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山泰秀 文章列表
#
中山泰秀
約 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蔡正元稱日高官傳話「賴清德要整你」 中山泰秀發聲明:假消息
蔡正元今(25)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日本前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月初就託人告訴他:「賴清德要整我和郭正亮、傅崐萁」,然而,被指傳話的中山泰秀稍早發聲明否認,並指從未發表過類似言論,更不曾透過任何第三者傳達此類訊息。
李孟恩
2025-04-25 21:00
新聞
政治
「賴清德要整你們3個!」蔡正元自爆突被要求戴電子腳鐐:日本前防衛副大臣曾警告我
時任國民黨主席、前總統馬英九等人被控涉嫌賤賣「三中」黨產案,前立委蔡正元一審判3年6月,是唯一有罪的被告,三中案現已進入二審審理。蔡正元今(25)日突在臉書爆料,在月初被日本前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提醒」一件事後,他今因三中案出庭,最終被裁定配戴電子腳鐐,「就是要整我」。
李瑋萱
2025-04-25 20:26
新聞
政治
軍事
矢板明夫成立印太戰略智庫!每月發布台海情勢報告 顧問橫跨美日台軍政界
近年中共威脅日益劇增,數度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與台灣的交流更為密切。日本《產經新聞》前台北支局長、時事評論者矢板明夫成立「印太戰略智庫」(INDO-PACIFICTHINKTANK,縮寫IPST),並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預計每月發表「台海情勢報告書」;其中,印太戰略智庫的顧問群,橫跨了美日台軍界、政界人士。
張曜麟
2024-10-12 00:23
新聞
國際
軍事
為了台灣,日本真會跟解放軍一戰嗎?華府智庫:目前多半是嘴上說說,但日台關係確實持續深化
日本首相兼義偉今年4月造訪白宮,除了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位貴賓,兩人更共同宣示「台海和平的重要性」,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菅義偉在「對中戰略的十字路口」踏出關鍵腳步後,日本政府要員力挺台灣的態度更加明顯,副首相麻生太郎7月甚至公開表示,「如果中國攻擊台灣,日本將與美國共同協防」。所以日本政府真的會為台灣跟解放軍一戰嗎?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中心的亞當‧里夫不這麼認為。
李忠謙
2021-08-25 11:40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宋承恩專欄:「防衛台灣就是防衛日本」,台灣如何因應日本介入?
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7月5日演講中表示,中國如果以武力攻擊台灣,日本政府將認定這已構成安全保障相關法律中的「存亡危機事態」,日本有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並說美國與日本要一同防衛台灣。
宋承恩
2021-07-09 05:50
風影音
國際
軍事
「台灣不只是日本的朋友,我們是兄弟!」日本防衛副大臣談中國威脅,中山泰秀:必須保護台灣這個民主國家
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28日接受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專訪,暢談日本安全戰略的轉變以及對美日同盟的影響。中山泰秀先從解放軍巨浪2型及3型飛彈談起,以及中國在南海、網路、甚至太空領域給周邊國家與美國帶來的威脅。中山泰秀也談到香港與台灣問題,除了對《蘋果日報》的殞落表示惋惜,更直言「日本必須保護台灣這個民主國家」,因為「我們不(只)是朋友,而是家人與兄弟」。這位日本防衛省的二把手強調,當台灣受到中國侵略,美日同盟也會因為地緣關係受到挑戰。
李忠謙
2021-06-29 16:10
新聞
國際
「要對抗更自信的中國,幾乎所有道路都通往台灣!」反中情緒瀰漫,國際社會該如何打好台灣牌
中國在亞洲的咄咄逼人姿態已經引起許多周邊鄰國的擔憂,在北京通過國安法對香港實施強硬管理後,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對中國的擴張感到不安,一些美國的亞洲盟友擔心台灣成為中國下一個目標,希望拜登上台後能強化對台灣的支持以威懾中國。
美國之音
2020-12-31 11:10
風影音
國際
國內
日本防衛副大臣:渴望了解拜登對台政策,密切關注美國新政府兩岸立場!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將於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宮,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接受美媒訪問時,除了表態盼望拜登上任後強化美日同盟關係,更表示他急切地想知道拜登新政府的對台政策細節,強調拜登在兩岸摩擦上的立場,將是他在2021年的關注焦點。
鍾巧庭
2020-12-10 19:3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自民黨提案喊話安倍政府:台灣應列日本優先鬆綁入境名單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外交部會等12日決定,將要求安倍政府將防疫有成的台灣納入首波鬆綁外國人入境的名單。會上有人表示,面對中國的「一中原則」,日本應思考要採何種立場。
中央社
2020-06-13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