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反共不反中 文章列表
#
反共不反中
約 5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舒緗家觀點:自我邏輯圓滿─實踐「中共≠中國」,始自名稱
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之間普遍存在著一種「思」與「行」的落差,此處特指:觀念上知曉應如此,實際行為卻往往相悖,因為不知道具體該如何做來落實這觀念,「知其然,不知其如何然」。比如,有人在觀念上贊成「要節約用水」,但如果去觀察他的日常生活,會發現他的很多用水習慣根本不「節約」,而是很浪費,因為他不知道「節約用水」具體要怎麼做。
舒緗家
2025-05-04 07: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觀點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這次我挺中國!」真正的「牆國」正在現形
當川普(DonaldTrump)大帝選在愚人節隔天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時,台灣執政高層有的忙著蹭音樂祭,有的忙著吃潤餅,有的則一夕神隱。在一片愁雲慘霧中,有兩個地方的回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一個是新加坡,其總理黃循財示範了何為成熟的小國領導人;另一個則是中國大陸,「奉陪到底」4個字讓許多人內心破防。
張鈞凱
2025-04-14 06: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藝文
歷史
風評
風評:謝長廷可以激動落淚,郭正亮不能返鄉祭祖?
前立委郭正亮日前踏上尋根謁祖之行,來到祖籍老家時表示,有落葉歸根的感覺,漳州的鄉音和建築,與台南、高雄沒什麼差別,而這也證明了,歷史、文化、血緣的紐帶,就是最強的紐帶。此語遭到綠營側翼圍剿——郭正亮尋求中華文化的根源,錯了嗎?
主筆室
2024-12-18 07:2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金銓專文:一生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與覺醒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李金銓
2024-05-11 07:00
VIP
評論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吳鯤鵬專欄:習近平為什麼要尊毛抑鄧,他要將中國帶到何處?
2024開年,最值得關注的政治風向標是:尊毛抑鄧,洗腦加洗嘴,首先大張旗鼓地抬出毛澤東的殭屍企圖為中共繼續執政尋求合法性,其次是全面抹殺改革記憶,竟連過去黨刊上也大力倡導的「實事求是」四字現在都成禁忌語彙,淡化鄧小平以及改革年代,從而為過去十年習治下的惡政、庸政、懶政的諸多失敗實施封口。
吳鯤鵬
2024-01-11 0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張棋龍觀點:賴清德何不大方檢討臺獨黨綱?
民進黨提名新潮流的賴清德為2024年大選總統候選人,儘管藍營侯、郭歹戲拖棚,但坊間民調多顯示,賴清德至今的支持率概在35%上下浮沈。這位自認為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企圖摘除臺獨標籤,日前表示他不接受「台獨金孫」封號,目的諒是想衝出坐困民進黨基本盤的窘境。
張棋龍
2023-08-16 06: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賴清德明統暗獨玩兩手策略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稍早曾說:「最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進晚餐。」近日卻又說:「當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言論掀起熱議,更引發美國白宮關切,賴清德明統暗獨,大玩兩手策略,真不愧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黃映溓
2023-08-04 06: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政治夢工廠?「陸生統戰」再現「平庸之惡」
前總統馬英九邀請中國大陸五所大學師生訪台後續衍生「陸生統戰」的無稽之談,帶團的北京大學郝平教授因有「黨委書記」身份遭疑門戶洞開。而文化大學活動海報將馬英九與郝平皆冠以中性對等的「先生」稱號,竟被特定媒體大做文章,參訪學生一句「同根同源」也被綠營人士痛批統戰團。回顧駐日代表謝長廷2012年回到中國廈門淚眼祭祖,對比之下仿佛進入國格論述的多重宇宙,迫使「陸生統戰」再現「平庸之惡」。
奔騰思潮
2023-08-03 05:3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劉東皋觀點:民進黨抹紅伎倆,柯文哲怕是不怕?
約莫1個月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一場與年輕人座談的場合被問到,這幾年來柯文哲定然會遭遇到各種抹紅、抹黑,面對外界種種抹紅抹黑,柯文哲要如何保持熱情持續做對的事。柯文哲引用上帝的話表示,「(人家說)請上帝賜我勇氣,讓我克服我可以克服之事,也請上帝賜我謙卑之心,讓我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請上帝賜我智慧,讓我能分辨兩者。」
劉東皋
2023-06-15 06:40
新聞
政治
「侯閃、賴鬥、柯拖!」張亞中上《下班瀚你聊》剖析2024參選人兩岸論述
2024總統大選藍綠白相爭態勢底定,各陣營參選人的兩岸論述也備受關注。對此,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於《風傳媒》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中盤點,新北市長侯友宜的兩岸論述是「閃」、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的是「鬥」、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是「拖」;他認為,在兩岸政策提出超越綠白的論述,是國民黨勝選的唯一出路。
鍾秉哲
2023-06-11 20:40
新聞
政治
賴清德躺著選都贏侯友宜?專家剖析聲量數據示警:藍綠問題一樣大
國民黨17日正式提名新北市長侯友宜後,2024大選藍綠白三強鼎立態勢成形,最早定於一尊的民進黨參選人、黨主席賴清德,在多家民調中常居領先地位,被認為選情相對穩定。但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黎榮章對此指出,從聲量上看,賴清德的話題具爭議性,未必定於一尊。
陳嬿婷
2023-06-01 08: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郭台銘和平宣言,國民黨仍在擁抱馬英九「三不」老調
隨著藍綠白陣營先後決定候選人,象徵2024總統大選正式起跑,過去初選、徵召等爭議似乎隨之塵埃落定,但能否獲得自身基本盤的認同與支持、成功轉化成選票,仍是未知數。作為藍營候選人有利競爭者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最終未能擠下新北市長侯友宜代表國民黨出征大選,但他於5月13日特地到金門發表《金門和平宣言》,表達了他對當前兩岸局勢的基本態度與判斷。
許陳品
2023-05-27 13:2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德國之聲:台灣「三腳督」總統選戰,如何牽動中美局勢?
隨著主要反對黨參選人出爐,台灣2024年總統選戰正式開打。來自台灣兩大黨和第三勢力的3位候選人——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如何迎戰兩岸議題?當前選情將如何影響未來的台海局勢?
德國之聲
2023-05-18 20:10
新聞
政治
賴清德已偏離蔡英文兩岸路線?楊照解析「反共不反中」:其實是句空話
民進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擬聚焦強化「和平保台」、「反共不反中」等主張的兩岸論述,引發外界關注。作家楊照於節目《世界一把抓》中分析,賴清德表面上一直說不會離開總統蔡英文的路線,但表現已和蔡英文路線走得很不一樣、離開的很遠了,正試圖要把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一步步降低。
鍾秉哲
2023-05-10 16:20
新聞
政治
賴清德爭議聲四起因「只想守成」?游盈隆籲撤修選罷法:他闖入了地雷陣
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陳致中犯《洗錢罪》判刑定讞,恐將喪失參政權,其父、前總統陳水扁近期北上請願,《罷法法》修正案爭議延燒至今。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9)日指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近期彷佛闖入地雷陣,批判聲四起,多位學者都認為《選罷法》明顯牴觸憲法,民進黨政府應善如流主動撤案,勇敢承認疏失。
李瑋萱
2023-05-09 20:58
新聞
政治
賴清德調整兩岸論述?民進黨:立場一致沒有改變
有關報載民進黨總統參選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兩岸論述將強化「反共不反中」的主張。民進黨表示,賴清德的兩岸立場始終一致,就是「守護台灣」,促進台灣的「民主、和平、繁榮」。
黃信維
2023-05-09 07:08
新聞
政治
賴清德兩岸主張「反共不反中」 柯文哲酸:怎麼也成中共同路人了?
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8日赴民眾黨黨中央,登記參選2024台灣總統大選黨內初選。針對記者提問如何看待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目前將兩岸論述聚焦「反共不反中」一事,柯文哲回應,過去他因提出相同論點而被民進黨打成「中共同路人」,現在卻與他採相同立場,顯見民進黨過去雙標、為抹紅而抹紅,用意識形態分裂國家。
陳嬿婷
2023-05-08 20:53
新聞
政治
批國民黨這3點輸民進黨「拿什麼贏?」 張亞中:勿忘韓國瑜教訓
2024總統大選在即,國民黨黨內初選議題備受矚目。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24日參與中天新聞直播,談及國民黨內部問題,直言國民黨無論在親美、反共、備戰方面都贏不過民進黨,還在爭黨內初選,痛批「國民黨拿什麼贏2024,4年前韓國瑜的教訓不遠。」
陳嬿婷
2023-02-26 16:2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抗中」與「反共」誰能保台?
「抗中保台」,近年來在台灣是再常見不過的詞,打開電視轉轉幾個電視台必然會看到,翻翻報紙更是三、五天就會出現,更別說是現代人最慣用的資訊管道-手機,只要是有在關心政治、兩岸或國際情勢,相關類型的各種APP,推送的訊息那更是不遺餘力,但仔細想想,抗中真能保台嗎?還是我們能有另一種保台選項呢?
Vincent
2022-12-26 13:30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軍事
專欄
張國城專文:臺灣該如何看待美國的自由主義霸權外交政策?
米爾斯海默教授是筆者的恩師,以「攻勢現實主義」聞名世界,這本《大幻象》是他近年來的力作。書中作者跨出了國際關係理論現實主義的領域,以對「國族主義」探討在國際關係領域中同等重要的另一學派──建構主義,以學者來說,堪稱曠世奇才。各位讀者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是不能不了解他的思考脈絡。
張國城
2022-12-10 15:0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