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不動產信託 文章列表
#
不動產信託
約 5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桃園
桃園市府出重拳!多管齊下,誓為市民築起「不動產防詐」堅實壁壘
桃園市政府今(19)日市政會議上,針對日益猖獗的不動產詐騙問題,提出「全民防詐建構不動產安全防線」專案報告。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強調,為有效遏止詐騙事件,市府將多管齊下,鼓勵市民積極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等服務,並呼籲中央政府修訂相關法規,共同守護市民的財產安全。
王維傑
2025-03-19 19:2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娛樂
大S的6億遺產、未成年子女會被汪小菲帶回中國嗎?專家教3招,不怕財產落入他人手中
大S徐熙媛在理財方面非常有眼光,投資與不動產方面也有豐碩的成果。僅是「台北信義」和「國家藝術館」兩間豪宅,價值就超過6億元。
廖嘉紅
2025-02-12 11:24
新聞
政治
國內
批數位部上億打詐預算沒作用!律師揭不動產詐騙最新手法 這3文件別亂給
近來不動產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且均涉及地政事務所的登記流程,讓許多地政士也因此捲入詐騙案件。對此,律師陳樹村在頻道《法丞律師事務所》上表示,政府編列上百億的預算給數位部,簡直「沒有功能」,應該要做這件事才對。
陳明遠
2025-02-10 09:0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保險
爸媽過世「同父異母兄弟姐妹也有繼承權」!專家教3招對抗特留分,不怕財產落入他人手中
在現代社會,重組家庭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這也帶來了許多法律上的挑戰和複雜性。特別是當涉及到遺產繼承時,異母、異父的兄弟姐妹也擁有繼承權,這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和困惑。
廖嘉紅
2025-01-29 09:00
財經
蛇年5大投資機會一次看!法巴:建議多元配置,避免過度集中美國
展望2025年,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提醒投資人,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聚焦關鍵趨勢。首先,降息環境將為不動產、基礎設施和私募股權等槓桿型資產提供支撐。此外,投資組合需要更多元配置於不同的資產類別和不同區域的市場,避免高度集中於美國市場。最後,人工智慧(AI)投資浪潮和能源轉型的需求,將為醫療保健、能源和其他非科技業帶來嶄新的投資機遇,推動AI模型的有效應用並且實現獲利。
風傳媒財經中心
2025-01-16 20:22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遺產分配如何進行?律師一文看繼承順位、特留分、報稅、分割10大流程懶人包
有人在打拚終生、努力累積大量金錢後,選擇在離世時將財富變成「遺愛人間」的資產。但反觀我們經常看到新聞報導,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因為生前並未針對遺產事先做好佈局規劃,導致當事人在往生後遺留龐大財產,兄弟間或子孫們等繼承人為金錢而意見分歧,延伸各種遺產爭奪的新聞事件,甚至對簿公堂,遺產分配長期懸而未決,繼承人們反目成仇,由「愛」生「恨」,結局令人不勝唏噓。
時報出版
2024-11-15 11:56
VIP
國內
財經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讓呂政璋成為「二日京兆」的台灣金聯是怎樣的公司 為何會「擋人財路」
本來不太引人注意的台灣金聯,因為一樁人事案,成為媒體焦點。賴清德政府在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董座任期還有兩年的情況下,以父親與胞弟都被通緝潛逃的雲林縣前農業處長呂政璋換下了他。結果先是施俊吉「臨去秋波」,稱自己「擋人財路」才被拔官,還點名前綠委蘇治芬阻饒雲林北港「萬有紙廠」土地標售案,搞到賴政府滿面豆花。接下來接任的呂政璋,則是上台僅僅兩天就「自行請辭」。前後兩個董座的動作,都震撼政壇,引起議論紛紛。
黃子懿
2024-11-13 09:1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名下有多間房產「只有1間能報自用住宅」!稅捐處教1招節稅,省下大筆地價稅
多房族的好康來了!每年11月繳地價稅,面臨地價稅的問題。一般用地的地價稅率最高,可以是自用住宅用地稅率的5倍,稅負相差非常多。
廖嘉紅
2024-09-18 14:1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爸媽送2000萬房給孩子「一毛稅金都不用繳」!律師一篇文揭贈與、買賣、繼承哪種方式最省稅
房價居高不下,不少父母會幫小孩買房或繳房貸,但你知道嗎?一旦被國稅局盯上,可能會被追討大筆的稅金!今天由謝哲青、蔡尚樺主持的《下班經濟學》中,就找來律師馬在勤,不只教你合法節稅「省下百萬稅金」,再教你自保2招,將不孝子女的房子追討回來,要怎麼做?一起來聽聽專家的說法!
胡冠廷
2024-09-03 14:33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父母死亡前2年贈與子女房產現金,小心被課大筆遺產稅!專家一文看懂免稅、扣除額如何計算
李爸爸勤奮工作了一輩子,積累了不少財富。不幸的是,李爸爸最近因病去世,留下了太太和兒子、女兒。雖然他們知道需要申報遺產稅,但面對這些繁瑣的手續,他們感到非常困惑和壓力,不知從何開始。
廖嘉紅
2024-08-15 11:58
風生活
國內
房地產
理財
新知
爸爸贈與土地做錯1件事,慘多付76萬稅金!國稅局教1招解決,贈與稅一毛都不用繳
土地移轉眉角多,務必知悉相關法源,才不會被課上大筆稅金!國稅局日前接獲案例,一名老翁欲將名下農業用地,透過信託成立,並指定子女為受益人的方式,將該地轉移給子女,以省下贈與稅金,沒想到經國稅局試算,發現其仍須繳納贈與稅70多萬元。
吳欣蓉
2024-08-14 13:5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爸爸過世留下房地產給女兒「被課大筆遺產稅」!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鉅額稅金找上門
當R姐走進國稅局,剛好遇到一位年輕的林小姐焦急的拿著一份文件,向國稅局的承辦詢問。
廖嘉紅
2024-08-08 14:29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不想讓繼子女繼承遺產該怎麼辦?專家曝1關鍵技巧,房子、錢財通通拿不到
接到這個案例,一對結婚三年的夫妻,小美和小明。他們都有各自的孩子,小美有一個女兒是小小美,而小明則有一個兒子是小小明,兩個小孩均未成年,都是在他們上一段婚姻中生育的小孩。
理財好聲音
2024-06-25 11:2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理財
外公指定3千萬房產給長孫繼承,死後遺囑被判定無效!專家曝忽略2件事,遺產落入別人手中
阿公立遺囑指定部分遺產要給長孫,可以嗎?近日一位阿公逝世,生前立下遺囑,除了子女擁有繼承權,長孫亦有一份,同時,阿公為了避免子女不聽話,還加碼「信託」,結果,協助辦理繼承不動產的地政士一看,立刻露出苦笑,「因為財產進行了信託,早就沒有所謂的遺囑的『遺贈』問題,已通通變成『遺產』,採第一順位平均繼承或另外協議分割,阿公生前意志早已全部變成遺憾!」
鄭文在
2024-05-16 11:2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理財
老父親加入飆股群組,3千萬房產遭過戶拿不回來!律師教5招,即使被騙對方也拿不走養老金
有一則新聞「我爸被騙3000萬房子被過戶拿不回來」,這爸爸被騙得真的很慘,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到居然最後全是假的!原po就有在留言寫到「這個飆股群組最厲害就是是長期的,群組外還有不同的角色私下跟我爸聊天,當朋友一樣關心他,讓我爸卸下心防。」
蘇家宏律師
2024-05-12 08:30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娛樂
丈夫涉詐被收押禁見…余苑綺子女怎麼辦?律師曝余天、李亞萍「1情況」才能奪監護權:否則很難
資深藝人、民進黨前立委余天和妻子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2022年因罹患直腸癌去世,未料其丈夫陳鑒(Gary)卻爆出涉嫌和詐騙集團勾結,更被警方搜出200萬贓款而遭逮,並被依詐欺罪移送新北地檢署收押禁見,而余家人在事發後也趕緊將余苑綺的一對子女接回照顧,但也讓「祖父母能否爭取外孫女監護權」一事意外引起網友熱議。對此,律師蘇家宏則揭露除非「1狀況」發生,否則祖父母都難以爭取外孫、外孫女的監護權。
古靜兒
2024-05-09 15:56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理財
父母名下的房產,只想留給某位子女!律師教1招破除特留分,還能省下大筆遺產稅、土增稅
「您覺得遺產是什麼呢?」如果您問我,我的回答是:「遺產是留給家人最後的禮物!」,但如果家人為如何分這些禮物而意見不合,爭破頭並為此對簿公堂呢?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2024-04-18 10:27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理財
阿公立公證遺囑讓長孫繼承房產,死後卻被判定無效!律師曝忽略1件事,遺產落入他人手中
有一個阿公很疼長孫,他很謹慎地立下「公證遺囑」,安排除了子女擁有房產的繼承權外,同時也遺贈長孫不動產。之後阿公的子女們在新聞上看到詐騙集團詐騙老人,擔憂自己爸爸年事已高,擔心他被詐騙,所以就將阿公的不動產信託登記至兒女名下。
蘇家宏律師
2024-04-14 08:3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理財
媽媽把財產贈與家人,生病只剩1個女兒願意分擔醫藥費!律師教3招反制,不怕養老金放水流
新聞中常看到父母贈與子女財產後,子女反悔曾經對父母的奉養承諾,導致父母後來需要用錢,因而不得不向子女提告要求撤銷贈與取回財產的案例。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2024-04-08 12:33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理財
新知
阿公立遺囑分財產給長孫,死後竟被認定無效!專家曝做錯1件事,遺產全進他人口袋
許多人為了避免死後兒女爭產,或想另外把財產分給其他親人,會預先立好遺囑。但資深地政士提醒,立了遺囑就不要把名下資產進行信託,否則經公證的遺囑也會淪為廢紙一張。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3-25 13:1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