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長期不下雨目前台灣正面臨逾半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各界想方設法共度難關,這樣的場景在未來很可能成為常態。只是每次遇到缺水,外界多把矛頭指向農業用水占比過高(佔總用水量約7成)且總產值低(占GDP低於2%)成為停供的首要標的。而水及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兩大要素,停止供水每每引發農民抗爭,雖然政府給予休耕補助來安撫農民,但是這樣的做法終非長久之計,農民也不會高興。台灣處於天然災害好發地區。過去老天賞臉讓台灣關關難過關關過,只要旱象一解,一如船過水無痕,原先高唱的調整水價、徵收耗水費、節水宣導、增建蓄水庫、以色列新加坡等節水模式的推廣等等不再受關注(每人平均自來水生活用水量不降反升),對於花大錢獎勵多年的「平地造林」成果遭質疑,卻從不檢討。由於缺水問題無法立竿見影且牽涉甚廣,無論誰執政多採拖字訣,政府未真正去思考徹底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