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中東AI爭霸戰―沙烏地vs阿聯酋,中美不是局外人

沙烏地與阿聯酋為擺脫經濟依賴石油,近期積極轉型發展AI人工智慧。(示意圖/Pixabay)

12月15日至19日,第19屆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IGF)暨2024年利雅德網路治理論壇在沙烏地舉行。這是繼2009年在埃及、2014年在土耳其後,IGF第三次來到中東,背景也與10年前有所不同:論壇除「建立我們多方利害關係人的數位未來」(Building our Multistakeholder Digital Future)這個主題外,沙烏地還特別強調一個重點:人工智慧(AI)的崛起與運用。

在論壇開幕式上,沙烏地特別發表《利雅德宣言》,強調要以AI技術實現數位化接入、提升數位化知識、應對全球挑戰與釋放經濟價值。而這一動作本身,其實與沙烏地當前的發展戰略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為降低沙烏地對石化產業的依賴,時任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在2016年提出「2030願景」(Saudi Vision 2030),並在2017年升任王儲後,大刀闊斧推進改革,針對建築、觀光、娛樂、新能源等領域提出各種大型計畫。之後隨著科技發展,沙烏地轉型也開始跨足AI領域,希望在擺脫石油詛咒同時,朝著「中東AI強國」邁進。

只不過,沙烏地不是唯一入場選手,同一賽道還有阿聯酋這個強勁對手。

今年9月《華爾街日報》就曾披露,在帶動產業轉型、為AI產業奠定基礎的考量下,阿聯酋正與台積電、三星電子洽談設廠事宜,而美國因為擔心「先進AI晶片會運往阿聯酋的貿易夥伴中國」,所以希望先與各方協商監督機制。當然,設廠阿聯酋本身就要克服許多障礙,包括超純水的取得與專業人才的招募,且台積電也在事後回應「目前沒有新的海外投資具體計畫」,可見協商還在未定之天。但即便如此,光是邀請台積電與三星本身,就已充分展現阿聯酋逐鹿AI產業的雄心。

整體來說,在油價震盪與渴望轉型的雙重背景下,沙烏地與阿聯酋作為富裕產油國,既有擺脫食利模式的動機,也有推動產業轉型的資金,再加上AI商機持續湧現,兩國的競爭格局自然成形。只不過在地緣因素擾動供應鏈的背景下,影響競爭的其實不只雙方的各自努力,還有愈發劇烈的中美博弈。

沙烏地與阿聯酋的各自布局

首先觀察沙烏地與阿聯酋的各自布局。

沙烏地的AI戰略如前所述,鑲嵌在「2030願景」的基石上,並且受到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例如2019年成立的沙烏地數據和人工智慧管理局(SDAIA),就在層級上直屬王儲穆罕默德,目標包括管理國家AI議程、提高AI對於「2030願景」的貢獻、提升沙烏地作為AI領域領導者的形象。SDAIA之下設有國家數據管理辦公室(NDMO)、國家AI中心(NCAI)、國家資訊中心(NIC),並且定期主辦全球AI峰會(GAIN Summit),到了2024年已經邁入第三屆,累積超過400名講者、20,000名參與者、2,500萬的線上參與人數。 (相關報導: 中東邊境:《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選摘(3) 更多文章

阿聯酋的AI戰略雖也與國家發展相掛勾,是「2071阿聯酋百年計畫」(UAE Centennial 2071)的一環,卻有一點與沙烏地不同:阿聯酋啟動產業轉型的時程更早,當然也就更早布局AI領域。例如早在2017年,阿聯酋就提出「2031年AI國家戰略」(UAE National Strategy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31)、任命全球首位AI部長,並在2019年成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AI大學(MBZUAI),邀請卡內基美隆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學者前來合作。2020年,阿聯酋更成立先進技術研究委員會(ATRC),下設技術創新研究所(TII)與多個研究中心,持續耕耘AI技術與產品。