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全球流行病 文章列表
#
全球流行病
約 5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華府智庫專家:中國「反分裂法律戰」充斥謊言,美國應繼續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與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5日在台灣台北共同舉行研討會,討論中國法律戰對印太地區的危害,而哈德遜研究所所長瓦特斯致詞直言,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帶來進一步威脅,該法與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對立,美國繼續領導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很重要。
簡恒宇
2024-07-05 14:00
品味生活
富邦美術館首屆「國際館長論壇」盛大登場 重量級六國館長來台分享 以藝術與世界接軌
今(27)日舉行「2024富邦美術館國際館長論壇」,邀請來自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印度、澳洲等亞太區重要美術館/博物館館長與談,分享美術館/博物館共同面對的挑戰與各自之突破和創變,企圖尋求國際美術館之間共同合作及創新發展的可能,藉由經驗交流創造國際藝文共榮圈的藍圖,建構串聯全球美術館及洞悉相關趨勢的關鍵平台。
唐可欣
2024-01-27 19:09
風生活
國際
健康
明年恐爆發新疫情,咳嗽數月停不了!「肺炎黴漿菌」是什麼?症狀預防10大QA一次解答
咳嗽咳不停,小心感染「肺炎黴漿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指出,肺炎黴漿菌正在全球大規模爆發,這種病原體的出現可能會導致嚴重疾病的罕見病例增加,但目前尚未清楚是否會造成大規模的感染浪潮。疫情來勢洶洶,肺炎黴漿菌感染原因是什麼?大人兒童有什麼症狀?肺炎黴漿菌會自己好嗎?如何預防?疾管署10大QA一次解答。
馬紹慈
2023-11-28 12:17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生活熱議》25年1萬人長期測試!對於長期身體和心理健康,婚姻仍然很重要
婚姻不是墳墓,而是幸福良藥?期刊《全球流行病學》(GlobalEpidemiology)登載的一項新研究中,選取了11,830名美國護士,用25年的時間,針對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壽命,展開了評估。
金牛幫幫忙
2023-05-23 21:00
新聞
國際
全球H5N1警報!中澳學界新研究:禽流感病毒恐成人類下一波疫情源頭
近來世界各地都有感,受到嚴重禽流感疫情影響,全球大量雞隻遭到撲殺,民生必需品雞蛋的價格不斷上漲。13日,澳洲雪梨大學公布與上海復旦大學合作展開的研究結果指出,繼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下一場影響人類健康的流行病可能會是禽流感病毒,而且人類對這類病毒幾乎沒有抵抗力。
蔡娪嫣
2023-03-16 17:3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解封剛好碰上春運,中國疫情進入黑暗期?美公共衛生專家:加快群體免疫,有助於脫離疫情高峰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適逢中國放寬防疫措施後,感染人數激增,讓春運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在了解Omicron及其許多亞種具有非常強的具有免疫逃脫的特性後,科學家知道,想要降低疫情高峰的唯一辦法,就是讓足夠的人口去感染,因此中國春運有大量人口流動反而可以加快達到群體免疫的程度,對脫離疫情高峰有幫助,但地方政府也要準備好充足的醫療能量,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去保護老弱族群。
美國之音
2023-01-21 0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科技
德國病毒學權威:新冠病毒殺傷力越來越弱,但可能會在中國發生進化!
病毒學權威教授德羅斯騰相信,隨著新冠病毒的進化,它已很難重新獲得原來的殺傷力,除非病毒在中國通過大量繁殖發生「革命」。他說,習近平知道放開前中國必須達到類似德國的接種水平。
德國之聲
2022-11-28 16:1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今年秋冬傳染病恐群魔亂舞?!國門全開後,國人得面對防疫造成缺乏抗體的「免疫負債」
台灣因新冠肺炎疫情半鎖國2年多,政府日前宣布10月13日起實施邊境0+7,重新敞開國門迎接來自全球的旅客。專家提醒,Omicron亞變種BA.5流行或許已過高峰,但威脅並未解除。又過去靠著邊境嚴守、國人落實戴口罩等防疫作為,不只抗新冠肺炎,連帶很多傳染病都進入流行低點,卻也造成社區民眾對諸多病原體都缺乏抗體的「免疫負債」;影響所及,今年秋冬很有可能會出現眾多傳染病群魔亂舞的現象,不可不慎。
黃天如
2022-10-03 1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疫情關鍵》從香港、新加坡到上海,「確診病例死亡率」如何影響新冠防疫策略
在Omicron變種病毒的侵襲下,上海封城已逾一月。2500萬市民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物資短缺、求醫困難及心理問題後,對嚴格封控的不滿情緒充斥網絡。
BBC News 中文
2022-05-03 00: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新冠疫情「成功的受害者」?中國防疫「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過一個」
全球流行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新冠病毒)變異株Delta攻陷江蘇南京祿口機場後,截止8月5日,本輪疫情擴散至中國的17個省市,更波及澳門特區。中國大陸現在有144個疫情中、高風險地區,達到疫情防治常態化以來的最高數量。
BBC News 中文
2021-08-07 12:00
評論
財經
風書房
後疫情時代,行銷學大師科特勒給企業加速數位轉型的建議:《行銷5.0》書摘(3)
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爆發,全球企業都受到了衝擊。大多數企業都措手不及,因為從來沒有遇過這種全球流行病。每家企業似乎都因為營收下降與現金流問題而咬牙苦撐,同時還要管理受到疫情衝擊的員工。企業可能會發現自己面臨兩難的困境,無法訂定正確的緊急計畫來渡過難關,甚至東山再起。
菲利浦.科特勒
2021-08-03 04:20
新聞
國際
科技
一劑又一劑,要打到何時?新冠疫苗新希望:不用再挨針,未來口服即可
BBC News 中文
2021-07-27 15:00
地方新聞
台北
生醫新品牌 打造專屬移動迅瘦車
岩寬生醫新品牌DECOY-艾珂伊,在疫情期間推出超越七星級的專屬服務,花費近三百萬打造專屬移動迅瘦車,以賓士全車代工福斯最高級的加長型保母車改造而成,猶如巨星般的尊榮體驗,讓愛美的朋友只要提前預約就可以從家裡或下班時下樓到車上即可享有最高級的美容體驗。
陳又嘉
2021-07-14 21:46
地方新聞
高雄
高雄市幼教職員、70歲以上疫苗陸續開打 陳其邁:依序分流接種
高雄市疫情持續+0,同時按部就班進行疫苗施打,今(7)起輪由幼兒園及課照中心教職員接種,緊接著9日(本週五)將由70-71歲長輩依序施打,市長陳其邁提醒攜帶身分證、健保卡及意願書,務必依通知配合分流至接種站施打,「不用提前、慢慢來、不用急」;防疫工作很辛苦,他也希望大家看到醫護同仁及防疫人員時,請記得說聲「謝謝」,不吝給予真誠的鼓勵。
徐炳文
2021-07-07 11:22
風生活
教育
居家隔離、校正回歸、篩檢英文怎麼說?一次學會15個防疫必備單字,輕鬆掌握疫情時事!
新冠肺炎於2019年底爆發,造成全球多達1.67億人染疫、逾348萬人死亡,迄今確診與死亡人數仍不斷攀升,各大新聞媒體每天都在報導最新消息。對於全球流行疾病與防範,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防疫措施與規範,一起來認識更多防疫英文用法,讀懂世界大小事吧!
VoiceTube
2021-06-16 18:20
新聞
國際
新冠病毒起源之爭》美國傳染病專家:應該說服中國開放調查,盡可能搞清楚發生什麼事
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開幕前一天,《華爾街日報》引述川普時代美國情報機構一份報告稱,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11月,武漢病毒研究所有3名研究人員到醫院尋求治療,其症狀既包含新冠特徵,也同常見季節性疾病無異。
德國之聲
2021-05-28 21:0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從鳥傳染給人的流感病毒,致死率曾高達60%:《最致命的敵人》選摘(1)
有關一九一八年流感大流行最具決定性的記述,要屬巴利(JohnBarry)的《大流感》(TheGreatInfluenza)一書。
麥可.歐斯特宏
2021-03-17 05: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軍事
科技
AI
「對台灣半導體的依賴,已成美國的戰略弱點!」美國AI國安委員會建議:儘速重建半導體供應鏈,莫再單押台積電
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1日發表長篇報告,檢討人工智慧(AI)產業對美國國安造成的衝擊與影響。該報告除了警告中國在AI研發已經取得驚人成果,主張美國應該在國防與國安方面加大AI方面的投資,才能抵禦中國與俄羅斯對美國發動的AI攻勢,其中更警告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的依賴,已經形成美國的戰略弱點,建議美國應該儘速擺脫這種處境。
李忠謙
2021-03-02 15:09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川普下台,再戰2024?現在就埋葬民粹主義,還言之過早:《反抗》選摘(2)
我們正在經歷讓人強烈有感且艱難的時刻,這些時刻可能對未來數十年都有影響。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對人類展現了國際合作與全球化的限制與其無比的潛力。這個世界連結之深,史無前例,人、物品、資本與觀念的流動性都很驚人,人類遇上了共同的宿敵:陌生的病原體。一個新型病毒。
納達夫.埃尤爾
2021-02-19 05:10
評論
國際
專欄
鄭春鴻觀點:拜登上台,期待發射Cancer Moonshot 2.0
美國新當選的拜登(JoeBiden)總統於1月20日就職,許多人對這位新上任的總統多方面的政策走向紛紛提出不同的猜測,包括拜登如何對付美國越來越嚴峻的新冠疫情;拜登是否會對美中貿易有大幅的轉向,使中國得以喘息等;也有許多人對拜登的上台寄予厚望,其中,醫界對拜登是否對美國的全民健保可有明顯的建樹,ObamaCare能不能死灰復燃;以及美國對癌症的研究可否持續邁進等,持有高度的期待。
鄭春鴻
2021-01-26 07:0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