在伊朗問題上過度偏袒西方而受譴責〉,嚴厲批評了天野之彌的各種行為,該文引用「維基解密」裡美國大使館的電報,稱剛當選的天野是「所有國家的秘書長,但是我們的人」,而此親美立場也帶來了機構的分裂。他當選後又一改前任秘書長巴拉迪(埃及籍)的大鳴大放路線,過度依賴小圈圈專家,撰寫報告不再透過同儕審查來吸納不同意見。《衛報》一文的作者認為天野主導的懷疑伊朗發展核武的報告,可能重蹈美國副總統錢尼對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的錯誤判斷的覆轍。

如《衛報》報導,2009年,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支持天野競選IAEA祕書長,開發中國家支持的是南非的外交家Abdul Samad Mintyrival,最後天野勝出,這才符合美、日國際戰略佈署的需要。天野具備「裁軍不擴散」的資歷很重要,因為IAEA的機構任務,除了推廣核能的和平用途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就是防止核能移轉為軍事用途。國際上最重要的限制核武的兩大條約:1970年生效的老牌《核不擴散條約》(NPT,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和2021年生效、新出爐的《禁止核武條約》(TPNW, 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都需要由IAEA來認證締約國是否真的遵守條約,認證通過後,締約國要與IAEA簽訂〈全面保障協定〉(CSA, Comprehensive Safeguards Agreement),才算完整締約。推廣核能不是IAEA的全貌,也要看到它是通吃核能和核武兩塊大餅的國際組織。 (相關報導: 風評:侯友宜的請假VS.賴清德的不必請假 更多文章

國際原子能總署負責人天野之彌(右)與美國前駐國際原子能總署大使葛雷格‧舒爾特。天野之彌是西方與伊朗核計畫對抗的核心(美聯社)
國際原子能總署負責人天野之彌(右)與美國前駐國際原子能總署大使葛雷格‧舒爾特。天野之彌是西方與伊朗核計畫對抗的核心。(美聯社)

台灣也領教過IAEA的干涉手段,1988年張憲義被美國中情局策動叛逃後不久,就是IAEA人員聯手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和中情局的官員,突襲中科院核研所,強制抽走反應爐裡的重水,更囂張地動用了預拌混凝土車,當場將研究館灌漿封死,羞辱性的終結了中華民國發展核武之路!近二十年來,涉及《核不擴散條約》的重大國際爭議包括:天野前任秘書長巴拉迪任期間的朝鮮退出條約風波、天野任內伊朗發展核武的防堵與制裁的角力、格羅西任內中國反對AUKUS聯盟的美國和英國協助澳洲取得核動力潛艇等爭議;還有美國對印度發展核武隨戰略利益而前後不一的態度,西方國家對以色列拒絕締約並拒絕IAEA檢查的放任態度等。從這些議題不難歸納出,美國透過IAEA落實《核不擴散條約》,是其維持單極霸權的重要手段之一,日本作為美國的戰略盟友,在IAEA中以美國馬首是瞻,並藉此分享權力。這個戰略結盟影響了IAEA的中立性、客觀性和科學性,放行核災污染水排海就是其結果之一。新冷戰結構會不會為台灣帶來兵凶戰危還在爭執中,對日常生活造成的風險卻即將來到岸邊,這是勇敢的備戰派台灣人不願面對的意外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