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印象派時期藝術家戴嘉斯.竇加誕生180週年紀念,全球各地自2年前就開始推出竇加相關展出。台灣則在美學大師蔣勳的策畫下,參與了這場全球藝術界的盛宴。談到竇加,最令人津津樂道、最受矚目的並不光是油畫和粉彩,反而是具有傳奇性的雕塑《14歲的小舞者》,這同時也是此次亞洲現代美術館竇加大展中,最重要的展品。那時,擁有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學院派美術技法底子的竇加,早已捨棄舊有的繪畫思維,反官方美展、反傳統美學,展開雙臂迎向新的美學時代。反映在他身上,顯而易見的是,創作題材的多元,從肖像畫轉向記錄著城市一角的風景。芭蕾舞正是其一。竇加生平的創作中,芭蕾舞占了絕大部分,他從台上到幕後的舞蹈教室,企圖捕捉舞者身體律動的瞬間。他不僅記錄,甚至研究芭蕾舞者身上肌肉、線條的律動。《14歲的小舞者》正是他觀察舞者的極致表現。首件複合媒材的藝術竇加不僅觀察入微,在這件雕塑創作上也有所突破。他讓這位小舞者穿上了芭蕾舞紗裙,頭髮辮子尾端還繫上絲帶蝴蝶結。這在當時可謂離經叛道,以至於招來不少負評。不過,若由今日回溯,摩帝富藝術集團副總裁黃文叡表示,「竇加可以算是最早複合媒材雕塑的創作者。」而這發生在100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