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國民主 文章列表
#
中國民主
約 15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國內
兩岸
「史上最台獨部長」!教長鄭英耀反對兩岸交流,翁曉玲痛批:民進黨憂謊言被戳破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表態反對、禁止和中國交流。對此,國民黨籍立委翁曉玲向《風傳媒》表示,鄭英耀是她看到有史以來最「台獨」、「最政治化」的部長,民進黨政府擔心台灣青年學子受到大陸影響,是民進黨太沒有信心,低估台灣青年的自由民主素養。鄭英耀日前表示,國際交流對學生來說是好事,但對於和中國交流,現在不鼓勵,甚至是禁止與反對。不過鄭英耀昨天進一步指出,被指......
楊騰凱
2025-05-16 11:57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致國民黨─在團結中守護台灣的未來
身為一位曾經深信國民黨理念、並曾在對岸親身經歷過社會運作的人,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寫下這封信。中共的野心不再掩飾,而我們所珍惜的自由民主,正面臨空前挑戰。我深感,若國民黨內部無法及時覺醒,恐怕會在不自覺中成為讓中共得逞的助力。這不是控訴,而是一個曾經與你們一樣的人,想共同守護台灣的呼籲。
無名
2025-04-15 05:3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文化
孫中山逝世百年》抗戰勝利竟扼殺中國民主?學者:三民主義在台灣開啟「這個進程」,國民黨卻把元功當成原罪
今(2025)年3月12日是孫中山逝世100周年,國民黨展開系列紀念活動,該黨大陸部與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7日上午合辦「三民主義理想的永恆追求」學術座談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指出,有西方學者帶著殖民主義的觀點,竟否定中國抵抗日本侵華戰爭的正當性,認為中國戰勝日本,反而扼殺了中國民主的希望;吳啟訥認為,三民主義在台灣開啟「去殖民化」進程,可惜國民黨內有人受殖民思想影響,卻把元功當成了原罪。
張鈞凱
2025-03-09 16:58
新聞
政治
中國抗議「美祝賀賴清德就職」 外交部:美展現對我國民主的高度肯定
美國務卿布林肯日前發表聲明祝賀總統賴清德就職,美方也派遣慶賀團來台祝賀,導致中國批評美方做法,是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聯合公報。外交部今(22)日晚間表示,新任總統、副總統於20日順利就職,包括友邦及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皆分別透過派遣慶賀團及發布聲明等方式,表達對我國新任政府及台灣人民的祝賀。
黃信維
2024-05-22 23:34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藍白立委將登太平島》學者認為是向賴清德施壓 推測越南、菲律賓將這樣回應
我國在野的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立法委員預計18日飛抵位於南海的太平島,視察強化的新建設施及問候駐島國軍,不過菲律賓與越南均宣稱擁有包括太平島在內的南海主權,但越南學者黃心光認為,台灣在野黨立委旨在施壓將上台的賴清德政府,越南想保持與台灣的友好關係,可能只會象徵性抗議。
簡恒宇
2024-05-16 2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BBC專輯《隱秘之戰》:30年前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竟然至今仍被北京追蹤
30年前,中國異議人士在一個名為「黃雀」的秘密行動中被偷偷送出中國,但正如其中一位異議人士告訴BBC的那樣,北京至今仍在追蹤他們。
BBC News 中文
2024-05-13 11:26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呂恆君觀點:「馬習二會」與中國民主之漸進轉型
從「馬習二會」舉行模式與現場氣氛來看,北京並未從政治意涵對臺灣進行刻意矮化,反而與民間論調一致,展示出較爲真誠的溫暖意境。
呂恆君
2024-04-21 0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楊照專文:回首憲法來時路─解讀遭國共夾殺的張君勱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特別為訂定憲法而在南京召開的國民大會三讀通過了《中華民國憲法》,也就是今天仍然在臺灣施行(經過多次重大修訂),作為中華民國國家存在理由基礎的根本大法。這部《憲法》是由張君勱起草,主要經王寵惠、吳經熊修改的。
楊照
2024-03-10 07: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德語媒體:台灣的民主體制,對習近平的獨裁造成威脅
《新蘇黎世報》的一篇客席評論認為,盡管民進黨並不一定會在1月13日的大選中大獲全勝,但是台灣行之有效的民主體制本身,就足夠讓習近平擔心中國民眾也會受到民主鼓舞。《世界報》則擔心,習近平會借激化台海局勢來轉移民眾對嚴峻經濟形勢的注意力。
德國之聲
2024-01-09 10:02
新聞
國際
兩岸
「白紙運動」一年後,反對中共獨裁的「中國反賊」們怎麼樣了?
2022年11月24日,一場烏魯木齊大火葬送了10條生命,也點燃了蔓延全國的「白紙運動」。大批海外中國青年也紛紛起來聲援,甚至發展成各種「反賊組織」。一年過去,「白紙運動」隨着封控結束而落幕,然而反抗力量卻在海外生根發芽。本臺駐倫敦記者呂熙過去一年一直追蹤英國華人組織「中國反賊」(ChinaDeviants),這個在「白紙運動」期間誕生的組織,如何承接上一代「老民運人士」,成爲海外反抗運動的新勢力?
自由亞洲電台
2023-11-27 1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魏京生、王丹、王軍濤在美召開「國是會議」 衆議員蓋拉格到場支持: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
在習近平即將到訪加州灣區出席APEC會議之際,知名民運人士魏京生、王丹、王軍濤於11月11日下午在舊金山的希爾頓嘉悅里酒店(CanopybyHilton)召開了「國是會議」新聞發佈會。美國衆議院「與中共競爭委員會」主席麥克·蓋拉格(MikeGallagher)議員出席了本次活動,並發表了演說。
自由亞洲電台
2023-11-13 18: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提到當今的兩岸對立,人們往往將之歸因於民進黨政府想要推動台獨,抗拒中共的統一訴求。此種二分法的論述,其實與民進黨政治人物將八二三砲戰歸納為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戰爭,從而得出八二三砲戰和台灣人無關的結論一樣,都是在給歷史去脈絡化的行為。八二三砲戰當然與台灣有關,可海峽兩岸的對立確實是始於國共之爭,與統獨之爭其實沒有直接關係。
許劍虹
2023-09-10 07:2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大國博弈
台灣人對美國協防有多少信心? 民調發現這黨支持者信心最低
美國總統拜登曾數次表明,若中國進犯台灣,美國會進行協防,此舉被視為要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但白宮隨即強調,美國政策沒有改變。不過美國西肯塔基大學政治學教授芮宗泰近期所做民調發現,不到4成的台灣人對美國協防有信心。
簡恒宇
2023-06-22 20: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鄭兆希觀點:親美與和中兩全其美的作法
美國人拿起槍指著中共的太陽穴,中共拿起槍指著台灣的太陽穴,台灣手中也有槍,敢不敢拿起來也指著中共的太陽穴?還是怕激怒中共只敢閉上眼睛默默禱告,希望美國敢快開槍打死中共?
鄭兆希
2023-06-08 07:10
VIP
國際
兩岸
歷史
大國博弈
美中關係該何去何從?《外交政策》:美國的終極目標應是「與一個民主中國往來」
隨著美中關係持續惡化及美國2024總統大選前哨戰正式開跑,有意角逐下屆白宮大位的兩黨政治人物,都難以逃避回答以下這個問題:美國到底希望與中國建立何種關係?對此,美國學者托賓和歐林斯指出,美國應以「與一個民主中國往來」作為雙邊關係的終極目標。
陳艾伶
2023-06-07 16: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2024台灣總統大選》主要候選人都承諾兩岸和平 《經濟學人》:決定權在「它」手中
我國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其中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均已提名候選人,形成「三腳督」局面。《經濟學人》5月31日直言,民眾黨和國民黨合作或許能帶來台灣海峽緊張情勢的表面緩和,而3黨候選人都承諾尋求和平,但這一切取決於中國。
簡恒宇
2023-06-02 20:00
VIP
評論
兩岸
專欄
名家專欄
余杰專欄:一隻不停扇動翅膀的蝴蝶,一定會引發社會變革的颶風
丁家喜:人權律師,「新公民運動」主要活動家之一。二零一三年,被捕並於次年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判刑三年六個月。二零一九年,再度被捕,一直關押到二零二三年四月十日,才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十二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余杰
2023-05-10 15: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2024大選對決定台灣未來至關重要」《經濟學人》談國民兩黨面臨的難題
台灣將於2024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6日刊出台灣特別系列報導的《經濟學人》直言,這次選舉對決定台灣未來有很大的影響,並提到民主進步黨(民進黨)憂心戰爭話題衝擊選情,因此軟化要傳遞的訊息;中國國民黨(國民黨)則是除了持續與中國共產黨(中共)對話,無法明確表達新的兩岸策略。
簡恒宇
2023-03-08 14:0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抗爭者和全球網路互相需要!確保網路自由開放,支持勇敢的中國抗爭者
2022年11月底,中國網路上充斥一片憤怒、哀悼以及不可置信。觸發這一切的,是發生在中國西方新疆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的一場大火,在這場大火中,至少十人在一棟高樓中喪生,而嚴苛的防疫規則很可能限制了受害者和救援者的行動,新疆民眾──包含維吾爾族人在內──走上街頭抗議。
自由之家
2023-01-21 16:10
新聞
國際
國內
與台灣主要政黨交流 日本立憲民主黨國會議員這樣看
日本立憲民主黨(立民黨)國會議員應我國民間組織「亞太青年協會」邀請訪台,16日與台灣主要政黨進行交流。該黨青年局局長青山大人向《風傳媒》表示,他在此行看到台灣年輕政治人物的活力;該黨國際局副局長塩村文夏則對所有交流的政黨都留下深刻印象,也學習到台灣民主社會的優秀之處。
蔡娪嫣
2023-01-17 23:00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