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執政以來,對中國的尖銳批判以及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支持言論,台灣人聽起來覺得無比悅耳,但觀其具體行動,無論是對中國的攻擊力道,還是對台灣承諾的具體落實,卻與甜美的言詞落差很大,近期一些舉措甚至讓台灣人十分失望。拜登何以在制中和挺台上一直硬不起以來?拜登入主白宮已近一年半,儘管美台實質關係確有強化,他對中國打台灣牌也虎虎生風,而且廣泛結合各相關國家加入挺台行列,在美國主導的幾場國際高峰會,包括美日首腦高峰會、美韓首腦高峰會、美歐國家領袖高峰會峰會、G7(七大工業國集團)峰會以至北約峰會的聯合聲明中,都納入了「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重要性」的表述。問題就在於,雖然對台海問題作出立場嚴明的表述,實際上卻無進一步的具體行動,以有利於落實其承諾。拜登對中國積極在國際上抱團取暖,主導了美英澳三國聯盟(AUKUS)、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五眼聯盟(FiveEyes),甚至言明可以透過北約等國際安全平台將台灣納入成為觀察員。然而,這些層出不窮的國際峰會卻都未將台海安全問題直接納入各國合作的議題;成員國之間雖說共同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但並無具體作法。拜登政府在具體行動上對中國軟弱,有其難言之隱。華府從不否認繼續遵守與北京之間所簽訂的3份公報(1972年《上海公報》、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及1982年《八一七公報》),顯見美國要突破美台關係有其限度。美國主導的這些國際包圍中國的平台,各國基於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考量不一,致使「台灣問題」極其敏感,成為各國難以共同跨越的門檻。在美中台的戰略三角關係的調整上,美國也因考慮的因素太多甚至彼此互有矛盾而步調凌亂,比如拜登三度宣稱「保衛台灣是我們的承諾」;3天後,不但他本人及白宮發言人重申基本政策沒有改變,國務卿布林肯隨後所發表對中國政策演說,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不變,美國國務院網頁甚至將「不支持台獨」的表述重新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