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像是漁船的船長,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最棒的船長。但民眾並不在意船長是誰,捕到的魚是否肥美新鮮對他們來說比較重要。」從事外交工作超過23年的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博塔文將外交工作比喻成一次次的海上航行任務,不同任務有不同目標,不同的挑戰。現實生活中,博塔文在中國經歷過汶川大地震,在日本遇過311大地震、海嘯與核災,還曾自己開著小巴衝入距離震央最近的仙台市,載著國民回東京避難。他笑說,當下其實沒想太多,「只是因為沒人敢去,剛好我會開車,辦公室也有一台車,我就決定衝了。」博塔文(MartinPodstavek)2017年底就任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SlovakEconomicandCulturalOfficeinTaipei)代表,來台灣之前,他曾派駐過北京、越南河內和日本東京。他回憶,1995年他加入斯洛伐克外交部,第一個外派的地點是距離東亞非常遙遠的非洲國家辛巴威(Zimbabwe),一去就是4年。外派結束回到國內後,卻被指派負責東亞區域業務,開啟他與亞洲的緣分。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博塔文在北京度過外派中國的最後一年。當時很幸運,沒有斯洛伐克國民受困災區,「當時我們比較是從旁協助的角色,提供救災需要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