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俄共 文章列表
#
俄共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名家專欄
黎蝸藤專欄:亞太各國紛紛加入挺烏抗俄共同體,影響深遠
烏克蘭戰爭震撼西方世界,西方國家史無前例的强烈反應,要求各國站隊表態。雖然有的國家企圖置身事外,有的國家也號稱「中立」,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戰爭慘案不斷被揭露之後,這種騎墻態度將越來越難以「過關」。對靠近戰爭地點的亞洲國家而言,被要求選邊站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黎蝸藤
2022-04-13 15:10
新聞
國際
歷史
俄羅斯的轉型正義難題:有人獻花悼念、也有人深惡痛絕,史達林墓該不該遷出莫斯科紅場?
在史達林去世66週年之際,有影響力的俄羅斯媒體人呼籲從莫斯科紅場移走史達林的墳墓。許多人同時呼籲立法禁止美化和神化這位前蘇聯獨裁者。但俄羅斯共產黨人仍然前往史達林墓獻花哀悼。
美國之音
2019-03-07 17:30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11月7日──列寧發動十月革命 建立全球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
1917年,俄羅斯發生一連串革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二月革命」中被迫退位,俄羅斯從帝制轉為共和制,但隨後成立的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則在同年10月7日被俄羅斯共產主義革命家列寧領導派系「布爾什維克」推翻,此事被稱為「十月革命」,但伴隨而來的是長達4年的內戰,不過紅軍最後取得勝利,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隨之誕生。
簡恒宇
2018-11-07 07:00
新聞
國際
歷史
百年前的紅色恐怖》俄國末代沙皇為何慘遭滅門?學者:新政權缺乏自信
俄羅斯悼念末代沙皇和他的全家遇害100週年。歷史學家和評論人士說,這起歷史事件顯示布爾什維克政權從執政開始實施紅色恐怖的殘暴本質。而秘密警察的繼承者們今天仍在俄羅斯繼續執政。與前總統葉爾欽向末代沙皇遺骨低頭默哀不同,克格勃(KGB)出身的普京總統對這起事件始終保持沉默。
美國之音
2018-07-20 15:00
新聞
國際
歷史
俄羅斯革命100週年》解放工農還是國家災難?俄羅斯人怎麼看百年前的「十月革命」
11月7日,是1917年發生的社會主義革命100週年紀念日。伴隨「十月革命」紀念日的臨近,俄羅斯社會對革命的起因與後果再次產生爭議。要知道,這場革命不僅造成重大傷亡,而且對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各方對此意見分歧極大。有的人認為,「十月革命」是布爾什維克在列寧領導下的國家政變,是引發國內戰爭的國家災難,並由此導致極權統治的確立。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場革命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事件,它將工人和農民從剝削階級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並在沙俄帝國廢墟上建立起嶄新的平等與社會公正的國家。那麼,這些觀點有著怎樣的不同呢?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17-11-07 10:10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俄羅斯革命100周年》鬍子剃光躲在村莊的列寧、坐在樹上不知大難臨頭的沙皇……從歷史照片重溫歷史
1917年俄羅斯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浪潮,成為20世紀最具爆發性的政治事件,這場殘暴的革命讓羅曼諾夫王朝劃下句點,結束了俄羅斯好幾個世紀以來的帝國統治,當年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二月革命」後被迫退位,成為末代君主,他與妻子兒女更在「十月革命」之後慘遭處決。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順利取得政權,1919年建立起「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蘇聯」,一舉掀起震撼全世界的共產主義風潮。
韓亞庭
2017-11-07 08:00
新聞
國際
共青團、少先隊還有效果嗎?俄國共產黨如今垂垂老矣
日漸衰老的俄羅斯共產黨試圖通過通俗文化來吸引年輕的新黨員,而且要讓年輕人相信,俄共跟他們一樣關心著腐敗和貧富不均問題。
美國之音
2017-05-25 12:45
新聞
國際
20世紀殺人魔王之首!俄共支持者在莫斯科紀念史達林逝世64週年
世界越來越多國家譴責蘇共史達林政權的各種犯罪行為。但在俄羅斯,史達林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懷念。俄羅斯共產黨人星期天(5日)舉行活動,悼念這位獨裁者去世64週年。
美國之音
2017-03-08 12:06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美俄共舞狂想曲
川普甫為總統,已在國內外泛起大波。其中,他在大選前後都疑向普京遞橄欖枝,對中國卻未見客氣,政要、傳媒和群眾都持續關注。杜魯門也有云:「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現狀也非神聖不可侵犯」(TheWorldisnotstatic,andthestatusquoisnotsacred),政治並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美俄共舞是否真有可能?中國正在靜觀其變。制中的行動早在歐巴馬年代的「亞太再平衡」已有之。
黃樂祈
2017-02-01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