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人也未必熟悉的夢幻小城!霧峰鄉親真情推薦私房景點,讓你度過美好假期

光復新村摘星聚落的青創小店打開老與新的對話。(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位於台中市最南端的霧峰,就像一座城鎮博物館,這裡小城故事多,不論從省議會過來,或從霧峰市場過去,林家古蹟、舊省府建築、音樂文化園區,以及現代美術館和民生故事館,很值得走逛一整天。

霧峰有多遠?許多朋友對「霧峰」、「霧社」傻傻分不清,也有不少人以為霧峰不在台中,「有到中部時再到南投找你!」那是刻板印象的距離。甚至對習慣在城區走動的台中人而言,霧峰也是個不易到達的地方,那是心理的距離。

007.jpg
稻作收割期,鄉間小路上的日常風景。(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氣質蘭生的文化館舍群

位在台中市最南端的霧峰並沒想像中那麼遠,從台中火車站搭上台中客運100號,約莫四十分鐘可抵壯觀老樹群庇蔭的省議會(編注:1998年精省後,已改為「台灣省諮議會」,現為台灣省議會紀念園區);如果開車,從國道三號下霧峰交流道便與省議會撞個正著;亦可從台中市城區走國光路、中興路、中正路,一路筆直過來。

台中縣、市合併之後,南區以南納入屯區(大里、霧峰、太平、烏日),形成發展台中城南文化的條件,沿著筆直廊道,從南區中興大學入關,途經大里杙老街、台灣印刷探索館,吃個草湖芋仔冰,再起行,便可走進城南文化之心──舊稱阿罩霧的霧峰,一個文化館舍聚集、田園景致圍繞的小城。

小城故事多,霧峰林家歷史風華重現、舊省府時期建築保存活化、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在地音樂教育扎根、亞洲大學「霧峰學」師生啟動民生診所再生、阿罩霧自然農「人天共好」田園夢、北溝故宮文物典藏山洞遺跡、桐林社區貓頭鷹復育……。

若搭公車到省議會站下車,不妨先轉進蘭生街,向友善旅人的獨立書店「熊與貓咖啡書房」請益霧峰走逛的私房路徑。

006.jpg
熊與貓咖啡書房門前的小木屋漂書櫃。(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幾番和在地文史工作者何佳修相談,發現蘭生街是一條充滿故事的街道。林蘭生為霧峰林家頂厝林紀堂的第五子,少年早逝,其母將其應得財產捐出一半創立蘭生慈善會,發展為蘭生仁愛之家,附設育幼院收容孤兒、救濟老人,後因震災及人為因素中斷社會公益事業,荒成一片雜草叢生的廢墟。

透過正史及野史的爬梳回首往事,唏噓之中翹首,如今似已迎來希望之光。這條彎月型小路上的建物因921地震倒塌,2004年重建為三棟風格呼應的集合住宅,加上前身為蘭生育幼院的林蘭生黃金歲月學苑即將落成,其牆面以暖陽般的柔美磚紅和米白磨石子相互映襯,溫煦的融入這條霧峰最適居的靜謐之道。

民主園區和音樂園區為鄰

蘭生街前擁省議會紀念園區的花園綠帶,是民眾平日運動、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更是生態教育的親民場域。椰林大道盡頭,宏偉的議事堂背後,山腳下的小農市集攤開一片庶民風景,緣登山道而上,駐足震毀多年的萬佛寺,虔心合十,期盼大夥繼續同心協力縫合土地的傷痕。 (相關報導: 誰說台中好無聊?第二市場嗑在地小吃、再嚐人氣米其林甜點,來場愜意一日遊! 更多文章

即便是把省議會當後花園走的常客,當中仍有人對此地的文化資產價值渾然不覺,從省參議會到臨時省議會、省議會再到現今的省諮議會,它見證了戰後台灣地方自治與議會政治發展軌跡。園區裡的「議員會館」是從前省議員開會下榻之處,已成市定古蹟,當中的議蘆餐廳委由農會田媽媽家政班經營,在地食材入菜,菇蕈及水果料理自不能錯過;不在菜單上的隱藏版美食為熟客才懂得點的什錦麵,據說是為了服務來到園區的替代役男而推出的平價貼心餐,訪客是否點得到,得看看廚師是否「忙中有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