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奪得職棒台灣大賽總冠軍的味全龍隊,今年上半季戰力忽然崩盤,戰績甚至比近年成為弱隊代名詞的富邦悍將還差,只好過新軍台鋼雄鷹,到下半球季戰績總算回溫,但仍然無緣擠進季後賽。
味全龍2024年球季戰績不佳,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打擊火力不足,雖然下半季請來克魯茲(Tommy Cruz)擔任打擊教練頗具成效(味全龍也拿出誠意,讓這位不喜歡久留一隊的教練願意續留一年),不過火力──尤其是長程火力仍遜於其他爭冠球隊。
職棒錢鬥時帶來臨,簽兩名自由球員要近1.8億元
於是在季後,味全龍老闆頂新魏家老三魏應充打開荷包,掏出近1.8億元,簽下自由球員市場兩門大砲──原樂天桃猿隊的「酒窩大砲」朱育賢,以及原中信兄弟、世界名曲「炸裂舞」主人陳子豪。有了這兩門大砲,配合在12強開轟的強打捕手吉利吉撈.鞏冠,以及在2023年台灣大賽開轟貢獻火力的三壘手劉基鴻,味全龍2025年賽季的火力,恐怕會成為其他5隊投手很大的麻煩。
魏應充補強球隊的決心,讓2015年因味全劣油事件發起「滅頂行動」的張仁吉都主動po文按讚,張仁吉稱讚魏應充對台灣棒球的貢獻、改變的台灣職業運動的格局,他寫道,「作為球迷,我對魏應充在中職的用心經營深感佩服。他不僅投入了大量的金錢,更在團隊管理與資源分配上展現出了長遠的眼光。這種全方位的支持,不僅讓味全龍快速崛起,也間接促進了中華職棒的整體發展。球員待遇的提升,除了能吸引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投入棒球運動,也讓更多的球迷看到棒球比賽的精彩與價值。」
味全龍以10年1.3億的合約簽下職棒好手陳子豪。(資料照,王永志攝)
事實上2015年的劣油事件,對味全在台灣的經營造成相當大的打擊,可能還有人有印象,當時許多味全的產品都會刻意地將商標縮得小小的,避免成為被抵制的標的。如今味全用棒球讓當年發動「滅頂」的主要成員,主動站出來稱讚味全,對於這家企業當然具有相當的指標意義。
統一用統一獅加油曲還要被酸「沾」
雖然在台灣棒球被稱為「國球」,然後偶爾也會有像是今年12強這樣的熱潮席捲全台,不過在大部分的時間,看棒球仍是「較大的小眾」活動,而且出圈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對於一年保守經營都要砸上億元的企業來說,即使只說對企業的公關形象的增進,恐怕都相當有限。
就以這次12強棒球賽爆紅的「台灣隊長」陳傑憲為例,其實2016年參加選秀進入職棒統一獅隊的陳傑憲,在職業運動已經算是「老將」,他拿過聯盟的安打王、打擊王頭銜,甚至還是2020年台灣大賽的MVP得主,說是戰績彪炳也不為過,至於顏值高、帥氣當然不會是「忽然」有的,甚至過去也曾幫統一獅母企業統一超商(小七)代言,但顯然有注意到的人並不多(其實在12強賽之前,陳傑憲就有幫洗髮精代言,但官方臉書卻只有區區的幾十個讚)。
(相關報導:
辜仲諒大談棒球經 12強奪冠「好戲在後頭」、「當然有意願」參與第二座大巨蛋
|
更多文章
)
陳傑憲在2016年就已經透過選秀加盟統一獅隊。(資料照,王永志攝)
至於陳傑憲的東家統一獅,則是1990年職棒創始4隊中,唯一經營至今的一隊。其他3隊兄弟象已經換手、味全龍曾中離20多年,而三商虎更是早於職棒10年(1999年)就解散。這支真的「不離不棄」陪伴球迷度過放水球黑暗期的球隊,結果在12強台灣奪冠後,卻被一日迷嘲笑不會經營球星(陳傑憲),甚至連在自家的家樂福賣場放個統一獅加油曲「統一尚勇」(12強賽紅透的台灣尚勇,事實上就是統一獅提供國家隊使用的)都被一日迷酸是在「沾」。
經營誘因不足,職棒隊母企業來來去去
我們不是要指責一日迷不懂裝懂的無禮(好吧,是有點讓人不爽),而是要講,在台灣經營職棒,企業在每年花大筆預算,先不說至今仍沒有實際的金錢收益,能得到的「公關」好處其實也相當有限,畢竟棒球迷的圈子,真的只是「很大」的小圈子。
所以職棒創立35年以來,選擇放棄的大大小小企業除去執行「政策目標」的公股行庫第一金,就有兄弟飯店、味全、中信、三商、中時報系、興農、義大、新光(當時被新光併購誠泰銀行,而並不願意接手誠泰的職棒隊)、達達(La new、Lamigo母企業)。甚至在某幾任中職會長任內,最大的工作就是幫企業要退出經營的球隊找到新的買主當時聯盟──剩下4支球隊,這是一個職業競技聯盟維持運作的最少數量,所以無論如何不能讓任何一支球隊在沒人接手的情況下退出解散。
中信企業在收購兄弟象隊之前,其實已經曾有過一支職棒隊──中信鯨隊,這支球隊當時是為了搶占有線電視市場而創立,創隊之時,辜振甫和辜濂松兩個體系還沒分家,鯨隊就這樣一直處於「不知道到底該歸誰管」的尷尬狀況,隊名也是一下和信一下中信的改。
中信讓象迷感覺「兄弟,咱變有錢了」
總之中信鯨也沒撐過放水球的襲擊而於2008年解散,但從1997年加入中華職棒到2008年解散退出,期間這支球隊給人的印象就是母公司給很多資源但管理一團混亂,然後始終拿不下任何一次年度總冠軍,2014年中信金接手兄弟象重返職棒時,很多象迷其實很害怕中信過去的混亂經營,會讓兄弟象這支台灣球迷最多、戰績彪炳的球隊就此沉淪。
不過辜仲諒並沒有讓這樣的事情發生。1964年出生的辜仲諒,兒童時代在金龍、七虎、巨人這些少棒隊揚威國際中度過,對於棒球的情感自然和林蒼生、陳河東這些老一輩的企業主不一樣。當然更不一樣的是,辜仲諒當年因為和陳水扁案的糾葛,形象不是太好。在中信金接手兄弟象的時候,辜仲諒甚至因為身上的案件,在中信金裡沒有任何名目上職位。
中信在接手兄弟象前,曾擁有過中信鯨這支職棒隊。(資料照,郭晉瑋攝)
或許因為這些原因,辜仲諒非常用心投入地經營中信兄弟,和過去兄弟飯店洪家兄弟還有俊國建設陳一平那種本身也在打球的投入方式又不太一樣,辜仲諒讓台灣的職棒球迷第一次見識到「真的很有錢」的老闆要認真投入經營會是怎樣的樣貌。
──當然統一獅的母企業統一和統一超商(這是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也很巨大,不過統一和統一超商除了也有中信/和信那種「指揮權歸屬不明」的問題,企業也一直用「編一筆預算當作公益」的態度在經營統一獅,簡單說就是對於這樣的超巨型企業經營職棒每年的花費是小錢,可能可以賺到的錢也是小錢。當然我們必須要強調,統一獅這種「公務員經營法」在職棒風雨飄搖的年代,起到很大的安定作用。事實上在放水球重擊職棒的時候,統一獅甚至一度是中職的年度票房冠軍。
(相關報導:
辜仲諒大談棒球經 12強奪冠「好戲在後頭」、「當然有意願」參與第二座大巨蛋
|
更多文章
)
同樣的事情,有錢做起來就是不一樣
辜仲諒、或說中信金幸運的地方,是在接手兄弟象之前,從高雄搬到桃園的Lamigo桃猿隊,在小老闆劉玠廷帶領下,終於為台灣職棒摸索出一個經營的SOP(標準作業程序),包括屬地全主場、更好的球場服務例如有如百貨公司賣場和美食街的飲食販賣區、各種假日主題日,還有就是大家所熟知後來甚至帶領職棒出圈的韓風加油和正妹啦啦隊。
Lamigo桃猿隊的成功,讓中信金接手兄弟象之後,並沒有找回過去中信鯨或是沿用兄弟象的經營團隊,而是大量挖腳Lamigo桃猿隊的好手來經營,同樣的經營模式但銀彈更足的狀況下,像是Lamigo桃猿隊的球場主題日原來是讓廠商置入行銷的設計,但中信兄弟的主題日則是直接砸錢買版權,找各種知名IP像是寶可夢、航海王、進擊的巨人、海綿寶寶、七龍珠、火影忍者、鬼滅之刃、咒術迴戰合作。
劉玠廷擔任Lamigo桃猿領隊時,為台灣職棒隊摸索出一套經營的SOP。(資料照,余柏翰攝)
更重要的是,中信金第一次讓中職的自由球員制度有實際實行的可能,在以3年3600萬元合約簽下Lamigo桃猿隊大砲林智勝之時,辜仲諒說他聽小球員說自己的偶像是林智勝,他就決定一定要簽下這名球員。林智勝的巨型合約成真,讓職棒終於進入「錢鬥」時代,過去幾家中小企業經營職棒、刻意用各種檯面上檯面下規章「默契」阻止球員薪資「膨脹」的時代過去了,辜仲諒成為促成這個時代到來的重要推手。
有很多錢,還有很多「正義」
然而真正讓企業經營職棒的「意義」產生質變的,卻是2017年爆發的「中職五虎將事件」,幾名中信兄弟的明星球員暗中抵制外籍教練團,在當時中信兄弟被視為聯盟中最有可能奪下年度總冠軍的球隊,辜仲諒選擇「犧牲戰績維持紀律」把鬧事球星冰在板凳上甚至直接降入二軍,甚至親自出面表明自己的態度,卻獲得了象迷的支持,樹立了辜仲諒「擇善固執」的形象。
「五虎將事件」不單讓中信兄弟晚了好幾年才拿下總冠軍,甚至2017、2018年球季當因戰力大幅流失,演出難看的連敗,但中信兄弟也很快就重振雄風,新戰力補上五虎將離隊(隔年這些球星紛紛被中信兄弟釋出),2019年就重返總冠軍賽,2021年總算拿下總冠軍,並開啟4年3冠的霸業。
蔣智賢是當年中信兄弟爆發「五虎將事件」時遭到冷凍的球員之一。(資料照,取自蔣智賢 chih-hsien chiang臉書)
當辜仲諒變成對學生棒球員大談品格重要性的正氣凜然老闆之時,他把職棒隊改變企業形象的模式RUN成功後,中華職棒終於擺脫了球隊不斷換老闆的窘境,甚至開始擴張規模,從4隊、5隊到目前回復6隊規模。畢竟同樣一瓶水在河流旁邊和在沙漠的價值完全不同,「企業形象」在不同的企業也有不同的價值,職棒聯盟一旦成功塑造「經營職棒是改變老闆形象的最好手段」這個模式,自然可以吸引到很多有需要的企業願意一擲千金地進場「鬥錢」──畢竟企業形象如果可以買到,什麼價格都不能算貴。
味全、台鋼買走了最後兩張
在「辜仲諒模式」建立之後,多年來受困劣油事件的味全,開始積極籌備味全龍「回歸」成為聯盟第5隊。──球迷終於不用再擔心只要有一隊不玩職棒就要一起收攤這種事,這已經讓起碼球迷對味全的厭惡大為減輕。
爭氣的味全龍在2021年重返中職一軍賽事後的第3個賽季就拿下年度總冠軍,面對現場上萬球迷的歡呼,相信三董魏應充會覺得這些錢花得實在太值得。也是今年味全龍跌出季後賽競逐行列後,魏家願意掏開皮包大撒幣搶自由球員的主因。事實上不用等到味全龍奪冠,由於目前中華職棒的經營球團被要求必須對學生棒球做出回饋,之前就有小學生少棒球員在比賽後,面對媒體採訪講出對「魏爺爺」的感謝。
讓味全龍重返職棒的決定,改變了不少人對魏應充的印象。(資料照,方炳超攝)
至於台鋼雖然名氣較小,不過被稱為「禿鷹」在業界也不能說是太好的形象。從2022年申請加入,在今年第一年登上一軍比賽,台鋼現在是大家認知的雄鷹,是有王柏融、吳念庭等旅外名將還有「諸葛紅中」洪一中的球隊──現在還要加上12強奪冠功臣陳柏清。台鋼的企業形象已經逐漸轉換成打破La new、義大的失敗魔咒,讓高雄重新擁有職棒隊的在地功臣。
(相關報導:
辜仲諒大談棒球經 12強奪冠「好戲在後頭」、「當然有意願」參與第二座大巨蛋
|
更多文章
)
雖然12強奪冠後,中職會長蔡其昌面對媒體專訪時,提到目前有幾家企業在詢問加盟事宜,希望成為中職的第7隊,不過以台灣的市場規模來看,容納6隊大概已經是極限,當年沒選在職棒低谷進場,又需要職棒贖罪券的企業,現在恐怕只能徒呼負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