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美日關係 文章列表
#
中美日關係
約 13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政治
「川普2.0」日本如何強化與美國關係?學者提「台海危機」為例
日本外國記者中心(ForeignPressCenterJapan,FPCJ)以「第二次川普政權與未來的日美關係」為題,今(27)日舉辦面對外國記者的新聞簡報會,邀請成蹊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教授西山隆行,分析探討川普再次執政後,美國的外交政策走向,以及對日美同盟的影響。此外,西山隆行舉例,若發生台海危機,美國的應對方式仍難以預測,可能採取強硬對抗中國的立場,也可能選擇不積極介入,這將對日本的區域安全構成挑戰。
黃信維
2025-02-27 19:3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施威全專欄:不是石破茂突然親中─台灣得醒來面對日本政壇的真相
三年來臺灣政壇擁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臺灣有事日本有事」,解讀為日台休戚與共,但現任日本外相岩屋毅打破了這份期待。岩屋毅12月底訪中前的談話對「台灣有事」的說法表示不贊同,強調「台灣應該是無事,而非有事」、「日本理解並尊重中國(臺灣問題)的立場」,隨後在北京岩屋毅認錯二戰與殖民侵略,呼應北京「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臺灣輿論解讀岩屋毅的言行,認為日本調整中國政策,首相石破茂「友中」,這類看法有誤,其實石破茂只是延續前任的作為。
施威全
2025-01-06 06:5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美「中」對抗下的華裔美國人
筆者最近有空,前往位於洛杉磯市中心「小東京」(LittleTokyo)的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JapaneseAmericanNationalMuseum)參觀,研究日裔美國人的歷史。其實洛杉磯中國城(ChinaTown)旁也有一座華美博物館(ChineseAmericanMuseum),按照讀者對筆者的瞭解,我理應先介紹華裔美國人的歷史才對,為什麼要先從日裔美國人的紀念館下手呢?
許劍虹
2024-11-24 07:20
評論
國際
專欄
劉燕婷觀點:效法安倍失敗,「川普2.0」的日本與石破茂怎麼辦?
11月16日,正在秘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自己原本想與川普(DonaldTrump)提前會面,但這個希望目前看來無法達成。川普團隊則解釋,總統任職前會見外國領導人有違美國法律。
劉燕婷
2024-11-19 06: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布洛薩專文:聞起來是「世界大戰世界」的濃烈味道……
【編按】本文由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前成功大學玉山學者布洛薩(AlainBrossat)所撰,譯者為韓旻奇(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博士)。原文發表於2024年7月下旬在法國Silcuzin村落舉辦的「此地與他方」夏日大學。
布洛薩
2024-10-05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中日關係更緊繃:不只美軍德軍通過台海,海上自衛隊也來了
一艘日本軍艦歷史性的首次穿越位於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台灣海峽。這一舉動立即引發北京對東京提出抗議。這艘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漣號」護衛艦於周三(25)南下穿越台海,並由澳洲和紐西蘭的艦艇伴隨。
BBC News 中文
2024-09-28 10:43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岸田文雄「退選」,中日關係的真正挑戰為何?
「大衛營峰會」一週年,美日韓三國領袖重申致力維持印太和平,台獨政府引以維穩民心,但美日都面臨政治換屆,未來充滿變數,致使此一峰會週年聲明,基本無人關注。
雁默
2024-08-20 06:1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專欄
李忠謙專欄:中美注定一戰?與習近平長談後,艾利森再談「修昔底德陷阱」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創院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Allison),藉著分析過去五百年的強權衝突,試圖釐清「新興強權」與「既有強權」發生軍事衝突的必然與偶然,他的《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也成為討論美中關係的扛鼎之作。在賴清德上台、白宮也將在年底換屆之際,今年3月造訪北京的艾利森,日昨發表了他對習近平與「美中必有一戰」的最新看法。
李忠謙
2024-06-04 06:10
VIP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經濟學人:遊走於中美角力之間,日本經濟復甦的行路難
日經平均指數經歷數十年的低迷後,去年上漲了25%,今年2月更是超過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前的紀錄,日本企業的利潤率在過去10年左右增加一倍,日本公司治理有利於股東的變革讓外國投資者再次湧入日本。然而,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美國與中國競爭漸趨白熱化,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日本企業擔憂困在美中博奕的夾縫間將危及復甦。
廖綉玉
2024-05-30 19:30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尹麗喬專欄:川普回歸?台灣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這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將由民主黨的拜登和共和黨的川普再度對決。根據最近的美國全國民調平均,拜登及川普的支持度難分高下。不過,根據剛出爐的紐約時報民調,在六個搖擺州中的五個州,川普的民調於密西根、亞利桑那、內華達、喬治亞、賓夕法尼亞領先;拜登僅在威斯康辛領先。川普當選的機率不低。不少國家,現都在為川普當選的可能進行沙盤推演,預作準備。舉例而言,近年來支持臺灣的立陶宛,因為擔憂川普執政會對俄國較為親近並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川普曾發表過幾次對普丁的友善言論--開始大規模的擴軍。
尹麗喬
2024-05-27 07:10
新聞
政治
台灣如何用最大優勢防堵經濟風險?學者:未來走向有2個劇本
全球科技發展趨勢下,半導體成為備受矚目的產業,而有「護國神山」之稱的台積電,也被外界視為有助於台灣在中美關係之間維持穩定。對此,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李世暉接受廣播節目《飛碟早餐 唐湘龍時間》專訪指出,台灣的安全風險一直都存在,未來經濟風險可能出現「全球化」或「半球化」的走向,兩岸關係除了與生活價值觀有關,也與半導體相關,因此未來科技議題也不容忽視。
許詠晴
2024-02-29 08: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台灣有事,日本不能有事─嚴肅面對賴清德可能當選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如今還適用嗎?答案為否,正確地說,這「不倫口號」只是日本右翼的一廂情願,拜登一服軟,東京就變成「台灣有事,日本不能有事」。
雁默
2023-12-01 06:00
VIP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AI
從脫鉤走向「去風險」,拜登政府有何盤算?《外交政策》剖析美國真實目標
中國與美國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美國政府的對中政策從原本的「脫鉤」轉變為近期的「去風險」。然而,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定義「去風險」概念不容易,該期刊試著闡述及剖析該政策背景、目標、優先事項、工具。
廖綉玉
2023-08-30 20:00
新聞
政治
民調看好柯文哲最能處理美中台關係 林祖嘉:以政黨來看,國民黨不會輸
根據兩岸圓桌論壇協會最新一份民調顯示,認為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最能處理、平衡美中台關係的民眾最多,領先第二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以及第三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對此,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今(4)日表示處理兩岸、美國以及日本關係是整個行政團隊的工作,不是單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他強調以政黨來看,國民黨在處理這些關係上絕對不會輸給其他政黨。
葉語禾
2023-08-04 21:15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日本比誰都「疑美」,賴清德不知道?或不敢說?
賴清德近日劃下了道兒,稱「若讓有心人士把懷疑美國的言論塑造成社會共識,台灣會很危險」。此言一出,激起了疑美論者的反感,對於「反美論者」的我來說,得謝謝台獨金孫的「金玉良言」,讓「噁心美國」的隊伍更為擴大與團結。
雁默
2023-01-17 14:00
VIP
國際
軍事
歷史
大國博弈
回顧蔣介石壯志未酬的「反攻大陸」,美國學者推崇昔日華府的靈活戰略:不可被台海兩岸拖入「不想要的戰爭」!
「我一直主張,美國應該保衛台灣。讓台灣不受中國併吞才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且美國確實將會保衛台灣,拜登總統已在4個不同場合明確表態。我的經驗告訴我,中國完全明白這一點,中國人認為美國將保衛台灣。出於嚇阻目的,我認為(總統)表態非常好。」
李忠謙
2022-12-22 05: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二十大牽動兩岸》習近平會立即武力犯台嗎?日本學者這樣看
中共20屆一中全會23日選出新一屆領導班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破例三連任中共總書記,有日本專家分析,中國勢必維持採取對台施壓的路線,但很難立即武力犯台。
中央社
2022-10-24 1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歷史
中日建交50年》BBC訪問中國影劇圈「鬼子專業戶」:不介意演壞人,唯獨這兩個題材堅決不演!
今天(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兩國關係這半世紀跌宕起伏,近年跌到冰點。BBC中文訪問有「鬼子專業戶」之稱的在華日本演員,以及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了解他們的經驗和感受。
BBC News 中文
2022-10-02 01: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許劍虹觀點:安倍晉三遭刺殺,為什麼中國人不該幸災樂禍
今年(2022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85周年的日子,結果隔日就從日本傳來安倍晉三前內閣總理大臣遭暗殺身亡的消息,中國的小粉紅與台灣的深藍族群興奮異常,在網路上發表一堆道賀言論,讓筆者看了非常搖頭。其實筆者也不是一個喜歡安倍晉三的人,但是首先身為文明人,或者身為人類,我們本來就不該為這類不幸事件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幸災樂禍。
許劍虹
2022-07-17 15:2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陳國祥觀點:「安倍遺產」親美抗中挺台,禍福難料成敗未卜
安倍晉三走了,他是日本的新時代開創者,其政策主軸一言以概之,就是「鬆綁」:讓日本脫逸戰爭罪行、解除二次戰後被強加於脖上的和平憲法束縛、突破自衛隊圈限於國內防務的禁錮、促進日圓貶值和貨幣寬鬆以走出通縮困境、擺脫美國在亞洲的馬前卒地位而轉型成為抗中急先鋒。他在方方面面的鬆綁努力,迭創新猶,雖成果有限,但已將日本導入寬闊的發展格局中,後繼者亦步亦趨,力求實踐他的美夢,成敗尚未揭曉。
陳國祥
2022-07-14 14:50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