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反戰抗議 文章列表
#
反戰抗議
約 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132億補助款被川普取消,引爆哥倫比亞大學「文理組內戰」!理工醫學者:我又沒參加抗議,為何要罰我
以色列清剿哈瑪斯的「加薩戰爭」去年在美國校園掀起反戰浪潮,抗議學生反對以軍在加薩走廊殺戮平民。不過共和黨認為校方放任反猶勢力,多位校長被叫到國會修理,最近更傳出川普政府取消哥大4億美元的聯邦補助款。《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場反戰風波已升級為哥大的「文理組內戰」—理工醫學院的學者們抱怨「校方不處理示威抗議」,害得他們的補助款也受到影響。
漆琪
2025-03-17 18:13
新聞
國際
麥卡錫陰影重現?川普逮捕反戰學生領袖、企圖註銷綠卡,學者:這是言論自由危機
以色列國防軍揮師攻打加薩走廊後,在美國校園引發反戰抗議浪潮。哥倫比亞大學示威領袖之一穆罕默德・哈里爾(MahmoudKhalil)3月8日遭到美國政府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逮捕、註銷他的綠卡和簽證,川普更準備將他驅逐出境,不過聯邦法院11日擋下驅逐出境程序,許多外媒和專家也批評川普政府此舉箝制言論自由。
吳辰君
2025-03-12 13:18
VIP
國際
重磅專訪
俄烏戰爭》逾1300位俄國人反戰遭監禁「強迫精神治療」 唯他靠國際聲望成功出逃
俄烏戰爭未來走向成全球熱門話題,卻鮮少人關注糟俄羅斯當局關押的反戰民眾際遇。人權監測機構統計,最少1300人仍因政治因素被關押,部分人還會受到強迫性精神病治療。「國際紀念」組織人權捍衛者歐爾洛的國際知名度夠高,成為少數能當局被釋出的政治犯。
王秋燕
2024-12-19 12:40
新聞
政治
兩岸
軍事
反戰學者再進擊 馮建三:掌握反戰主動性,才能擺脫必戰命運
反戰學者傅大為、盧倩儀、馮建三、郭力昕4位學者從2023年3月共同發布《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等四大訴求的反戰聲明後,雖然飽受批評,但確實帶動了台灣是否該追求反戰的思考。反戰學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教授馮建三日前援引了三本書指出,兩岸談判早談比晚談還好,台灣有權利也有義務提出「良好的中國形象」。
林庭瑤
2024-09-17 08:00
新聞
國際
軍事
「堅持跟哈瑪斯作戰到底!」納坦雅胡在國會山莊發表演說:以色列的勝利就是美國的勝利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24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大力捍衛以色列對哈瑪斯的戰爭正當性,更強調會一直堅持到全面勝利、拯救所有剩餘人質為止。納坦雅胡將哈瑪斯對以色列的攻擊比做珍珠港事件和911恐攻,強調以色列正在保護自己和美國的共同利益。不過這番發言也引來部分民主黨議員的抵制,華府街頭更有大批民眾抗議以色列在加薩走廊造成的劫難。
國際中心
2024-07-25 16:08
VIP
國際
歷史
大國博弈
承認巴勒斯坦國不再是歐洲禁忌?愛爾蘭、挪威、西班牙相繼發聲,以色列孤立加劇
歐盟3國家將承認巴勒斯坦國,斯洛維尼亞和馬爾他也打算跟進。白宮則表示,反對「片面承認」巴勒斯坦國。
蔡娪嫣
2024-05-23 19:10
新聞
國際
軍事
美校園反戰示威升級,拜登首次打破沉默:我們不是沒有法律的國家,校園必須恢復秩序
正當美國大學校園支持巴勒斯坦的反戰抗爭不斷擴散升級,美國總統拜登2日在白宮首次就此對全國發表談話,強調言論自由與法治都必須得到維持。拜登強調:「我們不是一個讓民眾噤聲、或者鎮壓異議的威權國家....和平抗議是美國如何應對後果重大的議題的最佳傳統」,但他在強調「不同意見是民主根本」的同時,也表態「美國不是沒有法律的國家」、「校園必須恢復秩序」。
國際中心
2024-05-03 14:00
新聞
國際
美國大學抗議逾千人被捕:該讓警察進入校園嗎?《經濟學人》這樣看
自去年10月迄今,以哈戰爭造成了超過3萬4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對此,近40所美國大學掀起示威,抗議者在校園搭建帳篷營地、佔領大樓,以表達對反戰和平的訴求,並聲援巴勒斯坦,同時呼籲學校切斷與以色列及相關企業的財務聯繫。然而,許多猶太學生對抗議活動的轉向感到擔憂,認為其背後存在反猶太主義,並在校園內造成了恐懼。
蔡娪嫣
2024-05-02 16:29
VIP
評論
國際
歷史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拜登的大國博弈,意外召喚出1968的幽靈
美國總統拜登24日在白宮簽署總金額高達950億美元(堪比我國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的軍援烏克蘭、以色列與印太(當然包括台灣)法案,這項動作被認為能夠拯救烏克蘭於水火,抵抗俄軍侵略的哲連斯基政府終於等到最重要的外援。但是堅持美利堅在國際上應當與盟友攜手對抗強敵的拜登,並未迎來國內的掌聲以對,反倒是美國警察先後進入哥大、耶魯、紐大等常春藤名校抓人,企圖壓制來自校園的反戰聲浪。
李忠謙
2024-04-30 06:1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劉燕婷觀點:從越戰到以巴戰爭─美國大學生為何同情巴勒斯坦?
4月23日,加薩戰爭來到第200天,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人數已經突破3萬,美國校園的反戰示威也進入新高潮。
劉燕婷
2024-04-29 07:00
新聞
國際
紐約警方進入哥大校園抓人!親巴勒斯坦示威者遭強力驅離,逾百人被捕
紐約警方18日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校園,清除100多名親巴勒斯坦示威者,將他們依擅闖校園逮捕和控罪。然前一天哥大校長才在國會聽證承諾兼顧學生的安全與言論自由。
中央社
2024-04-19 16:0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美國會為台灣出兵嗎?從歷史中尋找解決台海危機最佳方案
捫心自問,每一個台灣人都繞不開這個問題,那就是當台海戰爭爆發時,美國會為台灣出兵嗎?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其實解決台海危機的最佳方案或許不僅僅在軍事上。
蕭清川
2023-09-04 06:10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瑞士對中國戰略計畫效期將至 美中競爭使中立地位承受壓力增加
2021年,瑞士發布首份對中國戰略,而此戰略設定期限至2024年。《新蘇黎世周日報》7月30日指出,瑞士聯邦委員會正在評估是否延續原戰略,或制定新版本取而代之。不過隨著中國和歐美的緊張加劇,想要維持中立外交政策的瑞士正面臨強權壓力。
簡恒宇
2023-08-01 14:00
新聞
國際
軍事
西方陣營軍援烏克蘭武器 瑞士中立原則竟成一大阻礙
面對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中立為外交政策核心原則的瑞士,2022年底加入歐盟制裁俄羅斯的行列,日前聯合國大會表決要求俄羅斯撤軍及停戰的決議,瑞士也投下贊成票。不過在軍援烏克蘭部分,瑞士仍禁止直接和間接出口武器,其中立地位再度掀起熱議。
簡恒宇
2023-03-02 01:00
新聞
國際
「該死的光頭瘋子!」不滿普京號召動員後備軍,俄羅斯爆發全國反戰抗議
俄軍9月初在烏克蘭東部及南部遭受一連串屈辱挫敗,俄羅斯總統普京似乎亟欲扭轉局面、盡快終結這場比預期持續還久的衝突。21日,普京下令部分動員後備軍人,俄國防長紹伊古隨後指出要徵召多達30萬後備軍。普京這麼做不僅讓國內反戰聲浪高漲、損害他的個人地位,還打臉地承認了俄羅斯的軍事困境。
蔡娪嫣
2022-09-22 23:10
新聞
國際
「烏克蘭和平,俄羅斯自由」:俄羅斯小鎮民眾將自家店鋪當成反戰抗議中心
驅車從莫斯科向北行駛8小時,就會來到一個叫羅蒙諾索夫區的小鎮(Russko-Vysotskoye)。
BBC News 中文
2022-05-29 21:10
國際
兩岸
軍事
自由之家》當中國共產黨作為烏克蘭衝突的「戰地記者」:扭曲現實的三管齊下策略
中國龐大的資訊管控機制通常專注於扭曲中國公民能夠獲得的有關自身國家的訊息,而關於其它國家的事務的重要性則被降為次要。然而,在過去的七週裡,中國共產黨(中共)高層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無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中明顯決定跟其站在同一陣線,這助長了一場全面的宣傳活動,以塑造對數千英里之外發生的事件的公眾輿論和網路上的議論。
薩拉.庫克(Sarah Cook)
2022-04-26 17:00
國際
財經
全球生計受威脅、烏克蘭難民受歡迎、俄羅斯經濟「去全球化」 《華郵》盤點俄烏戰爭為世界帶來的變化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俄軍入侵鄰國烏克蘭,俄軍的砲火轟炸烏克蘭多個城市,導致烏克蘭人大規模外逃,成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難民危機,還威脅了全球經濟的穩定及糧食安全等。《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整理了世界在烏克蘭戰爭爆發50天後發生的5項變化。
廖綉玉
2022-04-19 03:00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對於烏克蘭戰爭的哲學思辨 沃爾澤:正義一方絕非圍攻平民的俄羅斯,而是追求獨立自主的烏克蘭
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從開戰的理由(終結頓巴斯地區的種族滅絕)到俄國對這場戰爭的描述(不稱「入侵」、而是「特別軍事行動」),都顯示克里姆林宮自認這是一場「應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要求」而展開的「正義戰爭」。即便開戰屆滿一個月之際,克里姆林宮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在CNN專訪中仍堅稱「攻擊平民完全是西方世界的假新聞,俄軍只會攻擊種族主義武裝」。按照莫斯科的說法,普京非但不是西方反戰抗議中將其醜化的希特勒,根本就是「以義誅不義」的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化身。
李忠謙
2022-04-04 14:10
VIP
國際
軍事
《外交政策》分析烏克蘭戰爭的「四種可能結局」與「三種黑天鵝事件」
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電視上突然發表指控烏克蘭政府進行「種族滅絕」的演說,並下令俄國大軍第二次入侵鄰國。不久之後,俄軍的砲火開始落在烏克蘭的幾個主要都市,揭開了歐陸自二戰之後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1個月過去,烏克蘭雖然成功阻止俄軍奪取首都與其他主要城市,但沒有人知道這場戰爭究竟會持續到何時、又將如何收場。《外交政策》訪問了十多位歐美官員與軍事專家,整理出烏克蘭戰爭的四種結局與三個「黑天鵝事件」:
李忠謙
2022-03-30 04:3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