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伊維菌素 文章列表
#
伊維菌素
約 1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藝文
專欄
閻紀宇專欄:音樂串流平台「威脅生命」!兩位搖滾傳奇槓上美國podcast天王
「我無法繼續支持Spotify對愛好音樂的人們散播威脅生命的錯假訊息……年輕人以為Spotify不會提供嚴重違背事實的資訊。不幸的是,他們錯了。」
閻紀宇
2022-02-01 14:40
VIP
國內
調查
政經解密
「單株抗體對Omicron沒效!」陳宜民:應以伊維菌素預防性投藥
新冠肺炎Omicron病毒去年11月在南非被發現,台灣也出現病例。政府除了鼓勵接種第3劑疫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指出,以預防醫學角度來看,除了疫苗,治療藥物也很重要,且目前我國政府採購的單株抗體(monoclonalantibody,mAb)用藥對Omicron病毒都沒有效,陳宜民以最新期刊研究證明建議,政府應生產或採購「伊維菌素」(Ivermectin)作為預防性投藥。
潘維庭
2022-01-18 16:10
VIP
國內
調查
政經解密
「第3劑疫苗間隔僅3個月揠苗助長」 陳宜民:先前抗體中和掉後續疫苗
新冠肺炎Omicron病毒入侵台灣,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將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間隔縮短為3個月。但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則認為,台灣將第3劑間隔縮短至3個月,反而適得其反,甚至短過英國的4個月間隔,會讓人體內第2劑打完產生的抗體還沒消失之前,中和掉疫苗的作用,揠苗助長。
潘維庭
2022-01-18 16:00
評論
國際
國內
專欄
王明鉅觀點:奇蹟、警報與未來!
我上星期分享了美國作家MaryBethPfeiffer所寫的報導(見文末附錄),一位由香港到美國探親的71歲華人Ng先生。因為感染Covid19並轉成重症插管住進加護病房,然後被醫師判斷只有10%的生存機會,家屬也被護理師要求進行生命末期照護。他的女兒心急如焚,不斷地要求醫院與醫師使用Ivermectin伊維菌素來拯救她父親的性命。她被醫院拒絕了N次,理由是可能有副作用與違背醫院的政策。
王明鉅
2021-12-02 05:50
風生活
新增4例本土確診!聯亞未通過EUA審查,醫師曝次蛋白疫苗2個最大缺點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7)日宣布本土確診4例,境外移入14例,總共18例確診。陳時中表示,確診人數當中,台北市2例、新北市2例。
劉潔謙
2021-08-17 14:07
評論
國內
專欄
王瀚興觀點:神農百草或快克殺手?混打疫苗與人體試驗之法律疑義
日前中央社與路透社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Swaminathan)7月12日被問及追加疫苗一事時,在線上簡報會中表示,「這是有點危險的趨勢。如果一個國家之中,民眾開始自行決定什麼時候和哪些人可以施打第2、第3或第4劑,情況會十分混亂」。
王瀚興
2021-07-21 06:30
新聞
國際
世界衛生組織說「不確定有用」 為何東南亞民眾還是瘋搶這款藥抗疫?
東南亞是亞洲最多確診病例的地區,加上Delta變種病毒株蔓延,原本用於治療寄生蟲疾病的藥物「伊維菌素」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國引發搶購潮,《南華早報》2日引述專家說法指出,除了人口多且政府抗疫不力,還混合政治因素才使這款藥物被民眾搶買。
簡恒宇
2021-07-02 17:30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名人真心話
他是醫者,也是最會玩日本的部落客:疫情間每晚「開房」為聽眾解惑的「林氏璧」是何許人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今周刊
2021-06-27 13:00
新聞
國內
這款老藥能醫新冠肺炎?張上淳:美國FDA籲不要買來治療
對於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患者治療,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經過專家會議討論後,將不建議使用。針對近日國外有研究指出,使用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用來治療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專家會議討論後認為不建議常規使用,呼籲民眾不應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以免造成傷害。
黃信維
2021-06-14 14:46
風生活
健康
杏鮑菇竟然是「吃葷的」!而且還會抓蟲…中研院最新研究,顛覆你對它的想像
杏鮑菇吃葷、還會設陷阱?中研院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薛雁冰助研究員,近期帶領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二篇有關「食肉真菌捕捉線蟲機制」的論文,證實食肉真菌能麻痺寄生線蟲,甚至還會設陷阱捕捉線蟲。
華人健康網
2020-05-31 06:00
新聞
國際
BBC特寫:來自日本農家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
2015年對日本來說可謂是諾貝爾科學獎的豐收年,10月5日晚上,北里大學特別榮譽教授大村智獲得生理學/醫學獎的消息傳來後,日本社會還沉浸在驚喜中,到10月6日晚,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所長梶田隆章獲得物理學獎的喜訊再傳。
BBC News 中文
2015-10-10 15:41
新聞
國際
2015諾貝爾醫學獎》曾是高中化學老師 如今讓數億人免於失明威脅的大村智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大村智是日本山梨縣韮崎市人,北里大學特別榮譽教授,擁有東大藥學博士與東京理科大學理學博士的雙博士學位。現年80歲的大村智(1935年生)是微生物有機化合物的尖端研究者,他以多種分離、培養、篩選活性物質的原創方法,從微生物體內發現了471種前所未見的化合物,其中有26種應用於醫藥、動物用藥、農藥、研究用試藥,對於醫學、生物化學與有機化學、抗生素工業貢獻卓越。
李忠謙
2015-10-05 20:13
新聞
國際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揭曉 寄生蟲疾病新療法研發者摘桂冠
2015年「諾貝爾熱季」5日正式展開,首先登場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通稱醫學獎),由愛爾蘭裔美國科學家坎貝爾(WilliamC.Campbell)、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同膺殊榮,共享800萬瑞典克朗(SEK,約新台幣3120萬元)獎金,頒獎儀式將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行。
閻紀宇
2015-10-05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