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效法安倍失敗,「川普2.0」的日本與石破茂怎麼辦?

2024年11月,日本首相石破茂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日本首相官邸官網)

11月16日,正在秘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自己原本想與川普(Donald Trump)提前會面,但這個希望目前看來無法達成。川普團隊則解釋,總統任職前會見外國領導人有違美國法律。

不過從兩個事實來看,這個說法似乎欠缺說服力。第一,川普2016年首次勝選後,就已在就任前的11月17日,破例會見了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川普這次勝選後,也在11月14日於海湖莊園會見了首位外國領導人:阿根廷總統米萊(Javier Milei)。

而石破茂的原先規劃相當自信:在出席APEC峰會後,順道前往美國與川普會面。石破茂甚至提到,自己已與川普通話,雙方約定盡早會面。但如今看來,美日對接存在溫差,石破茂雖想效法安倍,在川普正式上任前強化兩國領袖的私人關係,卻終究功敗垂成。

而在川普喊出「美國優先」的背景下,石破茂的被冷落似乎更為美日前景投下陰影,也讓人猜想,川普究竟是在給石破茂下馬威,還是側面宣告日本在美國印太戰略的未來角色,已經不復以往特殊。

當年與安倍晉三爭奪自民黨總裁大位的石破茂。(翻攝石破茂官網)
當年與安倍晉三爭奪自民黨總裁大位的石破茂。(翻攝石破茂官網)

安倍與川普的特殊互動

首先觀察2016年安倍「破例」成功的政治背景。

當時川普勝選不到10天,安倍便迅速前往紐約進行非正式會晤,成了川普首位面見的外國領導人。從安倍立場出發,他顯然是想提早與川普建立私人關係,且當時川普首次執政,亞洲政策規劃還是一片白紙,安倍因此更有動機前來會面,靠著「見面三分情」影響川普的對日決策,進而鞏固未來的美日同盟;而從川普的立場出發,作為一個注重私人交情、崇尚小圈圈決策的領導人,他或許也不排斥與安倍發展關係,以確保未來美日同盟的戰略慣性,並為兩國合作奠定新基礎。

而從後續發展來看,日本與安倍確實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內,扮演某種政治上的「特殊角色」。當然,美日同盟並不對等,這種「特殊角色」並不意味安倍能主導美日互動,但論及巧妙利用內外形勢,在某些議題發揮影響力、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安倍確實有所收穫,尤其是在說服川普強化美日同盟、共同圍堵中國上。

例如安倍曾在2020年受訪時回顧,自己與川普的2016年會晤,是美日同盟再強化的新起點。當川普詢問安倍「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以什麼樣的速度增加國防經費」時,安倍表示,中國用了近30年的時間增加約40倍國防經費,「(除了中國)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用這樣的速度增加」,川普聽後表示驚訝。安倍更以中國的潛艦數量加以佐證,稱這些潛艦的目標就是在西太平洋的美軍第七艦隊,「這不光是日本的問題,也是美國的問題,希望美國能維持在區域的存在感」。 (相關報導: 何思慎觀點:內外交迫的石破內閣 更多文章

於是川普上任不久後,美日就共同提出「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構想。但類似概念,其實早在2007年安倍訪問印度時便已出現,當時表述為「印太交匯之處」是「兩大洋的自由和繁榮有機地相融合的地方」;2016年8月,安倍在肯亞發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演說時,再度提到「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理念。對安倍來說,接近2016年的川普,是實現自己國際戰略構想的重要機會;而對2016年的川普來說,安倍的主張與遊說,則是自己作為「素人總統」,認識中國、乃至印太秩序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